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別盛世舍親情——懷念父親

在我心中,父親宛如一部書,一部博大精深的書,又如一首詩,一首我永遠都寫不完的詩。

時光荏苒,日月如梭。我曾無數次提筆想寫一篇關於父親的文章,但每次提筆,卻又不知從何寫起。時至今日,我依然沒給父親寫過一字一句,也無法整理出思緒,怕自己的拙筆寫不出父親的偉岸,怕自己寫不出一個為了十多個孩子成家立業而默默操勞了一輩子的父親。

再過些日子,就是父親離開我們二週年祭日了。這些天來,心情頗不平靜、輾轉反側,夜不能寐。不知為何,對父親的懷念卻越發濃烈,揮之不去,於是我便開始追憶起父親。

年幼喪父

1937年10月,父親出生在一個名叫土地村的小村莊。土地村位於海南省東方市昌化江下游南岸,這裡地勢開闊,山清水秀,到處都是鬱鬱蔥蔥的景色。1944年6月的一天,我的爺爺符紹儒(又名符紹虞)時任昌感縣新榮鄉長,為了抗日救國,在一次戰鬥中,為了掩護昌感縣長趙光炬等戰友和群眾,在突圍時被日軍抓獲。日軍獲知爺爺是政府鄉長,便對他嚴刑拷打,企圖瞭解黨的機密。但任憑日軍採用何種殘酷手段,爺爺隻字不提,不久便被日軍殘忍殺害。爺爺犧牲時年僅39歲,這給了年幼的父親沉重的打擊,那時父親年僅7歲。從此,奶奶許石暖便一輩子守寡,過著清貧疾苦的生活,全身心拉扯父親長大。

家境貧寒 艱苦求學

轉眼間,又到了開學季。由於家裡貧窮,父親連上學的學費都交不起,可他對知識又充滿著好奇與渴望。於是他想出了一個辦法,每學期都偷偷跑去學校報名領書回家再告知奶奶,奶奶為父親的舉動感動了,於是四處借錢補交了學費。父親學習極其用功,憑藉優異的成績高小畢業。儘管他渴望知識,但為了撐起這個家,與奶奶分擔家務,父親只好輟學回家了。

輟學在家的父親沒有忘記學習,他一邊做家務事,一邊努力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1960年3月,父親終於等來了鎮衛生院的學醫機會。經過多年學習,父親終於掌握了一些學醫的本領,成為鎮裡少有的幾個醫生之一,從此開始了救死扶傷與農耕的征程歲月。

辛勤勞作 培育子女

土地村很小,地僻、人貧、交通閉塞,因此讀書人極少,讀書成才的更是鳳毛麟角。父親極其看重知識,他一直信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所以他尤其重視對子女的培養,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全部都送去學校讀書。父親把“生養不易,教育更難”八個字刻在家門口的牆上,並時常教育我們說:“農村孩子,不讀書就沒有出路。他是沒有父親才沒書讀,你們現在有我,就要好好讀書,將來爭取考上大學”。在父親堅持和培育下,總算有了好的收穫。姐姐成了村裡第一個女大學生,我們五兄弟也全部考上大學,十多個子女現都已成才成家,這在當地是極其罕見的,也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談論的佳話。

讀懂父親

印象中父親是個極其嚴厲的人,但他從未用手或棍棒打過我們,他對我們的教導都是以講道理為主。記得小的時候,我偷偷的去村裡小賣店買酒來喝,那時以為是汽水,便一口氣喝了個精光,沒多久,滿臉通紅,神志不清。父親發現後,便立即對我進行了醒酒處理,待我醒酒後,父親不但沒有打罵我,而且耐心的給我講起安全知識,教導我今後該如何識別食物。我默默的看著父親,那一刻,我似乎才開始一點點讀懂了父親。

父親既是村裡唯一的赤腳醫生,更是一位種莊稼的行家裡手。由於我們兄弟姊妹較多,在“按勞分配”的年代裡,養育我們多個子女,還要供我們上學,及給村裡和周邊的鄉親看病,父親身上的擔子十分沉重。為了能讓我們吃飽穿暖,他在房前屋後、自留地旁,到處開墾荒地,只要能種莊稼且屬於自己的地方都種了能吃的東西。母親勤勞能幹,同父親一樣,默默地為這個家清苦操勞、毫無保留地付出。直到哥哥姐姐都有了各自的歸宿和工作,父親身上的擔子才逐漸減輕,然而人卻一年比一年蒼老。

慢慢的,我也畢業工作了。每當我過年回家時,總會給他買一些我常吃他卻從未吃過的食物,買一些他想又捨不得買的衣服。他總捨不得吃,捨不得穿,還責怪我亂花錢,我只是在心裡委屈地以為他不領情。我怎麼會知道,其實那是父親在替我省錢,要知道這時候,他能給我的幫助或許就是替我省一點了。

