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階段搞定考研英語複習

  下面是本人關於英語複習的經驗。首先要明確的幾點:第一,不同的考試有不同的複習方法,千萬不要把高考、四六級、期末考等考試的方法照搬到考研上,無論你這些考試考得有多好都不行。第二,每個人的具體情況都不同,有些方法對別人很有效,對你可能就沒什麼用,比如我,很多人都喜歡早上起床後學英語,而我卻喜歡學數學,學英語的話就會打瞌睡。所以,大家不要照搬我的複習經驗,一定要摸索出最適合自己的一套方法。第三,我這篇文章僅針對複習方法,至於考研路上經歷過的風風雨雨,對大家的複習也沒什麼幫助,所以本人也不打算講了。

  下面進入正題,本人今年報考了東北財經大學的數量經濟學,初試成績393,政治74,英語70,數學129,專業課(經濟學802)120。我的成績總體來說沒什麼特別突出的但也沒什麼拖後腿的,各科都比較均衡。所以,我相信我的複習方法對於每個人來說肯定都會有值得參考的地方。

  接下來進入正題。

  複習英語的第一步就是背單詞,不管你英語基礎有多好,解題技巧有多強,都不能跳過這一步。可能你會說,我高考和四六級的時候也沒背單詞啊,考得也挺好的啊,為什麼考研就非得背單詞?因為,高中三年我們學了三年英語,而且是高強度的學習,很多單詞無需刻意去背,就已經像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一樣印在腦子裡了。而在大學,估計沒幾個人在平日裡那麼認真地學過英語吧(英語專業除外)。而四六級,本身就是一種過於強調技巧的考試,那麼多題,基本沒多少人能在考試時間內認真答完。而考研英語,是一種考察英語的學術性應用的考試,如果你連單詞都不認識,怎麼看得懂文章,即使有再強的解題能力也無用武之地。所以說,單詞是必須要認真背的,沒商量。

  以下就分階段談談我的英語複習經驗。

第一階段單詞的重要性與閱讀的熱身練習

第一階段的任務是背單詞+做閱讀。

  市面上單詞的書很多,選一本有名的就行。在這裡我推薦大家選一本分欄編排的書,也就是單詞與中文意思分成兩欄,可以把中文遮住,然後看著單詞回憶中文。為什麼這麼說?因為考研英語對單詞的要求是識記,也就是英譯漢,而不是漢譯英。也就是說,考研英語的要求,基本上就是,看到一個單詞,能想到它的意思,而不是給你一箇中文詞彙,讓你翻譯成英語。可以說,除了作文之外,其他題目的要求就是識記。

  所以,我推薦下面的背單詞複習策略,這也是我採用的策略:首先,把每個單詞都認真背一遍。背完一遍後,再從第一個詞開始,遮住中文意思,看著單詞回憶每個詞的意思,對於想不起來的,和模稜兩可、拿不準的單詞,在下面做上記號。在把全部單詞都回憶完一遍後,再從第一頁開始,進行第二遍背單詞。這次就只背有記號的詞,背完之後再進行第二遍回憶,同樣只回憶有記號詞彙,沒掌握好的詞彙再做上記號。就這樣,反覆地背、回憶、再背、再回憶,反覆循環,從你開始複習的第一天,一直持續到考試前的最後一天,每天堅持半個小時,我相信到最後,你一定能做到每個詞都認識,每個詞都能說出它的意思。如果你對單詞的掌握達到了這個程度,你考研上60分根本沒問題。

  事實上,每個英語沒考好的同學,本質上都是單詞沒掌握好。上了考場後,每一行總有那麼幾個陌生的單詞,感覺似曾相識卻又說不出準確意思,好像是這個意思又好像是那個意思,而那些詞彙絕大多數都是理解文章、做對題目所必須的關鍵詞彙。這些詞彙掌握不好,怎麼可能取得好成績?而且,不僅是閱讀,其他題目也依賴於詞彙的掌握。大家做了真題就會知道,完型考察最多的就是詞彙的識記,翻譯就更不用說了。雖然語法也是考察的重點,但事實上,對於學了那麼多年英語的學生來說,考研涉及到的部分比較難的語法,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就能掌握。所以最關鍵的,還是詞彙。所有英語取得高分的同學,單詞都無一例外地背了將近十遍。我本人分數不算太高,單詞也背了有六遍,考場上感覺基本上沒有不認識的單詞,每篇文章讀的都很順暢,理解上也沒遇到什麼困難。

