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豬賣到11萬!大佬為何爭相做“農民”?

業內人士曾直言,農產品具有非標準化的屬性,農產品品牌的打造既困難又難以持續,

所以褚橙只是個意外,那麼“味央豬”的出現,一定打了這個“直言”的臉。

曾經,北大畢業生陳生選擇賣豬落人話柄;七年前,丁磊決定進軍養豬市場備受笑話。在島君看來,不論是褚橙、任小米還是味央豬,管他情懷還是商業,在市場的倒逼下,“小、散、亂”的小農經濟必將轉型。

別再質疑,丁磊養的豬,或許是你脫離地溝油與“健美豬”的途徑。

所有試水,終將成為佳話。

一頭豬賣到11萬!大佬為何爭相做“農民”?

褚老爺子的經歷無需多言。

三年前,褚橙以“勵志橙”的面貌橫空出世,“人生總有起落,精神終可傳承”。褚橙的標籤更多像是一碗熱乎乎的雞湯。2012年11月,這些來自雲南哀牢山的冰糖橙一下子火了,褚橙與“本來生活”的合作,幾乎成為中國農業升級最成功的案例。

褚時健進軍農業不僅僅是情懷,更多是為了“餬口”。現象級的褚橙帶來了一系列影響,以柳傳志命名的獼猴桃、潘石屹代言起的“潘蘋果”隨後出現。

2014年底,淘寶聚划算推出了“三果志”,重點推廣這三款水果。2015年1月,連一向嚴肅的任志強也將來自阿拉善的新型節水小米掛在互聯網上。

眾人拾柴火焰高,一時間,農產品品牌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均成為品牌人格化、故事營銷的案例。這些品牌也無一例外地擁有互聯網基因。然而事態發展至2015年,伴隨著生鮮電商的集體“撲街”,“柳桃潘蘋”早已銷聲匿跡。

有業內人士曾直言,農產品具有非標準化的屬性,農產品品牌的打造既困難又難以持續,所以褚橙只是個意外,那麼網易味央黑豬的出現,一定打了這個“直言”的臉。

12月17日,楊元慶在微博上曬出一張互聯網大佬烏鎮小店喝酒的合影,並附上:晚上的烏鎮互聯網峰會。大家品嚐了丁磊自己養的豬肉、螃蟹、紹興黃酒。而楊元慶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我可以證明,丁磊養的豬肉確實好吃。”

味央豬自此火了。《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首先肯定了豬肉的質量。“豬肉的口感特別好,膠質特別多,吃完上下嘴唇張不開。”

從沉默到“味央”

“三果志”只剩褚橙

一頭豬賣到11萬!大佬為何爭相做“農民”?

褚時健的艱辛,丁磊多少能有體會。網易的養豬之路,可謂是“一波三折”。

2009年,丁磊在廣東兩會上突然宣佈要進軍養豬市場,網易和豬舍,風馬牛不相及,然而在外界的質疑下,丁磊的“追隨者”也不計其數。幾乎是在第一時間,劉強東發微博支持丁磊;同年6月,復興集團董事長郭廣昌被曝簽約江西養豬大戶國鴻集團,開始投資養豬行業。

千呼萬喚始出來,從耕耘到收穫,丁磊進軍養豬市場,足足花了七年的時間。而在這七年內,網易養豬,一度成為笑柄,對於質疑,丁磊沉默了七年。再反觀“三果志”,僅剩褚橙。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從淘寶聚推出“三果志”當天的銷售數據就可以看出,褚橙銷售8400多單、75萬銷量,“柳桃”476單、4.6萬銷量,“潘蘋果”187單,1.6萬銷量。

以太資本(ID:xuetang2014)農業研究員王寬在接受正和島(ID:zhenghedao)時表示,“創始人深度參與的農產品項目,的確要比僅為公益代言的效果好很多。”可以肯定的是,潘石屹、柳傳志並沒有投入主要精力在他們的農業項目上。

“敲鍵盤”如何賣豬?

大佬觸網務農所遇到的真正難題

排除為了公益代言的情況,互聯網大佬觸及農業產品,所遇到的最大問題不外有三:其一是不專業性;網友就曾公開言論“敲鍵盤的如何賣豬?”第二是解決農產品生產時的迭代問題;最後則是產品的價格能否被市場所接受。

雙匯“健美豬”事件曾一度沸沸揚揚,而“二戰冷凍肉流入市場的”假新聞更使得食品安全問題被推到了不信任的邊沿。丁磊曾公開表明:“我們未來要做養豬中國式公開課,把養豬模式放到網上,拯救城市餐桌。”

那麼,究竟該如何解決以上所說的那三個坑:

01 科技克服超長週期

在無數個坑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農產品的迭代。不同於任何一款APP,農產品迭代的速度是相對較慢的。以網易味央黑豬為例,丁家豬與市面上傳統白豬最大的不同,就在於選種。網易養殖的是中國本土黑豬中的稀有品種,然而養殖週期更是長達300天,在這300天之中,會發生各種問題。

