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讓中國誕生了一位偉人

端午節作為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有著許多民間習俗,比如賽龍舟,吃粽子等等。提起端午節,人們可能立馬想起屈原。當初楚國郢都被攻破以後,屈原抱石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時值農曆五月初五,所以端午節為此又增加了一層紀念意義。據傳賽龍舟,便是由人們駕舟打撈屈原屍體演變過來的;吃粽子,也是由人們用粽子代替屈原,免遭魚蝦啃噬演變而來的。端午節的這些習俗流傳了千年,成為了中國的傳統文化符號,至今仍在進行。然而孰不知這個賽龍舟的習俗,曾經釀成過一場悲劇,繼而激發了一個人的鬥志,從此中國誕生了一位偉大的橋樑專家,這個人就是茅以升。

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讓中國誕生了一位偉人

茅以升出生於晚清,祖父茅謙是位名士,中過舉人,創辦過《南洋官報》。茅以升自小就被送去新式學堂讀書,他勤奮好學、善於獨立思考。茅以升記憶力驚人,被許多人羨慕,他八十歲高壽時,還能準確背誦出圓周率小數點後的100位數。之所以有如此記憶力,全因茅以升讀書時的用功。他讀書時,不管外界有何干擾,都可以做到心無旁騖。為了強化記憶力,他一遍又一遍得背誦詩詞,並時常進行默寫,最終練就了高超的記憶力。有著如此刻苦的學習精神,何愁事不成功?

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讓中國誕生了一位偉人

茅以升10歲那年的端午節,家鄉因為龍舟賽發生了一場悲劇。當時人們為了觀看龍舟賽,導致文德橋上人山人海。不想由於人實在太多了,竟然把橋給壓塌了,最終許多人被砸死、淹死,茅以升的小夥伴也在其中。當時小夥伴們跑來找茅以升一起去看比賽,但是茅以升因為生病沒有去成,這才躲過一劫。這場悲劇給茅以升幼小的心靈帶來了極大的打擊,他從此立誓要建造不會坍塌的大橋。從此以後,茅以升只要看見橋,他就會蹲一邊研究半天;書上有關於橋的文段,他就會摘抄下來。長大後的茅以升學習成績優異,並出國留學。1917年,他獲得了美國康乃爾大學橋樑專業的碩士學位;後來他又獲得了美國卡耐基理工學院(現為卡耐基梅隆大學)博士學位,成為了該校的第一位工科博士。他當時的博士論文就是《橋樑桁架的次應力》,被稱為“茅氏定律”,榮獲“斐蒂士”金質研究獎章。

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讓中國誕生了一位偉人

學成以後,茅以升毅然歸國,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他當時主持修建的最著名的橋樑,就是錢塘江大橋。當時錢塘江自然環境險惡,水文地質條件極為複雜。面對建橋過程中一個又一個的技術難題,茅以升創造性得發明了“射水法”、“沉箱法”、“浮遠法”等等,經過五年的努力,終於建成了這座我國第一座自主修建的公路鐵路兩用的現代化大橋,連接了浙贛鐵路與滬杭鐵路,真正做到了天塹變通途。然而更為悲壯的是,為抵禦日寇侵華,後來茅以升親手炸燬了自己的這座心血。當時茅先生含淚立誓:“鬥地風雲突變色,炸橋揮淚斷通途,五行缺火真來火,不復原橋不丈夫。”這在中華民族抵禦外來侵略的一頁中,書寫下了可歌可泣的一筆。後來日寇敗亡、和平重現,茅以升終於有機會重建了錢塘江大橋,為我國的交通事業發展,以及當地的經濟繁榮,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讓中國誕生了一位偉人

後來茅以升還參與了武漢長江大橋的設計修建,主持編造了《中國古橋技術史》、《中國橋樑———古代至今代》等著作。他的一生,全部用在了學橋、造橋、寫橋當中,正如幼年時他的誓言那樣。茅以升的事蹟,正應了那句“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雖然這句話已經太俗套了,每個人幾乎都聽膩了,但是這句話對我們卻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當下的人講究速食、講究功利,恨不得一夜爆紅、名利雙收,有幾個能沉下心來,用一生的時間專注於一件事情?也有許多人喜歡勵志,但是很多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前一秒還雄心勃勃得定下一個目標,但是過不了多久這個目標就會被拋到九霄雲外去了。那些整天沉溺於網絡小視頻、陶醉於營銷號雞湯文的人們,你還記得自己以前立下的目標嗎?

最後祝大家端午節快樂,闔家安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