可能有同學說,用單詞書來背單詞也太枯燥了吧。確實是。我本人背單詞主要是三種方法三管齊下:單詞書、精讀閱讀文章和精讀真題。第一種前面已經講了,第三種在後面做真題時會說。下面就說說第二種。

  前面已經說了,本階段的任務除了背單詞,還有做閱讀。注意剛開始複習時千萬不要做真題。真題是極為寶貴極為有限的不可再生資源,一定要在對單詞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同時對閱讀也有一定的做題感覺之後才能做。如果單詞一遍都沒背完,那看真題無異於看天書。而我們在複習英語之前,估計已經有很久沒做過閱讀了,所以必須用其他的閱讀題來熱熱身、找找感覺,然後再做真題。

  現階段做閱讀,就選一本流行的閱讀理解,每天做兩篇足矣。別看只有兩篇,要做的事情可多了,絕不僅僅是做完題就拉倒的。核對完答案後,首先認真分析每道題,為什麼這道題選A而不選BCD?A對在哪裡?BCD錯在哪裡?我為什麼會錯選B?我是在哪方面想錯了?把十道題都這樣分析一遍,把你今天的做題心得記在本子上,日積月累,將成為一個巨大的寶庫。除此之外,你還要對照譯文,進行全文的精讀(包括選項),把生詞記錄下來並進行背誦,把理解有困難的句子重點學習一下。這些都完成了,才算是把這兩篇文章完全理解透了。一般來說,如果是認真完成的話,至少需要一個小時的時間。

  除此之外,每天還要堅持做一篇新題型。新題型共有四種題型,每天任選一種,做一篇就行。其中,七選五和排序題,考的概率最大,難度也最高,要多練練;小標題和舉例論證,考的概率比較小,也比較簡單,可以少練練,但絕不能不練。新題型其實挺難把握的,文章比較長,而且支離破碎的,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尤其是剛接觸時會無從下手,這都是正常的。做的多了,感覺就會慢慢有了。切忌採用“蒙”的辦法。到了考場上,如果實在做不下去了,可以“蒙”,但在平日練習時,絕不能蒙。雖然這部分挺抽象,但要知道命題人不會考察你“蒙”的能力的,任何一種題型、一道題都有解題突破點,都有要考察的點,只要耐心學習都能掌握。

  有些同學追求題海戰術,每天一口氣能做四五篇閱讀,對完答案就完事,這是絕對不行的。在複習初期一定要精讀。考研英語複習其實就是這樣,每天學完了之後你可能覺得也沒學到什麼,不想數學那麼立竿見影。但是,只要你堅持下去,過兩三個月,你就會感覺到自己的水平在不知不覺中有了質的變化。所以,在早期必須踏實地完成基礎工作,到了後期就可以有所調整了,這個後面再談。

  要說明一點的是,沒有哪本書能完全擬合真題,你總是會遇到一些稀奇古怪、邏輯詭異的題目。對這種題,不必管它,記住只有真題才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其他的只是輔助。

下面給幾條選擇閱讀書的建議:

1.看譯文:沒有全文翻譯的最好不要買。

2.看解析:沒有解析的最好不要買。有解析的,也要看看解析的內容。好的解析,不僅告訴你對的選項為什麼對,還告訴你錯的選項為什麼錯。有的解析,只是把原文摘抄過來,然後加一句“由原文可知”“明顯可以看出”之類的話,跟沒解釋沒什麼差別,這樣的書質量就不高。

  總結一下,第一階段的任務就是背單詞+做閱讀。

 第二階段死摳真題

  當掌握了至少60%的單詞,而且找回了做閱讀的感覺之後,就可以進入到第二階段,就是最重要的真題階段了!一般七月份就可以做真題了。

  一般做最近十年的題目就可以了,如果有餘力,之前的也可以做做。我是把1996至2013年,總共18年的英語一真題都做了。

  這些真題,一定要以最嚴肅的態度對待,絕不能把題目做一遍就了事。接下來就談談我的複習策略:

