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名臣,棄免死金牌於糞土,皇帝頒發不久就起兵謀反

有一名臣,棄免死金牌於糞土,皇帝頒發不久就起兵謀反

古代皇帝和功臣的關係很微妙,不可太近、也不可太遠,不可太嚴、也不能太寬,既不能殺,又不能不殺。皇帝和開國功臣之間的關係,大約是世間一切關係中最難搞的。

“帝王心術”是歷代皇帝都渴望掌握的權術,因為皇權和相權的衝突,皇帝希望能拿住朝臣,尤其是那些有震懾力的元老。

有一名臣,棄免死金牌於糞土,皇帝頒發不久就起兵謀反

古代有一個將軍,其人極為多疑暴躁,但是他的功勞很大,戰功顯赫,當時皇帝比較弱,就想籠絡住這樣的人,直接賜給他免死鐵券。如果說皇帝純粹是為他好,未免誇張,皇帝還是為自己好,但如果說皇帝就是要幹掉他,似乎也不對,至少皇帝沒那個實力。

這名將軍就是唐中期的將領李懷光,他是渤海靺鞨人,皇帝賜姓“李”,能跟皇室一個姓氏,也算是皇恩浩蕩了。

李懷光是什麼樣的人物呢?讓皇帝如此重視?李懷光從小參軍,他的武藝十分高強,而且驍勇善戰,大唐名將郭子儀都對他刮目相看,可見李懷光的戰力有多強。

有一名臣,棄免死金牌於糞土,皇帝頒發不久就起兵謀反

李懷光是個非常嚴苛的人,親戚犯法他也絕不姑息,他是雷霆手段治軍的人,後來郭子儀把治軍事宜放心大膽交給他搭理,李懷光也不客氣,該罰的絕不姑息,士兵們都很怕他,軍中紀律也很好。

公元七百八十三年,朱泚造反,自立國號, 唐德宗倉皇跑到陝西,緊接著朱泚也到陝西截殺皇帝,李懷光馬上回去援救皇帝,才將皇帝救下來,從此以後皇帝對李懷光十分器重,對他的話也都聽從,他的權勢很大。

李懷光是一個鐵面冷血的人,他經常公開指責奸臣,揭發他們的罪行,因為他早就看不慣奸臣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嘴臉,尤其是這些人對社稷沒什麼好處。

有一名臣,棄免死金牌於糞土,皇帝頒發不久就起兵謀反

但此時的朝廷是一個糞坑,他們需要的是跟他們一樣的糞,而不是一朵花,一塊玉石,他們排擠那些自恃清高的大臣,更排擠跟李懷光一樣直言不諱的人,太不給面子了。

於是這些奸臣盧杞等人就跑到皇帝面前吹風,還設法阻止李懷光覲見皇帝,唐德宗也沒辦法,他誰也不敢得罪,只好分別安撫。

為了安撫李懷光,皇帝給他加官進爵,封他為太尉,還特意把充滿榮譽象徵的“免死鐵券”賜給他。這本來是一項莫大的榮譽,任何人接到這個,不都應該哭兩嗓子,感激皇帝對自己的信任嗎?

皇帝賜給他“免死鐵券”,其實心裡是膽怯的,他怕李懷光,想安撫他。李懷光卻生氣了,他將“免死鐵券”摔在地上說:“皇上是不是已經懷疑我了?”

有一名臣,棄免死金牌於糞土,皇帝頒發不久就起兵謀反

李懷光說,皇帝懷疑一個臣子要謀反,才會用加官進爵的方式來籠絡。這人倒聰明,怪不得皇帝怕他。

他性子直,對皇帝說:“本來我不想謀反的,是皇帝逼我反的”。

說完就大搖大擺的回家了,幾天後他勾結朱泚謀反,嚇得皇帝再次逃竄。

後來李懷光兵敗自殺,唐德宗還下詔表彰了他當初勤王的功勞,還赦免了他的妻子,因為他的兒子也都自殺了。

對於李懷光的孫子,他不但沒殺,而且賜姓“李”,給予其官職,讓他成為李懷光的繼承人。皇帝說:“李懷光畢竟是有功於國家的忠臣,不應過於苛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