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石柱縣花20多億推平5000多畝溼地 還爛了尾

新華社重慶6月14日電 題:毀溼地違規開發教訓慘痛——重慶石柱縣溼地自然保護區遭破壞追蹤

耗資20多億元,將長江岸邊5000多畝溼地推平建工業園區,多年來僅3家企業入駐;面對中央環保督察的整改要求,當地落實不力,並試圖通過調整保護區規劃將“生米煮成熟飯”。

近期,生態環境部針對違規佔用自然保護區建工業園約談重慶市石柱縣,要求立即停止保護區內的違規開發活動,加快生態修復,嚴肅問責。

毀數千畝溼地造工業園

重慶石柱縣花20多億推平5000多畝溼地 還爛了尾

重慶石柱縣花20多億推平5000多畝溼地 還爛了尾

位於重慶市石柱縣西沱鎮長江岸邊的水磨溪溼地自然保護區,地處三峽庫區腹地,以長江一級支流水磨溪流域為核心,又名“長江石柱段溼地保護區”,總面積約2.2萬畝。

這個設立於2009年的縣級自然保護區,具備河流、湖泊溼地雙重特徵,動植物資源豐富,內有中華秋沙鴨等多種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其中荷葉鐵線蕨屬極危物種,具有重要保護意義。

石柱縣工業園區管委會幹部介紹,西沱工業園總面積達7035畝,2011年啟動建設,徵地拆遷3個村、安置5534人,2014年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已累計投入20多億元。

“園區搞起來後才發現招商很難。一是物流不方便,當時沒通沿江高速路,離最近的機場有兩個多小時車程,也沒有港口碼頭;二是鄰近的萬州區比我們條件好得多,競爭不過。”石柱縣的一些幹部說,過去幾年,投資商來看的多,落地的很少,總共就3家。

整改敷衍應付,試圖調整規劃過關

重慶石柱縣花20多億推平5000多畝溼地 還爛了尾

重慶石柱縣花20多億推平5000多畝溼地 還爛了尾

重慶石柱縣花20多億推平5000多畝溼地 還爛了尾

生態環境部6月4日約談石柱縣,明確指出水磨溪溼地自然保護區違規開發建設問題突出,導致該區域原有地形、地貌大幅改變,地表植被全部破壞。除工業園區外,保護區內還存在8個違法違規建設項目。

重慶石柱縣地處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武陵山區生物多樣性與水土保持生態功能區,森林覆蓋率達57.4%。當地一些幹部透露,前些年,縣裡一心要上工業項目。實際上,作為一個典型的山區貧困縣,石柱基礎薄弱、要素匱乏,搞工業沒太大優勢,此前在縣城周邊就搞了工業園,效果一般。為了進一步擴大園區規模,該縣依託長江“黃金水道”搞開發,在長江邊建起了工業園。

生態環境部督察發現,在水磨溪溼地自然保護區設立的2009年,石柱縣制訂批覆工業園區規劃,違規侵佔該自然保護區5045畝土地。2011年,在未取得徵地批准等文件情況下,石柱縣啟動工業園徵地拆遷和場地平整。

生態環境部約談指出,石柱縣委、縣政府不是下大力氣推動保護區內違規項目清理退出,而是把工作重心放在撤銷或調整保護區上。在撤銷保護區方案被重慶市環保、林業等部門拒批後,石柱縣又於2018年3月開始推進保護區範圍調整。在上級部門明確要求嚴肅問責的情況下,石柱縣相關責任追究仍然避重就輕,導致問題長期沒有整改到位,性質十分惡劣。

問責與生態修復已啟動

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副主任劉長根指出,該工業園區不僅損害自然生態系統,且基本成為爛尾工程,給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帶來負擔。

生態環境部在約談中要求石柱縣立即停止保護區內的違規開發活動,切實加快違規項目清理和生態環境修復工作,對造成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破壞的相關責任人員嚴肅查處問責。

據悉,目前,石柱縣委、縣政府制定了保護區問題整改總體方案,同時設立了保護區管理中心加強常態執法監管,委託專家初步擬定了生態修復方案。前期已處分了3名相關幹部,縣紀委監委正進一步清理核查有關幹部責任。

被約談後,石柱縣委、縣政府進行了深刻反思。“毀了綠水青山也沒換來金山銀山,教訓慘痛!”當地政府一位負責人說。

文章轉自中國青年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