1.首先,拿到一套真題,第一天先做題,把整套題的閱讀全部完成,完型、翻譯和作文可以先不做。就像考試一樣做,遇到再困難的地方也不能查字典,也不能做一篇就看一篇的答案,必須一口氣不間斷地把所有題目完成。注意不要把答案直接寫在書上,寫在草稿紙上就行。因為這些題目你不止做一遍。建議大家在下午做題,就是在英語考試的14點到17點之間。要掐時間做,不要自由散漫、慢悠悠地做。因為長時間沒有這麼專注地做這麼多題目了,很多人可能都不習慣,可能做不了幾道題就走神了,就想喝口水、吃點零食、歇一會兒、睡一會兒、玩會兒手機、出去走兩步之類的。這樣是不行的。好的閱讀習慣必須從一開始就養成,否則想以後再改就困難了。

2.核對答案。

  就像前面說的那樣,認真分析每道題,為什麼這道題選A而不選BCD?A對在哪裡?BCD錯在哪裡?我為什麼會錯選B?我是在哪方面想錯了?把每道題都這樣分析一遍,把你今天的做題心得記在本子上。除此之外,還要把你錯選的題目做上標記,把錯選的答案記在解析處,這就是要反覆複習的重點。

  第1、2項任務在第一天完成即可,最遲也要在兩天內完成。

3.精讀原文。

  把題目做對了還不夠,還要對每篇文章進行精讀,這是一個更費力的任務,也是很多同學都跳過的過程。

  真題書上都會有每篇文章的全文翻譯,對照譯文,仔細精讀,把所有沒有掌握好的單詞都記錄下來,這些詞彙就是你接下來的複習重點,必須全部掌握。大綱中的詞彙,重要性並不相同。那些頻繁出現在真題中的詞彙,就是最重要的,必須掌握。特別是對於一些多義詞,那些經常出現在真題中的義項,就是最重要的意思。通過精讀,你自己就可以發現考試的重點和難點。儘管不少書都會標記出詞彙出現在真題中的頻率,但別人總結的東西畢竟沒有你親手整理的東西更深刻吧。注意,如果你習慣於把單詞釋義標註在原文上,一定要留一份沒有做過任何標記的原文,至於理由後面會說明。

  除了詞彙,還要看長難句。對於那些語法結構複雜、難以理解的長難句,真題書都會給出詳細的分析講解,相信大家學起來不會有問題。雖然句子很難,但考察的語法並不多。如果你能將十幾年真題中所有長難句都搞定,相信你上了考場絕不會碰到看不明白的句子。所以,即使語法基礎不太好的同學也無須為了考研專門補習語法,搞定真題足矣。

  總而言之,我們複習的終極目標,就是保證,真題中出現的每個詞彙都掌握了;真題中所有長難句,隨便拿出一個,都能分析的頭頭是道;每一道題,每個考點都掌握了。如果你能達到這個狀態,70分應當是沒問題的。

5.重做真題。當你把所有真題都按照上面的步驟完成一遍之後,就要回到第一套題,從頭開始,把所有題目再做一遍。你可能會說,題目的答案我都記住了,為什麼還要再做?因為這時候,我們的目的並不是做題,而是對你第一遍的複習成果進行檢驗。那麼多東西,不可能複習一遍就能完全掌握的。那些詞彙、長難句、解題技巧,總會有不少遺忘的,特別是做錯的題,那些錯誤的思維定式很有可能還在你的腦子裡。重做真題的目的就是找出沒掌握好的地方進行加強記憶。

  具體做法很簡單,重新閱讀每篇文章,看看哪些詞彙沒掌握好,哪些句子沒理解好。重做每一道題,每個選項都分析一下,看看你的分析和答案是否相同。特別是當時做錯的題,當初錯在哪裡了,是否還記得。這就是前面要大家留一份未做標記的原文的理由了。

  第二遍結束後就進行第三遍、第四遍,等等,直到你看到每篇文章,熟練得就像是看中文一樣,才算是掌握好了。

  總結一下,一套真題只有完成了上面所有步驟,才算是真的吃透了。這是一個枯燥而又漫長的過程,雖然只有十幾套題,要認真地完成這些工作,至少要三四個月的時間。甚至有人,沒怎麼做其他的習題,就把真題吃透了,順利拿到70多。其實,考研英語只要把真題吃透,高分沒問題,過線更是小菜一碟。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倒在英語上?因為他們不想付出,每天都在追求各種花哨的複習技巧與捷徑,卻不願將最簡單的複習方法堅持下去,因為太枯燥了。語言學習本身就沒有捷徑,就是簡單的方法日復一日地堅持下去。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考出好成績,這不僅適用於考研英語,也適用於所有考試。

