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週二,聽野島剛講“故宮物語”

下周二,听野岛刚讲“故宫物语”

我的目光已經無法從故宮上移開了。因為故宮是如此重要。究其原因,是中國這個巨大的國家在歷史上與政治上都賦予了故宮特殊的地位。故宮的重要性今後也不會消退,而我追隨故宮的腳步也永遠不會停止。

文:野島剛

2014 年,為了宣傳新書《兩個故宮的離合》,時任朝日新聞中文網主編、資深媒體人、專欄作家野島剛先生在北京、上海兩地作了多場活動,用豐富詳實的材料,為讀者回顧了多年前故宮文物顛沛流離的歷史往事,又以自己多年採訪的積累,講述分析北京、臺北兩座故宮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今年六月初(下週二),野島剛先生將攜新書《故宮物語》再次來到上海,和讀者朋友們分享更多關於故宮、關於故宮國寶背後的中華文化和歷史,“通過故宮這個過濾器,描寫與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和日本有關的亞洲近代史及現代政治。……故宮就是政治問題和外交問題,我相信這個觀點和過去所出版的故宮書籍完全不同。

本次野島剛老師在上海的活動,包括 6 月 5 日下午 16 點在噹噹、京東、一直播平臺的線上直播,以及5 日晚 19 點在上海鍾書閣靜安店的講座,敬請關注。4 日起譯文紀實系列叢書在噹噹、京東還將有大力度的滿減活動哦!詳細直播信息、活動信息、促銷信息可看文末說明。

下周二,听野岛刚讲“故宫物语”

同時,歡迎大家在文末發表對《兩個故宮的離合》或者《故宮物語》的讀後感,或者向野島剛老師提問,我們將從中選出三個問題請野島剛老師在直播中解答,這三位被選中的讀者將獲贈野島老師的簽名本《故宮物語》一本。另有十張網易蝸牛讀書免費時長兌換卡送出哦。還等什麼?

那麼和《兩個故宮的離合》相比,《故宮物語》有什麼不一樣?譯文君個人讀後感是:不看不知道,原來野島剛老師還頗有段子手天賦。比如下面這個王安石和歐陽修之間關於“睡午覺”和“枕頭”之間關係的“業務探討”……

白瓷嬰兒枕

“你要不要一起來睡覺?”

下周二,听野岛刚讲“故宫物语”

在這樣讓人睏倦的季節,能好好睡個午覺對我們上班族是非常重要的。而以投身改革變法著稱於世的王安石毋庸置疑肯定是個工作狂,然後看下面這段和歐陽修之間關於什麼是一款“好枕頭”的對話,猜測王大人應該也是個愛睡懶覺的:

王安石:“夏日睡午覺時,您知道最合理的方法是什麼嗎?”

歐陽修:“請賜教。”

王安石:“睡得好不好,主要是看枕頭好不好。枕頭要大、要方。因為頭靠在枕頭上,這個角發熱了,可以轉到對面一角,還可以經常換邊,以保持頭部涼爽。”

歐陽修:“敬佩敬佩,您才是真正地懂得怎樣睡(懶)覺。”

王安石大概是靠午睡和枕頭來快速紓解工作的疲勞吧。

(“介甫嘗言夏月晝睡方枕為佳,問其何理,雲睡久氣蒸枕熱,則轉一方冷處。然則真知睡者邪。”引自歐陽修:《試筆·琴枕說》,載《歐陽修全集》,北京:中華書局,2001 年 3 月第 1 版,第 5 冊,1976 頁。——編注)

野島老師類似的段子很多,再來幾個

郭熙《早春圖》

畫山水畫的秘訣?心中要有山水。

下周二,听野岛刚讲“故宫物语”

這是宋神宗時代的畫家郭熙於一〇七二年描繪的山頂上冬天的積雪開始融化、大地甦醒、草木發芽的春天景色。《早春圖》以清新溫潤筆墨為其特徵,呈現理想的山水風景。

郭熙的兒子將父親的教誨編成了一本書叫《林泉高致》,其中有句話說:“山水畫是不留下什麼的”,所謂中國山水畫的意義,都被這句看上去高深無比的“大實話”說盡了。

大概是為了吸引普通讀者和欣賞者,其中還說到了郭熙總結的畫山水的秘訣:“人們說,任誰都想隱居山中,自由享受山水。但事實上並非如此,腦袋想著愛慕山水,但是卻沒有觀察實物的本事。名人畫山水時,即使人在室內,也可以將風景畫到極致,好像聽到猿聲鳥鳴一般,緩和了人心,也滿足了自己的心意。這也是世人尊崇山水畫的原因。”

