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好喝的綠酒,今天為什麼很難見到了?

元代之前,中國人喝的一般都是綠色的酒,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文人墨客抑或是江湖好漢,都喝綠酒,而且都還把它們寫進詩歌裡,一喝起來都是千杯不醉。這麼好喝的美酒究竟是怎麼釀造的?為什麼現在幾乎消失了呢?

古代最好喝的綠酒,今天為什麼很難見到了?

1、

古時,把上好的綠酒都都稱之為醽醁(ling lu),翻開元代之前文人騷客的文學作品,關於這種綠酒的描寫比比皆是,跨越好幾個朝代。

晉代著名道學家葛洪在他的《抱撲子·嘉遁》說:“藜藿嘉於八珍,寒泉旨於醽醁”。可見早在晉代時期醽醁酒就已經聲名遠播。

同時期的曹攄在寫給《贈石崇》的詩中也寫到過這種酒,說:“飲必酃綠,餚則時鮮。”

關於醽醁酒的產地,大多數文獻記載是產自衡陽縣的酃湖,酈道元《水經注》記載說:“酃縣有酃湖,湖中有洲,洲上居民,彼人資以給釀酒,甚美,謂之酃酒。”

古代最好喝的綠酒,今天為什麼很難見到了?

按照《廣韻》的記載說:“醽為淥酒,則以醁為淸酒矣。衡陽縣有酃湖,今之酃縣也,土人取其水以釀,晉武平吳薦醽酒於太廟。”也就是說,這種酒還被作為祭品上供給祖先太廟,可見,此酒非同一般。

南朝時期的盛弘之在他的《荊州記》裡也有關於此酒的描述:

“淥水出豫章康樂縣,其閒烏程鄉有井,官取水為酒,與湘東酃酒年常獻之。或曰酃湖水綠,故名酃綠,加酉為酃醁。”

從各種文獻的記載來看,這種綠酒最早產自於衡陽市的酃湖地區是沒有問題的。其實,關於這種綠酒的傳說今天還在當地有流傳——

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次山洪暴發,到處是一片汪洋,酃湖縣南九十餘里的龍潭,有九條龍乘著山洪水勢向北游來,其中一條小龍,因迷戀這裡的風光,逗留了一些時光。

當它打算離開的時候,卻被峻峭的筆架峰擋住了去路。山洪慢慢退去,小龍無法藏身,只好施展神力,穿地而入,到衡陽的酃湖而出,再遊入湘江找它的夥伴同歸東海。

從此,小龍的入地之處就成了一口泉眼,被稱為酃泉或醽醁泉,俗稱“龍王井”。

古代最好喝的綠酒,今天為什麼很難見到了?

這就是龍王井之水與衡陽酃湖之水相通的由來。酃泉之水冬暖夏涼,清甜可口,用泉水釀出來的酒醇香純和,回味綿長,被稱為“醽醁”。後世都把這種酒作為貢品敬獻給朝廷。

據當地的地方誌記載,衡陽酃湖位於衡陽市酃湖鄉境內,漢朝初年在此設置酃縣,即以此湖而名。酃縣故城遺址就在湖水附近。酃湖水清例甘沁,據傳源出清泉山,附近居人汲湖水烹糯米釀酒,即古之酃醁,亦稱酃酒,味極甘美,為酒中珍品。

在今天的衡陽地區,還生產一種叫做“湖之酒”的酒。據他們自己說,這是沿襲古法而釀製。但從色澤上來分析,今天的湖之酒顯然已經不是當時被作為貢品的美酒了。

古代最好喝的綠酒,今天為什麼很難見到了?

2、

在歷史上,這種綠色的酒除了湖南衡陽生產之外,在明朝時期,雲南地區也生產一種綠色的酒,叫“楊林肥酒”。

據有關資料記載,清朝時期的楊林,東臨煙波浩渺的嘉麗澤,南有蒼翠巍峨的五龍山。土地肥沃、灌溉方便,又是省城昆明通往黔桂、湖廣、京滬的必經之地,因此人煙稠密、商賈雲集。周邊的五龍山、象山不但蒼翠欲滴而且流泉飛瀑到處可見。甘冽的泉水,充足的糧食,滿街的旅客,使楊林的釀酒業十分興盛。每當秋收之後,但見“百家立灶,千村飄香”。偌大一個楊林,竟成為一個巨大的釀酒廠。

楊林城南有一個城隍廟,廟中的地上原有一塊巨大而又平滑的花石頭,傳說當地的一位叫做蘭茂的仙人醉酒時,就愛躺在這塊花石頭上睡眠。有一次蘭茂醉酒後,夢見仙人指點,醒後竟釀出一種酒味特別醇厚又能滋補身體的美酒。這種美酒就是如今馳名國內的“楊林肥酒”。

古代最好喝的綠酒,今天為什麼很難見到了?

那麼,蘭茂是何許人也?

蘭茂本是雲南省嵩明縣楊林人,號止庵。是明代著名的醫藥家和詩人,天生聰穎,勤奮好學,少通經史,旁及諸子百家,終身隱居楊林鄉里,採藥行醫,潛心著述,被時人譽之為“小聖”。

不過,關於這種酒的發明,在民間還有另外一個版本說,一婦人想偷偷帶塊肥肉回孃家,正在取臘肉時,丈夫進來了,婦人情急之下隨手將肉放進正在釀酒的大缸。過了幾天,婦人從孃家回來,急忙去看家釀的米酒,只見酒已變的碧綠如玉,酒味醇厚芳香,一點油膩的肉味都沒有。

就這樣無意間釀出了風味獨特的“楊林肥酒”。

本來這種酒的釀造工藝已經失傳,後來到光緒年間,一位名叫陳鼎的商人開設“裕寶號”釀酒作坊,他依據蘭茂先生在《滇南本草》中所記載的“水酒十八方”,又複製了出了這種綠色的酒。

目前,雲南當地還有這種綠色的“楊林肥酒”。不過,據當地的人民群眾反映說,這和當年的“楊林肥酒”早已經不是一種酒了。

古代最好喝的綠酒,今天為什麼很難見到了?

3、

古代文人筆下美妙絕倫的綠酒為什麼會失傳了呢?

具體分析起來應該有兩大原因:

其一,元代時期,蒸餾酒技術傳入我國,時人為了提高酒精濃度,都採用了蒸餾技術,傳統的釀造和壓榨工藝逐漸被放棄。故此,蒸餾白酒越來越多,綠酒釀造工藝逐漸失傳。

古代最好喝的綠酒,今天為什麼很難見到了?

第二,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由於綠酒過於甜美,都是歷代朝廷的貢酒。所以,歷朝歷代,都對貢酒的釀造工藝管制得比較嚴格。尤其在宋朝時期,酒政極其嚴格,各地的酒官都是由朝廷直接派駐。

宋朝法律規定:不許民間私人釀酒,私自制曲五斤即判處死刑,以後雖然放寬到私自制曲15斤判極刑,但畢竟有限。故此,官方壟斷經營,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酒的品質與知名度,也使得這種釀造工藝作為技術機密被嚴加看管,民間很少能夠接觸得到。後來,元朝統一全國,對南方漢民進行瘋狂掠殺,加之廣泛推行蒸餾白酒,極少數掌握傳統綠酒釀造工藝的技工相繼死掉,古法釀造技術也隨之消散。

古代最好喝的綠酒,今天為什麼很難見到了?

所以,元代之後,從後世文人的詩詞文章中就很難再見到關於綠酒的記載了。

這不能不說又是一場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