  順便一提,這一階段,真題是重點,但詞彙絕不能停,依然要按照第一階段的方法堅持下去。新題型也要堅持做,畢竟真題中的新題型很少,如果幾個月不做,感覺就又沒了。閱讀書也要隔三差五地做做,但這時候就不用進行全文翻譯了,把題目弄明白就可以了。總之,每天都要做新題,做題的感覺絕不能丟。一旦連著幾天不做了,感覺就沒了。

第三階段作文

  差不多十一月份,就要開始複習作文了,最晚不要超過十一月份。

  如果你的目標只是過線,那就沒必要在作文上花費太多精力,只要背背模板、在考場上隨便寫寫、別跑題、字數夠了,拿個平均分應該可以。但是,在看這篇文章的同學,肯定是想多考一些分數吧。下面就說說我在複習作文方面的想法。

  作文絕對是值得下功夫準備的,大小作文一共30分,好好準備的話,拿到20+絕對沒問題。

首先是複習材料,市面上有不少寫作範文的書,裡面會給出N篇範文

老實說本人對其不太感冒。要想寫出高分文章,就必須瞭解閱卷老師想看到什麼樣的文章,而獲取這一重要信息的途徑,就是仔細研讀教育部出版的考試分析,裡面有每年真題的詳解,這可是教育部公佈的最權威詳解。在作文部分,會給出高分範文,這是當年全國考生的作文中,老師們公認的最優秀範文,看了之後你就知道了,原來老師們想看到的就是這樣的文章啊。而且,範文前後還會有評註。這道題應該包括哪些寫作要點?格式上有何要求?這篇範文好在哪裡?還有什麼不足之處需要改進?仔細研究這些內容,你就會明白寫作到底該寫些什麼。很多考生,背幾個模板,上去就生搬硬套,想起什麼來就寫什麼,東拼西湊,毫無結構、邏輯可言,這樣的文章是不可能得高分的。其實,考研寫作有自己的固定套路,並不需要你發揮多麼高的文采。看看那些高分作文,你會發現,也沒怎麼用複雜的詞彙、高深莫測的語法,但就是能得高分。為什麼?就是有完整的結構、清晰的邏輯,再加上一些同義詞變換、倒裝句、各種從句等等。這些東西我們都會,就是不知道要去用、該怎麼用。

  如果感覺自己摸索比較困難,建議報一個寫作輔導班,老師會很詳細地告訴你寫作的套路,或者在網上下載一些講課視頻,都是可以的。

 有了複習材料,也研究透了寫作的套路,接下來的時間就是背範文了。每個類型的文章至少背一篇,就背高分範文。反覆背,特別是要充分利用各種零碎時間,比如在食堂排隊、坐公交,等等。不僅要背,還要默寫,默寫完後對照原文,看看哪裡有錯,這些錯誤的地方就是你寫作時容易出錯的地方,一定要下功夫改正。最後兩個月的時間,就是反覆背、反覆默寫,要達到什麼程度呢?任意一篇文章都能迅速而且準確地背誦、默寫出來。等你達到了這種程度,你就會發現,拿到一道新題,你腦子裡就會源源不斷地出現可以用的詞彙和句式。二三十篇文章裡出現過的所有詞彙和句式,完全夠你在考場上用了。很多同學都感覺在考場上腦袋空空,沒東西可寫,就是因為背的不夠多,腦子裡沒有足夠的語料積累,當然寫不出東西。

  默寫的時候,還要注意書寫。有閱卷老師說過,字寫的漂亮的文章,完全有可能會多得兩到三分。當然,考研複習任務繁重,想要專門去練字不大現實。但我們完全可以把字寫得更工整些,單詞的間距保持一致,字母大小不要相差太多,逗號和句號要分清,等等,這些細節只要注意了,還是很容易做到的。

 到了十二月,除了背歷年範文,建議大家找幾道預測題寫寫。這並不是押題,而是練手,因為有的同學老題背多了,可能就不會寫新題了。雖說不是押題,但也要選一些可能會考的題來寫,有些題壓根就不可能會考,就沒必要寫了。在選題方面,我的經驗是:考試考到的都是貼近現實的、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在生活中經常被提到的,比如,13年的關愛老人、12年的大學生如何選擇未來的道路、11年的大學生如何面對挫折、10年的保護環境,等等。對於一些高深莫測、學術性、國內外政治大事類型的題,考的可能性近乎為零,最好不要選擇這樣的題目。

