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業唯一的壟斷性上市公司,值得你關注

2016年底,中國證券行業總資產規模為6.42萬億元,行業總收入約3280億元,證券化率為68.23%,證券化率年複合增速8%。僅僅相當於美國證券業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水平,整個證券行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證券業這個產業鏈條上有證券交易所、證券公司、基金公司、金融信息服務、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等,但具有壟斷性的只有證券交易所。

我國有四家證券交易所:上交所、深交所、北京新三板、香港交易所。四家交易所中上交所、深交所、北京新三板都是會員制、非營利性,只有香港交易所是公司制、營利性的。

交易所的由來

中國證券業唯一的壟斷性上市公司,值得你關注

交易所的雛形,始於17世紀的歐洲。

當時,荷蘭的國運正在蒸蒸日上。在荷蘭,1636年至1637年,商人們在阿姆斯特丹的酒館裡聚集,組成鬱金香交易俱樂部。長久的交易讓他們形成了行規,進入酒館後先登記,再獲取一個競價板。之後,酒館會安排一個時間集中交易,交易結束後當晚結算。而酒館則收取買賣雙方少量費用作為報酬。

歷史上著名的一次經濟泡沫——鬱金香狂熱,便是發生在這裡。

香港交易所的歷史

中國證券業唯一的壟斷性上市公司,值得你關注

1891年,中國香港首家證券交易所成立。1921年,第二家證券交易所,香港證券經紀人協會成立。1947年,二者合併,成為香港交易所,合力重建二戰後的香港股市。

1969年,華商李福兆牽頭籌備,遠東交易所成立。這是香港第一個為華人服務的證券交易所,打破外資壟斷格局。此後又相繼成立了金銀(1971)、九龍(1972)證券交易所,香港證券市場形成了“四會時代”。

1986年,四會合並,組成香港聯合交易所,成為香港唯一的證券交易所,並開始使用電腦輔助交易系統買賣證券。

2000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成立,全資擁有聯交所、期交所、香港中央結算三家附屬公司。同年,香港交易所( 00388.hk)在聯交所上市。

2012年,港交所大手筆擴張,以13.88億英鎊成功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

2014年、2016年,滬港通、深港通,讓港交所實現了與大陸證券市場的互聯互通。

中國證券業唯一的壟斷性上市公司,值得你關注

中國香港,作為國內最大的離岸交易市場,是內地資本與海外連接的重要渠道。2016年國內離岸證券投資有26%的資產流向中國香港,僅次於美國。

作為香港市場上唯一的證券交易所,也是中國大陸面向國際資本開放的窗口,香港交易所是整個中國證券行業最值得投資的標的。

香港交易所

香港交易所( 00388.hk)旗下成員包括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期貨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香港聯合交易所期權結算所有限公司、香港期貨結算有限公司以及倫敦金屬交易所。

香港交易所,2015年至2017年,營業收入為112.05億元、99.43億元、110.17億元;淨利潤分別為66.44億元、51.35億元、61.48億元;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69.71億元、30.98億元、61.97億元。

交易所的一項收入是上市公司的上市費。

為了吸引國外投資者,大量的內地公司都前往香港上市。在上市要求方面,與A股相比,港交所更為開放,審核方式更靈活、上市時間短、盈利能力要求較低、股權鎖定期寬泛。近期還開放了同股不同權的限制。

2017年,首次公開招股方面,香港交易所在全球排第三,全年新上市公司達174家,集資額1285億元。

近期擬登陸港股的公司有:小米(融資100億美元)、海底撈(擬融資3億美元)、嘉楠耘智(融資10億美元)等。香港交易所還在努力爭取沙特阿美的部分ipo。

港交所的上市費,2017年為6.72億元

交易所的收入還有上市證券的交易費。

批准發行後的上市公司,就可以在交易所進行證券、權證、期貨等買賣交易了。而只要在交易所內發生的交易,都必須抽取手續費。

2015年至2017年,香港交易所的交易費為18.28億元、11.54億元、15.86億元。

投資邏輯

中國證券業唯一的壟斷性上市公司,值得你關注

一,超強的牌照壁壘,在全中國範圍內,只有4張牌照。

二,國家國運的象徵,只要國家還在,它就不會消失。

三,金融是個強週期行業,一旦大蕭條襲來,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都有可能倒閉、無法恢復,但唯獨它,百分之百不會破產,一定能從廢墟中恢復過來。一旦股災來襲整個市場跌落谷底,這類公司爬升的確定性極強。

四,ROE常年保持在15%以上,並且股息分配率常年保持在90%。

作為中國唯一的上市證券交易所,香港交易所無疑是在證券行業裡最值得跟蹤投資的,如果你相信中國的國運,請關注香港交易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