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4,道盡了高考那些事

每年今天,無論身邊發生多少大事,全國人民心中最記掛的,永遠是這件事——高考。

即便我們距自己的高考早已時隔多年,但是每每看到在網上詢問志願填報忙得焦頭爛額的家長,總能想起悶熱和躁動的教室裡埋頭苦讀的場景,腦海中迴響起班主任和同學們狂熱的高考口號。

關於高考那段刻骨銘心的集體記憶,最真實的一部電影,就是今天想安利給大家的——《高三》

豆瓣8.4,道盡了高考那些事

關於高中的青春回憶,真的不是我們的青春片裡描寫的那樣,每天不是雲淡風輕的談情說愛,就是夾雜墮胎的糾葛不清。

日復一日的機械式刷題做模擬卷,才是我們高中生活的主要部分。

如果說電影是對生活的藝術化加工,那紀錄片的宗旨就是還原真實。

周浩導演的紀錄片《高三》,恐怕才是最貼閤中國考生現實的一份答卷。

豆瓣8.4,道盡了高考那些事

豆瓣8.4,道盡了高考那些事

無論應試體系在當下教育體制內的合理性與否,高考對於偏遠農村和縣鎮學生就是逃離貧窮與苦難的大門。

在《高三》這部紀錄片裡,鏡頭聚焦在福建省一所重點中學的高三畢業班裡,通過記錄下他們的真實生活,來呈現一個壓抑沉重卻又不乏歡聲笑語的高考修羅場

導演周浩的原本計劃中是拍攝黃岡中學,但最終沒有談妥。於是他來到了福建省武平縣的重點中學,開展了自己為期一年的拍攝計劃。

豆瓣8.4,道盡了高考那些事

在片頭飛馳的摩托車上,縣城的嘈雜街景恍惚而過,班主任王錦春表達著身處縣鎮狹窄教育體制中的無力感。

豆瓣8.4,道盡了高考那些事

當身處體制內,你能做的只可能是做好教學本分。高考,必須是一個高三班主任的首要任務。

縣城裡從上至下的教育政績的壓力,學校的種種評比,都在強調高考的重要。

而且,沒有任何個體可以去對抗或者改變這個體制。

豆瓣8.4,道盡了高考那些事

王錦春教學天性裡那股充滿激情、言辭誇張的狂熱狀態無時無刻地感染著臺下學生和屏幕前的觀眾。

在進入高三教室的伊始,班主任王錦春便開始給學生灌輸必須吃苦的理念,也向家長呼籲要將孩子的高考放在夫妻生活的重心,即使要離婚的也得先假和睦一年,等到高考結束再離

豆瓣8.4,道盡了高考那些事

用“水深火熱”來形容這一年,最恰當不過。

作為班主任也得關注學生們的心理狀態,在“一考定終身”的高壓狀態下,學生們內心出現的考前心理問題,也通過內心獨白的畫外音形式表現出來。

在這個龐大的教育機器運作下,一批批流水線的學生像是奔赴一個虛無飄渺的戰場,那些熬夜挑燈的付出,都是每個人為了達到內心的理想世界在打一張一勞永逸的通關券。

豆瓣8.4,道盡了高考那些事

當然也有例外,每個班級總會有幾個叛逆的男孩,坐在最後一桌,對抗著老師的教條和教學秩序。

在周浩對兩位“差生”陳斌和鍾生明的觀察中,通宵上網後在夜宵攤上,他們也會疲憊地表達自己對於大學的嚮往。

豆瓣8.4,道盡了高考那些事

鍾生明在課餘時間對著周浩的手持DV,道出了自己為什麼翻牆通宵上網的原因:並不是覺得遊戲有多好玩,而是用自己的高超技巧通過遊戲機制的漏洞來賺錢。

在面對高考成績不盡如人意的殘酷現實面前,鍾生明用自己不成熟的方式來對抗成人眼中的學生身份和卑微家境。

而對於他倆的倔強不羈和屢次翻牆,教務處和班主任只能約談了他們的家長。

這並不是在鏡頭前首次出現學生家長,在穿插的剪輯鏡頭中,出現過的學生家長有靠販賣勞動力為生的底層勞動者、嘈雜市場賣菜的個體戶、種田的農民以及十三年前國定貧困縣裡的眾多艱苦家庭。

豆瓣8.4,道盡了高考那些事

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只有考上大學才是跨越階級的途徑,而揹負著一家人改變命運重擔的考生並不在少數。

高考的公平性,是在貧困基數巨大的條件下成立的。

豆瓣8.4,道盡了高考那些事

臨近高考前心理無法承受的考生張興旺,在離高考十四天之際,毅然而然的選擇了逃避;

兩情相悅在學校裡形影不離的情侶;

一切盡在不言中的入黨積極分子會議……

這些都在周浩整整一年的拍攝中被捕捉記錄下來,其中不乏眼淚和汗水。

無論我們高考時是刻骨銘心的奮鬥,還是乏善可陳的逃避,都能各自在這部片子裡找到年少懵懂的自己踉踉蹌蹌成長的影子。

而這也正是導演周浩的高明之處——只記錄,不評價

留給觀眾充分的獨立思考的空間,而不是帶著強烈的觀點去進行道德評述。

豆瓣8.4,道盡了高考那些事

本片導演周浩,是一位在國內紀錄片界內無法忽視的導演。

迄今為止,他的多部作品為他帶來了含金量十足的一系列獎項:

處女作《厚街》入選瑞士Fribourg國際電影節;

《高三》獲得香港電影節紀錄片人道獎;

《龍哥》獲得臺灣紀錄片雙年展(TIDF)亞洲獎;

《棉花》與《大同》分別摘得了2014與2015年的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這些作品在豆瓣上,幾乎都有8分以上的好評。

豆瓣8.4,道盡了高考那些事

不管你是否聽說過他,周浩導演填補了當代社會現實題材紀錄片的許多空白

在觀摩了大量實驗電影和紀錄片之後,周浩將內心無法抑制的衝動轉化成了行動。

2002年,他拍出了真實記錄底層打工者的處女座《厚街》,將飛速跨進現代化進程的中國粗糲一面記錄了下來。

豆瓣8.4,道盡了高考那些事

如果說中文互聯網上呈現的是由中產階級和消費主義主導的主流景觀,那麼周浩鏡頭下的各個人物群像便是我們這個社會中最真實的混沌面。

《大同》從不同的角度還原了鬥志昂揚的大同市長耿彥波,在面對萎靡的經濟生態下,做出了大面積拆遷的政策。這位實幹家的雷厲風行和麵臨的種種矛盾,豐富立體,發人深省。

《龍哥》用長達幾年的時間,捕捉了毒販“龍哥”在刀尖上行走般毫無尊嚴的生存狀態。在手持DV前,向觀眾展現了一條沒有未來的不歸路。

《棉花》則聚焦紡織製造產業鏈上的普通人,以平凡工人的視角詮釋有溫度的“中國製造”。

周浩鏡頭下的主人公,是擔任各自社會職能的芸芸眾生,這些形象撕碎了我們過去認知裡的刻板標籤,將真實生活的影像呈現在觀眾面前。

在《高三》的最後,不斷迴響著學生清唱的《那些花兒》,這些可愛的學生們在一聲高考結束鈴聲中終於告別了自己的高三。

我們都明白,在真實的世界和複雜的人生軌跡面前,高考並不是最重要的那個人生轉折點,更重要的是自身能力的提高和不斷開闊的眼界,

而高考,只不過是我們未卜人生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