  這一階段,單詞和閱讀依然不能放。單詞還是照常背,閱讀每天做兩篇,新題型也要堅持做。這時候就不要進行全文翻譯了,沒時間,就把生疏的詞彙記一下就行了,當然答案解析還是要認真看的。

第四階段考前模擬

  進入到十二月份後,不僅單詞、閱讀、寫作每天都要複習,還要做模擬題。市面上的模擬題很多,但大部分和真題水平都有差距。那為什麼還要做呢?就是要訓練做題的感覺,前面那麼長時間的複習,都沒有做完整套題的時間。很多同學平時在輕鬆自由的狀態下做題做慣了,真的到了考場上,在那種極度緊張的氛圍中,面對完全陌生的題目,就慌了,頭暈腦脹,完全找不到狀態。所以必須進行真槍實彈的模擬

  每週至少要模擬兩次,就選擇在下午兩點到五點進行。所有題目都要做,包括作文、完型、翻譯等。要嚴格一些,喝水啊、累了站起來走兩圈、看看手機、和別人聊幾句之類的小動作都不要有,甚至廁所都不要去。就像在考場上一樣,考場上不允許做的事情都不要做。這麼高強度的模擬,第一次可能會不不大適應,但一定要堅持到底,多模擬幾次就好了,不能半途而廢。

  考前模擬的好處還有一個,就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答題順序。英語的題型很多,答題順序也是有講究的。很多人喜歡先做閱讀和寫作,最後做完型和翻譯,因為後兩者得分率最低。而我則喜歡按照試卷的順序做,先用完型熱熱身,再做閱讀,然後利用做翻譯的時間做一個調整,最後寫作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要通過模擬來尋找最適合自己的答題策略。

  同樣,單詞、閱讀和作文還是要每天做,不過最後一個月,英語的複習時間要適當減少一些,這時候要有水平上的提升就比較困難了,主要以保持手感為主,總之就看個人的安排吧。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前面只講了閱讀和作文兩個題型,那完型和翻譯怎麼辦呢?實際上,這兩個題型是最難把握的,得分率也最低,複習起來性價比比較低,大多數同學都選擇戰略性放棄。如果還是想準備一下的話,我也有一些自己的經驗和大家分享。

  完型,其實考察最多的就是詞彙。雖然也會考一些語法,但不會太複雜,佔得比例也不多,考的最多的還是詞彙,包括詞組和近義詞、形近詞的區別,這些內容憑藉詞彙的強化記憶就能完成。所以,我個人認為,把詞彙完全掌握了,完型就不成問題了。

  翻譯,這是一個需要深厚功底的技術活兒。對於基礎一般的同學來說,想要達到所謂“信達雅”有些困難。單純從考試多得分的角度來說,我有以下幾條建議:

  (1)詞彙必須過關。這一點和完型差不多。每個要翻譯的句子都會有很多個難詞,這些詞都是得分點,如果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的話,就很難看懂全句的意思了。把大綱詞彙全部背熟,這些詞彙就不成問題了。

  (2)語法。每個句子在語法上都有一定的難度,這也是最頭疼的地方。這裡我給出的建議是,把歷年翻譯真題中出現的所有句子都仔細學習一下,研究透裡面出現過的所有語法。到了考場上,句子是新的,但語法絕對是之前反覆考察過的。這樣就能解決語法問題了。

  (3)會“猜”。就算詞都認識,語法也沒問題,也有可能會遇到理解不通的地方。如果真的看不懂,也不要略過不譯。閱卷時,每句話的每個細小的意思都是得分點,如果你省去某個細節不去翻譯,老師會一眼看出來的,那這部分分數肯定就沒有了。但是,如果你猜一個意思寫上去,萬一對了,就得分了。所以,不要漏掉每一個細節。

  (4)意譯。在完全理解句面意思的基礎上,如果還能再加上一些意譯就更好了。按照咱們漢語的習慣把句子翻譯出來,讀起來更通順。當然這需要一定的功底,如果覺得困難的話就不要強求,做到字面意思翻譯出來就足夠了。

  (5)看歷年真題的評分標準。每一本真題書中都會給出歷年真題翻譯部分的評分標準,包括每句話的得分點,以及各分數檔的例子。這些內容都是要仔細研讀的。

  (6)書寫。翻譯的書寫很重要。不求寫得多優美,但至少要工整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