晚年父親 關心時事

記憶裡,父親人緣極好,口碑俱佳。從來沒有因為瑣事與鄰里有過糾紛,待人接物,寧可自己吃點虧,也從來不讓別人吃虧。父親總是給人憨厚的感覺,給我踏踏實實做人,老老實實做事的形象。

父親沒有因為繁忙的農耕而忽略了對精神文化的追求,他極其關心國家大事,多年來他養成了看報紙,電視的習慣。他看報紙十分認真,有時拿著報紙,就情不自禁地朗讀起來。父親還很喜歡唱“哥隆話”村歌,有空他就唱給我們聽。他多次鼓勵我勤寫作,希望能在報紙、雜誌,廣播上看到或聽到我的作品,而我也沒有讓父親失望,常在各種媒體上發表作品,這是最讓父親欣慰的。

父親的年紀逐漸變大,但對熱點新聞關注不減,他特別喜歡有關臺灣的新聞報道。由於我工作在外地,為了便於和父親溝通,我特意給父親買了部手機,隨時與他取得聯繫。常日裡和他拉拉家常,討論最新的熱點新聞,還時常上網查詢有關臺灣的資料,排版整理後打印快遞寄回去給他,因為我知道,這或許是年老後父親的最大愛好吧。

父親一生很開明,經常打破俗理。我們五兄弟大學畢業後,全部都在廣東工作。按家鄉風俗,是要留一個兒子在身旁養老的,但父親很支持我們。他說:“我們家沒有啥關係,你們幾兄弟只要能安心工作,我都支持,不用回來老家給我養老”。我們成家立業後,父親和母親偶爾也到廣州來小住,但因不習慣,沒住多久就回縣城老家住了。

病魔降臨 四處求醫

子欲養而親不待。由於一輩子辛苦勞作,父親身體不太好,頭痛的病一直纏繞著父親。為緩解頭痛,他常年都得服藥。由於經常服藥會產生腸胃不適,有時胃痛了,父親只好又吃點鎮痛藥來緩解。

時間一天天過去,我們知道與父親相伴的日子已不多,於是紛紛放下了手中的工作,從各地趕回海南輪流守侯在父親的身邊,可父親的病情一直在不斷地加重。在我陪伴父親的日子裡,他告訴我,他這輩子都沒住過一次酒店。為了圓父親的夢,我特意找了父親最嚮往的博鰲某國賓館,因為這裡是經常接見外國元首的地方。當我們來到酒店門口,我看到被病痛折磨得快認不出來的父親露出了燦爛的微笑!

匆忙去世

在一個明媚的清晨,當我出去購置物品時,傳來了父親去世的消息。我還沒來得及見上父親最後一面,他就這樣匆忙的離開了我們,這成為我心頭永遠的痛。父親走的時候,按照老家的習俗哀悼五天。我也不知道自己怎麼了,五天裡,我竟然沒有流過一滴淚,或許我覺得父親還在房間裡走來走去,時不時的還在稱呼我的乳名。然而,心裡的痛只有自己知道。那五天對我來說是那樣的漫長,漫長得我不知在最後時刻還能為他做些什麼,那五天又是如此的短暫,短暫得我好像迷失了方向,依然沉醉在清晨醒來時和父親的對話裡。

平凡而偉大的一生

父親一生歷經艱險,飽受磨難。他一生在逆境中拼博,既十分幸運,也異常艱難。人間的甘甜有十分,他只淺嘗了三分;生活的苦澀有三分,他卻感受了十分。恩如高山澤如海,品是梅蘭德是松。父親以身作則,引導我們勤儉、善良、樂觀、向上。他高尚的品德和處世風範,留給子孫後代珍貴的精神遺產,更是我們世世代代的精神財富。

松濤百鳥亦悲啼,隔斷陰陽音信絕。2018年清明節,我又特地從外地回了趟老家,看到父親墳頭滿地的荒草鬱鬱蔥蔥,以及墳旁那棵棵枝繁葉茂的大樹,父親瘦削蒼老的臉龐又浮現在我眼前,父親衰弱痛苦、拼命的咳嗽聲又在我耳邊迴響。

寧靜的夜裡,突然響起有關思念父親的歌曲,這歌聲讓人心痛不已。敬愛的父親,我從未忘記,你常日裡的叮嚀,如同一曲曲感人的歌曲,踏過浪花融入我心底。我從未忘記,你臨行前的話語,宛如一陣陣清爽的春風,越過高山傳遍萬里。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父親終於可以和他打了一輩子交道的土地融為一體了,他是那樣的平凡卻又極其偉大!

欲翠青山起父塋,難別盛世舍親情。從此慢步重宵九,再見音容夢幾更。安息吧,我的好父親,願花兒天天開滿您的墳前,點綴得花香瀰漫,讓您不覺孤苦,不覺悲涼!

東方在線:http://online.dongfang8.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