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回答“很滿意”,民意調查豈能提前“對臺詞”?

只能回答“很滿意”,民意調查豈能提前“對臺詞”?

“在接到‘0771-12340’調查電話時……請用‘很安全’和‘很滿意’等肯定性詞語直接回答;不要使用‘還好’‘蠻好’‘差不多’等模糊語言,以免測評人員產生誤判。”6月4日,廣西博白縣公安局發文,希望群眾在回答廣西統計局社情民意調查中心官方專門調查電話時,沉著、冷靜、客觀回答每一個問題,“做好博白代言人”。

從語義上看,“還好”、“差不多”確實是漢語中的模糊語言。然而,人們對事物的判斷與評價,經常會存在折中與模糊的表達。在常用於態度測量的李克特量表中,7點量表分為強烈贊同﹑中等贊同﹑輕微贊同﹑中性﹑輕微不贊同﹑中等不贊同﹑強烈不贊同。在“強烈贊同”和“強烈不贊同”之間,還存在5個評價尺度。

換言之,從統計角度來說,“還好”、“差不多”完全可以科學編碼,不會讓調查人員產生“誤判”。按照博白縣公安局的說法,如果在回答調查電話時,只使用“很安全”、“很滿意”等絕對肯定性的字眼,反而可能削弱調查結果的準確度。

有一個段子這麼說,有消費者在打電話給商家諮詢結束後,會被要求給接線人員提供的服務打分——選項只有“非常滿意”“滿意”“較滿意”。雖然現實中,這種荒誕的調查很少存在,但如果只強調“滿意”的一面,忽略“不滿意”的一面,會給人帶來同樣不真實的感覺。

作為被評測對象,有關部門期待群眾調查的結果正面,其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誰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肯定,政府部門也不例外。問題在於,獲得肯定的方式不能靠提前“對臺詞”,更不能不顧群眾的真實感受。

“您的一句非常滿意,是我們工作的最大追求,衷心感謝親們的支持和肯定。”博白縣公安局的這句話說得倒是一點也沒毛病。群眾對政府的滿意度,理應是政府工作的最大追求。要問的是,這滿意從何而來,是從日積月累的紮實工作中來,還是從“突擊檢查”式的甚至某種對評價的操縱中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