臨死之前,朱元璋良苦用心,在遺詔中留了一手,可惜朱允炆沒在意

臨死之前,朱元璋良苦用心,在遺詔中留了一手,可惜朱允炆沒在意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在位31年的朱元璋朱元璋駕崩,終年71歲。關於朱元璋的具體死亡時間,至今說法不一。一說是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初九,一說閏五月初七等。

產生多種說法,表明上是史書上記載模糊,比如《明史•惠帝紀》中記載,“恭閩惠皇帝諱允蚊,大祖孫,懿文太子第;子也。三十一年閏五月太祖崩。”

不過,朱元璋下葬的具體時間卻很清楚,“辛卯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為建文元年。是日,葬高皇帝於孝陵,詔行三年喪。”通過朱允炆登基的時間,可以推測出朱元璋下葬的時間是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十六日。

臨死之前,朱元璋良苦用心,在遺詔中留了一手,可惜朱允炆沒在意

如果說朱元璋死亡時間是一個謎,那麼他留下的遺詔中一些細節則令人感到朱元璋的良苦用心。朱元璋留下的遺詔內容很簡單,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務有益於民。奈起自寒微,無古人之博知,好善惡惡,不及遠矣。今得萬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孫天下歸心,宜登大位。內外文武臣僚同心輔政,以安吾民。喪祭儀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從事。”

臨死之前,朱元璋良苦用心,在遺詔中留了一手,可惜朱允炆沒在意

在朱元璋的遺詔中,我們能看到一個關鍵信心,“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朱元璋可謂良苦用心,他讓自己的兒子都在自己的藩國內祭奠,不要來京城。

顯然,這一點是朱元璋為朱允炆考慮的,他深知一旦自己的兒子來到京城,可能會產生事端。與其這樣,不如干脆讓兒子不要來京城。如今我們在談論這一段歷史時,總會對朱允炆為何“速葬”了朱元璋產生疑問。

臨死之前,朱元璋良苦用心,在遺詔中留了一手,可惜朱允炆沒在意

朱元璋以孝治天下,朱允炆又以孝順聞名於世,比如朱標臥病在床時,朱允炆日夜守護在父親床前,讓朱元璋大為感動。他實在沒有理由在即位的同一時刻就葬了朱元璋,但事實告訴我們,歷史就是如此。

“故即位而葬,同日並舉,皆高皇遺命,正以速葬消諸。”可讓朱元璋沒想到的是,朱允炆一即位操之過急,立即開始了撤藩舉動,結果導致了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為旗號,發動了“靖難之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