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你可能有高血壓,高血壓前期,做這些事,效果堪比吃藥

雖然癌症來勢洶洶,然而緊追在後的心腦血管疾病,可能是比癌症還危險的殺手!6方法在高血壓前期採取措施,就可以不用一輩子吃藥。

高血壓與其他慢性疾病息息相關,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引發腦中風、破壞腎臟功能等。光在高血壓前期,也就是收縮壓、舒張壓介於120~139/80~89毫米汞柱,將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就會比血壓正常的人增加2倍。

然而有3~4成群眾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就算知道自己有高血壓,也不見得能好好控制,更別說還只是高血壓前期。遠離高血壓與慢性病,不該等到數值到了才開始,已經在高血壓前期的你,該怎麼做?

其實你可能有高血壓,高血壓前期,做這些事,效果堪比吃藥

高血壓前期認知很重要,因為你還有充足的時間能逆轉回來。

傳統觀念認為,高血壓前期未必要用藥,然而現在趨勢是:前期概念愈來愈模糊,藥物介入的點愈來愈往下拉,應以病人疾病風險來看要不要提早以藥物進行血壓控制,也就是說,每個人的理想血壓並不一樣,有人可能在高血壓前期就已經是高血壓了。

高血壓前期是一種訊號,告訴你可能不只血壓有問題,血糖、血脂可能都在邊緣值。

壞習慣斷舍離,遠離高血壓6方法

高血壓前期的民眾提早調整生活習慣,絕對有助於不要進入高血壓。國外也有研究發現,只要好好控制血壓與危險因子,血管中的斑塊雖然不會消失,但體積可能縮小。方法有:

1.建立量血壓、體重、血液檢查等習慣。即使是年輕人,也需要偶爾量個血壓,才能及早發現異常。若是在高血壓前期,1個月量一次血壓、1年抽血一次就足夠。

2.每天酒精控制在15克以下。舉啤酒為例,酒精濃度5%,15克約等於300cc=一瓶罐裝啤酒,然而啤酒熱量也高,也需儘量避免。

其實你可能有高血壓,高血壓前期,做這些事,效果堪比吃藥

3.控制體重、腰圍。建議將身體質量指數(BMI)控制在18.5~24以下,但若體重較高,可以每個月減少1公斤為目標。每少1公斤,血壓約可下降1毫米汞柱,若減重10公斤就等於10毫米汞柱,相當於一顆藥的效果。

4.戒菸。煙品中的尼古丁會減少血管彈性,讓壞膽固醇堆積在血管中,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如果是不吸菸的民眾,則應避免二手菸,二手菸對心血管的危害不比吸菸少。

5.得舒飲食,避開高鈉食物。高血壓患者每日鹽巴攝取控制在6克(臺灣男女平均鹽分攝取量約9.5與8.9克),扣除掉食物中天然的鈉,一天能夠使用的鹽巴只剩約5克。所以儘量選擇天然的食物,多吃蔬果、全穀物等,避免高油、高糖、重口味、太多的人工添加物。此外,也要注意一些隱藏高鈉的食物,如白吐司、面線、運動飲料等。

6.每週運動3~5天,每次40分鐘。許多人因為忙碌很難運動,但王宗道建議,至少珍惜爬樓梯的機會,藉由爬樓梯,藉機測試自己的心肺能力,注意是否出現心血管疾病的症狀,如胸悶或喘。平常多走路,甚至分次走或分次運動也都有穩定血壓的效果。

該問醫生哪些問題?

  • 我現在的狀態需要吃藥嗎?

  • 為何我的血壓會偏高?與哪些原因有關?

  • 我有沒有血管疾病?或其他風險因子?

  • 該如何開始監控血壓?

  • 需要多久檢查一次?

高血壓關鍵數字

高血壓前期:

收縮壓介於120~139毫米汞柱

舒張壓介於80~89毫米汞柱

高血壓:≧140/90毫米汞柱

其實你可能有高血壓,高血壓前期,做這些事,效果堪比吃藥

認清高血壓的一些誤區,掌握正確觀念,為自己的健康保駕。

既然我的高血壓找不到原因,應該是體質關係,這和人的身材有高有矮、有人容易過敏的道理一樣,不必控制,降下來反而不好。

錯。

美國梅約醫學中心指出,高血壓若不控制,對身體主要器官的戕害有: 動脈:血壓高可能使動脈內膜增厚,使血管硬化,管壁變厚且狹窄;並會破壞動脈管壁,形成斑塊或動脈瘤,萬一發生主動脈剝離、破裂,將比心肌梗塞更危急,病人甚至來不及開刀就喪命。 心臟:血壓高造成動脈阻力增加,導致左心室得更用力才能將血液打出去,長久下來左心室會變為肥大,致使心臟衰竭;供應心臟血流的冠狀動脈硬化,因而心絞痛、心肌梗塞的危險增加。 腦部:高血壓造成腦血管破裂出血,或血塊阻塞血流至大腦各部位,是引起中風主要原因。 腎臟:血壓高會使腎臟血液循環惡化,破壞腎功能,引起腎衰竭。眼睛:造成視網膜病變,嚴重會失明。

所以,每個人都應知道自己的血壓是多少,若超過120/80 mmHg(毫米汞柱),或者出現頭痛、頭暈、流鼻血等症狀,更需小心是否血壓高。

其實你可能有高血壓,高血壓前期,做這些事,效果堪比吃藥

我剛過40歲,血壓130/85 mmHg,應該沒什麼大礙吧?

錯。

有助改善高血壓的良好生活形態包括: 減重:減輕體重對降血壓有顯著效果,維持BMI在18.5~24範圍內。 採取高血壓防治飲食法(DASH):

重點在於多吃全穀類、蔬菜水果、低脂肪製品、富含不飽和脂肪酸食物,少吃高膽固醇、高脂肪和太鹹的食物。 運動:各種有氧運動對控制血壓都有幫助。健走既方便且有效,最好每天走30分鐘。 戒菸:抽菸增加壞膽固醇堆積在血管,造成動脈硬化,且會使血管收縮狹窄,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

限制飲酒:少量酒精,有輕微降血壓作用,但超過則會顯著增加高血壓風險。臺灣國衛院建議,健康人一天酒精量不要超過10公克,大約是一瓶啤酒或120cc紅酒。 足夠睡眠:壓力大失眠會逼血壓上升,睡得飽血壓才能穩定。

其實你可能有高血壓,高血壓前期,做這些事,效果堪比吃藥

高血壓藥物可以自己調整,血壓正常就不用吃了。

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