(“然則林泉之志、煙霞之侶,夢寐在焉,耳目斷絕。今得妙手,鬱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窮泉壑,猿聲鳥啼依約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奪目,此豈不快人意,實獲我心哉,此世之所以貴夫畫山之本意也。”《山水訓》,載郭思編:《林泉高致》,北京:中華書局,2010 年 9 月第 1 版,第 11 頁。——編注)

宋徽宗書詩

如果他只是個教藝術的老師,說不定會名留青史

下周二,听野岛刚讲“故宫物语”

從政治記錄上來看,宋徽宗也曾推動都市及福利政策以改善民眾的生活。但宋徽宗的政治才能著實不佳,也是事實。

在宋徽宗治下,朝廷設立了中國早期的宮廷畫院之一,一定程度上是從他開始,中國才有了職業畫家。北宋設立畫院之後,原則上不限身份,有志者通過測驗選拔出來,就可以進入畫院的培訓中心。優秀人才有機會成為宮廷職業畫家。《清明上河圖》作者張擇端大概就是這類本來身份地位不高、進入畫院的宮廷畫家。

宋徽宗經常視察這個宮廷畫家的培訓中心,喜歡和年輕的藝術家聊天,交換繪畫創作的心得。有故事說:宋徽宗要學生畫畫,主題是“亂山藏古寺”,學生們多半是畫群山之中有一座古寺,但是宋徽宗選中的畫是在亂山之中微微看見一支旗杆。宋徽宗探索詩的意境,展現了更高層次的追求。

蘇軾《寒食帖》

“被貶到黃州鄉下的第三年……”

下周二,听野岛刚讲“故宫物语”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蘇軾在《寒食帖》開頭寫道。

北宋朝廷內新舊黨爭對立,蘇軾支持“舊黨”反對變法。當時“舊黨”處於劣勢,蘇軾被貶官至黃州鄉下。蘇軾在這裡蓋了自己的書齋,因為當地名為“東坡”,就把東坡作為“號”。在這段期間他寫給朋友的信,就是《寒食帖》。

“寒食”如字面所呈現,是指不用火的冷食。冬至後的第一百零五天,中國稱為“寒食節”。在這段時間有吃寒食的習慣,從季節來說大概是迎接春天到來之前。

寫《寒食帖》時蘇軾四十七歲。以當時人類平均壽命來看已經到了中壯年晚期階段。在遭到貶官及半監視的狀態之下,蘇軾與他人的對話及書信文章,顯得更加謹慎小心,終日鬱鬱寡歡。在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更加感到孤獨和倦怠。蘇軾愚痴地充滿負面的感情,剛開始的字寫得很小,隨後愈來愈大,筆畫甚至開始變粗,怎麼壓抑也無法停止的思緒,隨著筆觸流露出來。

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

“雨停了以後,從雲間看到天空的藍”

下周二,听野岛刚讲“故宫物语”

據說汝窯出品的瓷器,若非完美的作品,則將之廢棄。所以世上現存的僅有七十件,而本件是完美作品中體現完美的最高頂點。有人說這個器皿是用來裝水的,也有人說用途並未特別限定。橫長橢圓的水仙盆毫無開片紋路,不管看多久也都不膩。溫潤的藍色和典雅的器型,傳頌著宋代文人的風雅。

汝窯的“藍”是帶著白色的藍,像是奇蹟般的青色,中文稱“天青釉”,在之後將近千年的時間,也做不出這樣的青色。

正是這種迄今無法被複制的“藍色”,讓宋徽宗動心,將汝窯瓷器選為宮廷過年或餐飲的器皿。據說徽宗指定瓷器的色澤應“朝著‘雨過天青’的方向去研究”。而這種說法的源頭,出自宋之前的後周皇帝柴榮,就有說過要把瓷器做成“像雨過天青一樣”。

“雨過天青”也寫作“雨過天晴”,都指“下雨過後天空的藍色”。柴榮完整的話是說“雨過天青”接著是“雲破處”,意思是“雨停了以後,從雲間看到天空的藍”,說得非常具體。

顏真卿《祭侄文稿》

“國之將傾”時,一位硬頸之士的悲壯

下周二,听野岛刚讲“故宫物语”

《祭侄文稿》其實是顏真卿的書寫草稿而非最終定稿,是他悼念侄子在“安史之亂”被賊兵殺害的弔文。上面還有好幾處刪改塗抹的地方。筆畫粗細和字體大小代表了情感及思緒的起伏,展現了作品的生命力。尤其最後一行“嗚呼哀哉,尚饗”,筆間流露悲痛至極的力量。

安史之亂時,顏真卿被任命為使臣去往汝州地區與叛亂的李烈希談判,而顏公手上沒有任何談判可用的籌碼,幾乎等同於送死,但是他欣然前往。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記載了顏真卿和李烈希長達兩年半的對話,部分內容翻譯如下。

李烈希:“如果依照你說的順逆之理,你認為我應該歸順於唐嗎?”

