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沒了,春就走了

【本文1150字,閱覽耗時約2分鐘】

春。是個季節詞,位居四季之首,是萬物開始萌動生長的季節。

春夏秋冬。我最鍾愛的是春和秋。

散文/ 五月沒了,春就走了

古人把“歷史”叫“春秋”,是因為莊稼春生秋熟。春生,相當於歷史之因;秋熟,相當於歷史之果。春去秋來慢悠悠地循環起來,就是時間。而時間的因果循環就書寫成了歷史。

多麼浩大的歷史哈,只春秋二字一筆揮就,輕輕帶過。

可想,世上萬物的生生滅滅多麼簡單而又神奇。

春。美就美在它的詩意和朦朧,“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你看,明明它來了,卻藏頭不露面,羞羞答答,半推半就;明明它走了,卻非要留個小小的尾巴叫人遐思無限;明明醒著,卻非要夢裡流連忘返,細數花雨紛揚。

春秋繁露。春者,天之和也。又春,喜氣也,故生,“春者何,歲之始也。

說它詩意,是因為它會一不留神就勾連出許多人性本真的幻想和激越美夢。少女懷春,往往就多發於這樣的季節,所以我說它也是年輕人戀愛的季節。

再比如,古時的春方即為春藥。春藥即春興,說白了也就是情慾。閱春、讀春,勾連起或多或少的一些纏綿,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散文/ 五月沒了,春就走了

春。很短暫,很急促、也很性感。

春的短暫短暫到一臥一起之間;急促到亂了我們應有的方寸;性感到只可感受,卻無法觸摸。

就在這樣的一瞬間,我們或多或少會萌生出隻身一人寂寞地穿越一片空曠的原野慾望,深入到最原始的密林深處,腳下真切地感受著鬆軟潮潤的土地去尋一朵無名的野花拿來歌頌把玩。

這樣的季節,是人心想綠了原野?還是野花催觸了情竇呢?無從知曉,更無跡可考。

散文/ 五月沒了,春就走了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瀟瀟。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蔣捷《一剪梅》舟過吳江【宋】

春。其實也是有愁苦的。人間大愁在離別,相思春雨無盡憂。

想想古人其實也很單純,古人的情感也純粹,“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時光很公道,時光成全了同樣有生命的植物,卻又恰恰反襯出對人的些許無情。

散文/ 五月沒了,春就走了

春。這野丫頭,這小妖精,就這麼光著腳丫,笑眯眯地在輕盈的風中搖搖擺擺,東張西望,不疾不徐地走著,跳著,雀躍著,走過每個人身邊,走過城市鄉村,走過田野,或淺淡地一笑,或努嘴就那麼一怨,而後只那麼一瞬,就遠去了,在或淺或深的蔭綠中,隱去了妖嬈的身型。

人說“春風十里不如你”。是說春天是有風的。風動才,有了柳條初始的柔潤舒展。而盛夏裡最稀缺的,也正是徐徐的微風。

記得小時喜歡玩紙疊的風車,可舉在手裡風車一動不動。姐姐說,跑起來,你跑起來風車肯定動。我就手舉著風車奮力地奔跑起來。果不其然,風車在我跑動的步伐下愉悅地轉動起來。後來我才明白,其實風一直就在風裡。你和風是一種友好的呼應,是一種彼此的關照。

春天。有時未等好好感受,它就不經意間溜走了,走得很酸,酸溜溜地就沒了。

而接下來在那等你的,是又一場劈頭蓋臉的盛夏。

五月沒了,春也就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