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經驗”安溪樣本:改變“一茶獨大”,加速產業轉型

6月15日,由中宣部組織的“壯闊東方潮·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主題採訪團來到中國知名“茶都”——安溪,採訪和了解“晉江經驗”在此實施的情況與取得的成果。

安溪縣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隸屬泉州。它是依山傍水、沉澱了千百年茶香的古城。那些綿延起伏的高山深谷,風景如畫,卻阻隔了與外界的交流。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獲悉,1985年,安溪曾是福建省最大的國定貧困縣。改革開放後,歷經四十年的努力,安溪現已躋身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第65位、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第25位,成為福建山區縣的發展樣本。

“我們爭當晉江經驗的忠實踐行者。”安溪縣委書記高向榮在報告時稱。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名從晉江走出來的黨政幹部,他本人正是“晉江經驗”的親歷者和推動者。

高向榮曾是晉江養正中學一名優秀教師。進入黨政系統工作後,他在多個晉江下轄鄉鎮擔任鎮長、鎮黨委書記;後在晉江市委擔任了6年的市委常委、秘書長,在晉江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

2011年6月起,他被調至安溪縣,擔任多個領導崗位。2016年6月,任中共安溪縣委委員、常委、書記。

“我對晉江充滿感情,你們這些天參觀的所到之處,不少都是我曾經奮鬥和工作過的地方。”高向榮在報告時稱。

產業變革

茶產業在安溪經濟發展中舉足輕重,更是當地一張文化名片。

作為中國茶業第一大縣,安溪擁有茶園面積60萬畝,產量6.8萬噸,涉茶產值160億元,連續九年位居全國重點產茶縣首位。安溪鐵觀音品牌價值連續三年位居中國茶葉類第一位,入選“中國十大茶葉區域公用品牌”。

作為農業部公佈的第二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安溪正在改變傳統的茶園模式,力圖構建現代農業產業園,極大推動了茶產業集聚效應。

安溪縣農業局公佈的數據顯示,安溪園區涉茶總產值超90億元,佔全縣涉茶總產值的61.25%。

儘管現代農業產業園進一步擴大了茶產業的經濟規模,使其成為重要支柱產業,但如此失衡的經濟比重也讓當地人意識到“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

為此,當地政府正大力改變“唯茶是農”和“一茶獨大”局面,加速產業轉型步伐。

“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在全省率先實現石材、粘土磚、造紙等全行業退出。興建EC產業園、光電產業園、湖裡園和思明園、2025產業園等現代專業園區,信息技術、光電、光生物、高端製造等新興產業加速崛起。”高向榮在報告中稱。

6月15日,“晉江經驗”採訪團到訪位於安溪縣湖頭鎮的光電產業園“植物工廠”探訪。這是用LFD光譜技術與植物學相結合的現代農業產業,極大顛覆了傳統農業生產模式。

澎湃新聞現場領略了在自動化工廠環境植物生長的全流程。在植物工廠裡,從催芽室播種開始,煉苗室的LED光照下長出鮮嫩小苗,推送至栽培室繼續光照,成長完成後送至蔬菜預冷室冷卻,最後在十萬級淨化廠房進行種植,全過程不需要任何土壤和陽光,不停息地生長著人們日常所需的蔬菜瓜果等植物。

“在植物工廠環境生產出來的果蔬,沒有農藥、無重金屬汙染,更沒有人們所擔心的轉基因難題,完全可直接食用。”福建省中科生物有限公司總經理佔卓介紹稱。

他認為,智能植物工廠是具有國家戰略意義的現代農業。不受自然環境制約,全天候高效的生產,既能大幅提高土地利用率,還能解決日益突出的食品安全問題;不僅在都市農業,還能在國防裝備、遠洋艦船、沙漠荒島、邊防哨所、航空航天等特殊環境擁有巨大應用空間。

這是當地力推的光電產業佈局項目,總投資約70億元人民幣左右。

根據安溪縣政府的規劃,湖頭光電產業園已列入省級半導體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佈局,正在形成產業集群;不僅如此,EC產業園也已是福建省已建成的最大數據中心;湖裡園、思明園也有多家企業入駐。

當地政府改變以前單一的產業形態,將專業園區變成聚財窪地,藉此“十三五”期間有望帶來20—30億的財稅增量。

近幾年,安溪向多種產業延伸,目前家居工藝方面也有所突破,產值已增至130億元。

“晋江经验”安溪样本:改变“一茶独大”,加速产业转型

扶貧先扶“智”

以現代園區經濟效應取代傳統的產業模式,讓安溪經濟呈現出良好的增長勢頭。

根據安溪縣政府公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15.33億元,增長8.9%,增速居泉州市第三。當地政府的財稅也實現較好增收,公共財政總收入40.49億元,同比增長8.8%,增幅位列全市第三;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6.57億元,同比增長9.3%,完成目標任務的101%%,增幅位列全市第一。

從貧困縣到百強縣,安溪形成自身獨特的“晉江經驗”。

作為“晉江經驗”的學習和發揚者,目前安溪與晉江在農村現代化方面尚存在巨大差異。為此,如何解決“三農”問題依然是當地政府的重中之重。

近兩年,安溪縣把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作為解決“農民收入哪裡來”問題的有力抓手,從培育龍頭到招商引資、從政策優惠到電商培訓等多方發力。每年財政安排相應的專項扶持資金,培育電商企業與新型農民。

根據統計,目前安溪電商從業人員達7萬多人,電商企業3000多家。2015年,安溪縣電商交易額超33億元,其中,茶葉電商交易額超20億元,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5個村入選中國電商村。

近幾年,安溪不僅努力擴大經濟效益,也在努力改變當地人的精神面貌。

曾引發全國轟動的“電信詐騙”讓安溪人集體蒙羞。為改變外界的負面印象,當地政府對電信詐騙者實施多種高壓打擊,成立反詐騙中心,舉辦法制學習班、組建法制宣傳小分隊等形式,取得良好效果。

更為重要的是,當地政府用多種扶貧和引導手段,希望用“扶貧”來從根子上解決沉痾已久的難題。

為了實現精準扶貧,安溪縣成立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任第一副組長,分管副書記、組織部長、分管副縣長任副組長的縣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各鄉鎮也相應成立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建立縣鄉村三級書記一起抓扶貧的工作格局,做到層層簽訂“軍令狀”,層層傳導壓力。

不僅如此,安溪縣還組建了多支富有特色的“農民講師團”。

這是一個以“土專家”為主體的講師團,成員大多來自茶葉、淮山、葡萄、養殖等特色農村產業領域的農民致富能手,深入田間地頭講政策、傳技術,對基層農民進行農業生產技術“傳幫帶”,以此幫助當地人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尤其是80後和90後的青年農民,他們與父輩相比,農業生產經驗不足,對先進農業生產技術缺乏瞭解。農民講師團的到來,對他們來說,猶如雪中送炭。農民講師團既提升農村和農業吸引力,也破解困擾社會的農村空心化難題。

“扶貧先扶志,既是智力的‘智’,也是志氣的‘志’,安溪闖出了自己的經驗。”高向榮對澎湃新聞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