顏真卿:“我不認為,但是我還是要說服你。”

李烈希:“皇帝和宰相派你來當說客,你認為會成功嗎?”

顏真卿:“我不認為。我被任命來當說客,所以我必須跟你說明順逆之理。”

李烈希:“你是來這裡找死的,如果一死,就會一無所獲。要不要來當我的宰相?”

顏真卿:“絕無可能。說明順逆之理而死,怎會一無所獲?”

在此情景下,李烈希後來賜他名譽之死,結束了顏真卿的人生。

顏真卿在《祭侄文稿》寫到“國之將傾”,此時正是公元七五八年,安祿山自稱皇帝,唐代正走向傾覆,在一百五十年後滅亡。

澄泥虎符硯

這裡面,大概住著世上的某種精靈吧

下周二,听野岛刚讲“故宫物语”

書聖王羲之曾這樣稱呼書法必備的四樣寶貝:紙是陣、筆是刀或矛、墨是盔甲、硯是城池。日本藝術史學家西村康彥評論王羲之的這番話時說:“這樣的說法是至理真言,充分反映了書法家、畫家等追求文雅愉悅的文人們與文房四寶之間的關係精髓,展現文人挑戰藝術、琢磨創作、文具備於桌邊的樣子。”

澄泥虎符硯形狀模仿古代中國的銅虎符,造型獨特而可愛,也具有現代洗練的設計感。

硯臺使用時有“硯精”之稱,日本人相信裡面住著魂魄,在硯臺磨墨時可以聽到人聲,感覺有點恐怖。知名動畫《蟲師》便描述一方硯臺裡住著蟲,會加害於人,磨墨時冷空氣會進入人體,因而體溫下降,因為來自寒冷地區的蟲便住在硯臺裡。

文房四寶的其他文具不像硯臺與人這麼靠近,大概只有硯臺可以招來世上的某種精靈吧。臺北故宮這個《澄泥虎符硯》裡面,必定住著虎精。

(完)

以上圖文整理自野島剛《故宮物語》

野島剛上海活動信息

會說話的文物:故宮背後的動人故事

——《故宮物語》作者野島剛講座暨籤售會

時間

6 月 5 日 19:00 - 21:00

地點

鍾書閣靜安店

(上海靜安區南京西路 1601 號 4 樓)

主辦方

上海譯文出版社 鍾書閣

主講嘉賓

野島剛

線上直播活動觀看指南

時間

6 月 5 日下午 16:00 - 17:00

通過京東 APP觀看請長按下圖二維碼

直播期間,京東譯文紀實系列產品

每滿 150 減 50(共三天,4 日至 6 日)

下周二,听野岛刚讲“故宫物语”

通過噹噹 APP觀看,請保存下圖二維碼至手機

噹噹 APP打開二維碼即可觀看

下周二,听野岛刚讲“故宫物语”

直播期間,噹噹譯文紀實系列產品

每滿 100 減 40(共一週,4 日至 10 日)

下周二,听野岛刚讲“故宫物语”

通過 一直播觀看,屆時請關注上海譯文新浪微博賬號

@上海譯文發佈的即時直播開始信息

戳下面封面即可購買《故宮物語》

下周二,听野岛刚讲“故宫物语”

[日] 野島剛|著

張惠君|譯

2018 年 3 月出版

第一篇「話文物」

《翠玉白菜》《溪山行旅圖》《快雪時晴帖》《毛公鼎》《富春山居圖》……臺北故宮36件標誌性館藏的故事。

不只寫文物本身,更寫其產生的時代背景,寫戰時的顛沛流離,寫戰後的陰差陽錯。

第二篇「談故宮」

每一話都圍繞著與故宮相關的歷史人物與事件,特寫故宮的過去。

“故宮的歷史就是中國近代史的縮影,文化反映了中國所有的東西,中國人也通過文化反映了自己的歷史和命運。”

第三篇「訪昔人」

四個故宮的歷任院長與名人專訪記錄。

借這些與故宮命運深深勾連的人物之口,揭露不為人知的歷史細節。

長按下圖二維碼可購買更多譯文紀實系列好書

下周二,听野岛刚讲“故宫物语”

海譯文

文學|社科|學術

名家|名作|名譯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或搜索ID“stphbooks”添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