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格律速成

各种诟病或否定格律诗的言论见于媒体,说什么格律艰涩难懂,格律束缚“意境”表达,格律是束缚思想解放的“八股”。其实格律诗也是文学体裁分类之一。“两两交替”的平仄格律是格律诗区别于古体诗而存在的基本规则。可以说,没有平仄规则,就没有格律诗。平仄规则是体裁形式要求,“意境”是思想内容的要求。将平仄规则与思想“意境”对立起来否定格律诗平仄规则的奇谈怪论是不科学的。因为,思想“意境”是各种文学体裁(古体诗、自由诗、散文、小说等)都要追求的,不单是格律诗这一体裁。脱离一定文学体裁要求的“唯意境”作品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思想内容与体裁形式的完美统一,才是各种文学作品的最高创作审美追求。再说了,任何体裁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只要了解和掌握了其内在规律,多加练习,就可快速掌握,熟能巧了,格律诗平仄规则也不例外。

大家知道的,超市里各种各样的饼干、食品店里的各种成形食品,都是按一定的“模板”加工制作而成的。格律诗平仄规则,也好比“模板”工具,与填词一样,按平仄规则要求填写调整,就不难写出合格的格律诗。

绝句与律诗格律速成,须了解掌握下列各要点:

1.平仄是格律诗的灵魂。

汉语拼音方案中,第一声(阴平)和第二声(阳平),诗家称之为"平";第三声(上声)和第四声(去声)以及古声韵系统中的"入声字",诗家称之为"仄";"平仄"是格律诗的灵魂。

2."两两交替"的汉字平仄,是格律诗诗句的组合形式。

诗句中的汉字按"两两交替"的平仄格律原则组合,以形成突出鲜明的节奏感和抑扬顿挫的声韵美。

3."粘对"是格律诗区别于古体诗的基本规则要求。

律诗和绝句都要求"粘对"。绝句、律诗由上下句组成一联。绝句共四句,依次是首联和次联。律诗共八句,依次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第二句和第三句,第四句和第五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同一位置的汉字平仄相同,诗家称之为"粘"。每联上下句平仄相反,诗家称之为"对"。律诗八句,绝句四句,都讲究"粘对"。

谈谈格律速成

格律诗“粘对”示意图(示意图中的“中”表示可平可仄)

4."对仗"是律诗的基本特点。

后两句对仗的绝句平仄格式与前两句对仗的绝句平仄格式,叠加在一起,写成的格律诗叫做律诗。

5.首句第二字平仄和最末一字是否押韵,是格律诗平仄规则的分类依据。

首句第二字平,诗家称之为"平起",第二字仄,即是"仄起"。首句最末一字不押韵,诗家称之为"不入韵",押韵者即为"入韵"。

6. 律诗平仄规则,是在绝句平仄规则基础上的叠加。

例如五绝平起首句不入韵平仄规则如下:

中平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押韵)

在上述平仄规则基础上,复制叠加后,可演变为五律平仄规则:

中平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押韵

中平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押韵

7.在五绝或五律各句句首,按"两两交替"的汉字平仄组合原则,添加两个与句首前两个平仄相反的平仄,即可演变出七绝或七律平仄格式。

例如,在"平起"首句不入韵的五绝各句平仄规则之前,添加两个与句首平仄相反的平仄后,即演变成了"仄起"首句不入韵的七绝平仄格式:

(仄仄)中平平仄仄

(平平)中仄仄平平(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押韵)

再将七绝仄起首句不入韵的平仄规则格式复制粘贴于后,又能演变出仄起首句不入韵的七律平仄格律了:

(仄仄)中平平仄仄

(平平)中仄仄平平(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押韵

(仄仄)中平平仄仄

(平平)中仄仄平平(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押韵)

端午民俗醇

五绝.十唐(中华新韵)

端午送吉祥,

佳节粽子香。

艾蒿门上挂,

耳廓染雄黄。

注意了,“吉”和“节”在平水韵(古声韵系统)中是“入声字”,古人和现代一些方言视为“仄声”字,被古人和现代一些方言视为“出律”。当平水韵与中华新韵出现平仄押韵冲突时,今人宜与时俱进,首选中华新韵为新格律诗创作审美的“尺子”,因为今人写格律诗不是与古人对话!

8.在"二四六分明"和规避"孤平"、"三平尾"、"三仄尾"前提条件下,格律诗"一三五"平仄允许"变格"。

例如,五绝正格平仄规则为:

中平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押韵)

上面格律中次联开头一字当仄却平时,出现"孤仄",以"宽格"而言是允许的: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押韵)

(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押韵)

今依上述"变格"即兴一首,抛砖引玉:

去年邀武汉,

曾请上桥头。

端午时临近,

伊人共泛舟?

平仄检测结果如下图:

谈谈格律速成
谈谈格律速成

"变格"就是所谓的"宽格",允许"孤仄",但不允许"孤平"、"三平尾"、"三仄尾"等诗家公认的"诗病"出现。否则不是格律诗,而是古体诗了!因为古体诗无严格的平仄规则要求,只求押韵即可。

特别重申了:所谓"拗救格"、"特定格",用孤仄"救"孤平,换汤不换药,终未跳出"孤平"的泥坑,不在格律诗"变格"之例。"拗救格"、"特定格"其实是一些后人借古代名人名作中的古体诗做招牌,为自己的诗作争一个"格律诗"的头衔,故作高深,招摇撞骗,误导初学而已。建议初学者宜以格律诗正格为宜,否则会步入邯郸学步的泥坑不能自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