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多年前的家訓名篇——諸葛亮的《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1700多年前的家訓名篇——諸葛亮的《誡子書》

諸葛亮作為三國時期最著名的人物,可以說家喻戶曉,他輔佐劉備建立蜀漢,身居丞相兼軍事,功勞赫赫,他在百忙之中仍舊不斷讀書學習。他胸懷大志,始終以收復中原,恢復漢室為己任,所以六出祁山,五伐中原。

在元234年(蜀漢後主建興12年),諸葛亮出兵武功,在第五次北伐曹魏途中,他寫信給遠在東吳的長兄諸葛謹,稱“長子諸葛瞻如今已經八歲,十分聰明可愛,只是怕他過早成熟,貪圖玩樂,將來成不了大器”。這年諸葛亮五十四歲,是他人生最後一次北伐,後來壯志未酬,病逝五丈原。臨終前作《誡子書》與諸葛瞻。

1700多年前的家訓名篇——諸葛亮的《誡子書》

這篇《《誡子書》短短八十六字,開家教訓導之先聲,為處世治國之根本,是修身養性之準則,實為千古之絕唱。全文通過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非常深切,成為後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誡子書》,不但講明修身養性的途徑和方法,也指明瞭立志與學習的關係;不但講明瞭寧靜淡泊的重要,也指明瞭放縱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則方面對其子嚴格要求,循循善誘,甚至在一些具體事情上也體現出對子女的細微關懷。

諸葛亮去世後,其長子諸葛瞻襲職,在職期間兢兢業業,以父親為榜樣,直至蜀漢滅亡,他和兒子諸葛尚在綿竹之戰中父子兩個都英勇殉職。諸葛氏祖孫三代的英勇事蹟為後人所敬仰!

1700多年前的家訓名篇——諸葛亮的《誡子書》

《誡子書》一文能夠看出作為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這個家書竟是千古名相對後世子孫的最後箴言勸誡。令我們今天的人讀起來感人肺腑。

1700多年過去了,今天我們重讀這篇千古家訓,非常有現實意義。值得我們後人學習。

作者 孟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