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國》:堅守赤子之心,點亮中國信仰!

當下經濟發展高速運轉,每個人都削尖了腦袋朝物質更豐富、金錢更富足的生活前進。當越來越多的人盯著銀行卡的數字增減,卻形同走肉般忘卻了安置自己的心靈。這樣的人生最後成為一抔黃土時會不會後悔?

“從前的日子過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這樣的生活已經變成了歌曲,靠傳唱來緬懷。

《信·中國》:堅守赤子之心,點亮中國信仰!

薄紙一份,情誼萬千

人文藝術類的電視節目,一直是製作者心嚮往之卻不太敢輕易動手的板塊。娛樂至死的現象不斷蔓延,能名利雙收的節目類別才是大家趨之若鶩的。所以收視率是成為這類節目不太豐茂的關鍵原因之一。但是去年的《朗讀者》試水成功,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後的價值。這裡有一個人功不可沒,作為主持人同時是製作人的董卿。而《信·中國》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主持人朱軍也是節目的導演,1997年因為一個難得的機會他才站在主持的舞臺,而他人生四分之一的時間裡,每天都會收到觀眾的來信。一筆一劃,朱軍感知到書信的力量,歷經一年時間製作出《信·中國》。

《信·中國》:堅守赤子之心,點亮中國信仰!

每期節目朗讀三到四封信件,信件是節目組從2000多封信件中甄選出的。而信件內容選取的標準更能體現製作者的良苦用心。在已播出的節目中,我們聽到了朱德危難關頭寫給友人的求救信和與妻書、聶榮臻寫給日寇的信、渣滓洞獄中的託孤信等。這類書信還原歷史,一字一句間感知曾替我們負重前行的人的艱辛。還有情書系列:邊疆女兵寫給戀人、瞿秋白寫給妻子楊之華、年輕烈士寫給未婚妻,一筆一劃,見證愛情面臨分別甚至訣別時如剜心般的疼痛和不捨。當然除了字字催淚的感人信,我們還能聽到熱播電視劇中“賀函幫助羅子君成長”的勵志信、年輕的解放軍寫給母親安心的信等,朝氣蓬勃、信念堅定。所有的信件,不僅穿越時間,還帶動時代的脈搏。不管是戰火紛飛的大義凜然,還是和平年代的鬥志昂揚,都在信件中躍然紙上。將不同時代、不同命運的正能量細緻傳達。信件本身的力量通過朗讀被放大的同時,也告訴了觀眾這信件背後隱藏著製作者們日夜搜素的身影和虔誠的心。

《信·中國》:堅守赤子之心,點亮中國信仰!

明星深情演繹,寫信人與讀信人完美結合

明星效應是電視節目吸引受眾最有力的途徑,但是光是大牌雲集是不能最大化地彰顯這種力量。如果能“量身定製”,這樣才能使節目的影響力輻射更廣,更能使明星的個人形象因為有涵養、有力量的信件變得更立體、更高大。這種明星與節目的完美貼合在《信·中國》的舞臺是常態。

《信·中國》:堅守赤子之心,點亮中國信仰!

裸眼3D視覺效果,誠心又深意

信件是白紙黑字,不像視頻立體易懂。就算是明星朗讀,聽覺單方面的感知也會使受眾產生疲勞和迷茫感。所以製作者還別出心裁地添加了視覺上的衝擊

《信·中國》:堅守赤子之心,點亮中國信仰!

就在朱軍的引導和明星的演繹下,再結合立體的背景,一封信

立體、多樣、全面的傳達。信的力量在於讀信人的理解,而在節目中把這種力量渲染成靈魂的力量。不管是崢嶸歲月裡的堅持、大義,還是當下快節奏中的赤子之心,都讓觀眾思考、收穫。不管是什麼身份、什麼年齡階段,這樣的節目值得所有人引頸而望。

娛樂鋒

娛樂鋒:做有態度的文娛評論平臺

文娛評說 | 收視輿情 | 影視圈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