2012年,就有媒體曾報道,每隻丁家豬都有一個RFID無線耳標,相當於身份證的作用。

丁磊本人也曾公開表示,會用雲計算、物聯網等思路與先進科技進行豬的飼養,這樣也便於豬肉出售後的質檢和回溯。目前,這種技術正在國內也進行推廣。此外,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網易味央已經完成了獨特的全球第四代養殖模式的探索,只需6個技術人員即可管理2萬頭豬,網易還擁有十項技術創新,在環保處理、養殖過程中,克服了傳統養殖廢汙收集、處理等多方面的難題。

早前,網易農業事業部總經理毛山此前接受日本共同社採訪時曾表示,網易養豬恰好可以發揮網絡企業的強項,使消費者可以隨時檢查,從育種到屠宰上市整個產品的過程都可以追溯,“哪怕製成了肉製品我也能找到是來自於哪一頭豬的”。

02 質量產量必須權衡

不同於其他產品,不管蘊含多少高科技,農產品始終靠天吃飯,這一點在褚橙上的到了驗證。

以褚橙為例,種植一顆橙子樹,前三年都不是豐果期,而在這個階段,作為農業生產者,需要不斷試錯、花很長時間去解決病蟲害等一些列問題。

2015年,褚橙也曾爆發負面的風波。消費者普遍評價橙子質量“不如往年,甜度和水分都不夠”,也因此,15年褚橙的銷量不如以往。也正是因為這場危機,人們開始將關注的重點轉向產品本身,褚時健也“找回了初心”。

實際上,農業產品是需要數據的精細測算的。如果雨水多、不透風、不透光,就會影響果子的質量。為了打破“僵局”,褚時健狠下心砍掉了三萬多棵樹,將株距也從1.5米增加到3米,從140顆降到80棵一畝,爭取未來達到國外40棵一畝的標準,保證甜度。

可以說,這些外表普通的冰糖橙能夠成為爆款、獲得市場認可的原因,還是在於質量,這與注重口感的“丁家豬”不謀而合。

當然,縮短生產週期就會避免很多麻煩,以太資本農業研究員王寬向正和島(ID:zhenghedao)表示,選擇購買已經成長兩、三年的樹苗再栽培是很好的方法,褚橙就是這樣做的。此外,創業者本身就可以選擇生長週期較短的農產品,比如蔬菜的生長週期一般只有40-60天左右,這就比果樹短了很多。

03 目標消費者應是“新中產階級”

對於大佬們加盟的明星產品,一直飽受質疑的就是產品價格。

11月27日,味央黑豬在網易考拉海購全網首發。經過三天競拍,一頭豬達到11萬的高價,但據網易工作人員表示,味央黑豬肉的售價將會在30元至40元每斤,而北京市面上的豬肉均在20元每斤左右。

包括“任小米”在內,在天貓,任小米的價格在12元一斤左右,而北京今年小米的市場價格在3-4塊左右,

明星農產品,讓不少消費者高呼“吃不起”。

其實,明星農產品的價格漲幅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誇張,與市場普通產品的價格相比,基本相差2-3倍左右。不管是褚橙、味央豬還是任小米,都與進口、相對高端的同類產品價格相差不多。實際上,這些打著“大佬IP”圈起的生意,本身的目標群體就是新興的中產階級。

一頭豬賣到11萬!大佬為何爭相做“農民”?

真正解決三農問題

你以為飛上天的只是豬?

“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才剛開始。”談起養豬,丁磊興致勃勃,“目前我們吃的食物都來自於農產品和農副產品,現在從事這些的企業基本都沒有科學的知識,不管市場營銷,資金又不足,你怎麼保證國家的食品安全呢?”

在談及互聯網大佬跨界農業可能遇到的問題之時,王寬向正和島(ID:zhenghedao)表示:“實際上,互聯網大佬帶給農業的發展與改變更有價值。”

比如說褚時健的褚橙,給這個行業帶來最直接的改變就是“精益思維”。現在很多種植業,都因為這種“精益思維”得到了優化。據說,丁磊養豬的“黑科技”,讓許多參觀者印象深刻,更有媒體調侃,豬舍一改髒亂差的局面,味央的豬要比大熊貓還過得舒適。

可以說,味央豬已經是“食品溯源”的樣本案例了。

在市場的倒逼下,我國農業正在加速升級。而生鮮電商、冷鏈物流的發展,使得整個產業鏈的中間環節不斷減少,農產品從採摘到消費者手中的時間變得越來越短,以地域劃分的界限也逐漸模糊。

在當下市場,農業升級轉型、真正做到食品溯源,或許還任重而道遠。曾經,北大畢業生陳生因賣豬肉而飽受質疑。實際上,陳生是在經過市場調研後才做出的決定,目前,其所創立的“壹號土豬”已在廣州、上海等地開了近700家店,去年銷售額達到了6億元,成功掛牌新三板。

實際上,養豬行業一直備受到資本的青睞,未來無疑是一個萬億行業的市場。

在北京工商大學教授洪濤看來,現階段的確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關鍵時期,

而在此之中,必須做到追求產量向追求質量的轉變,只有農產品種得好、賣得好,才能成為提高農民收入的根本。“互聯網+多種新技術”的創新的確成為發展的關鍵。

現今,依然有人質疑味央豬的價格,也依然有人質疑明星農產品的炒作嫌疑,但在筆者看來,大佬觸網做農業,已經實在的不能再實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