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舌尖上的文化” 吸引八方遊客來

巴州“舌尖上的文化” 吸引八方遊客來

6月9日,在位於焉耆美食一條街的焉耆美食博物館內,講解員給來自疆內外的遊客介紹當地特色美食——九碗三行子。

開在庫爾勒市的“博騰野生魚莊”火了。

這家魚莊不在鬧市區、不在人員密集場所,也不在商賈雲集之地,為什麼會火?這家普通的魚莊,打出一張不尋常文化牌:博湖水煮博湖魚!

不到博斯騰湖(簡稱博湖),也能品味到博湖魚的鮮美,讓舌尖感受自然之美。

巴州“舌尖上的文化” 吸引八方遊客來

巴州地域遼闊,特色的美食、多元的文化、厚重的歷史,最能在舌尖上體驗。巴州黨委、政府十分注重借美食和文化推介大美巴州,“博湖水煮博湖魚”就是舌尖文化外化於形的體現。

巴州“舌尖上的文化” 吸引八方遊客來

近日,巴州旅遊局副局長段雪萍接受採訪時說,歷史上巴州地處絲綢之路南道和中道,留下了厚重的文化和人文景觀遺蹟,如今巴州又處在“一帶一路”核心區,賦予新的發展機遇。巴州按照旅遊目的地的關聯性,確定了“三線一中心城市”(南線遊:若羌且末尉犁三縣;中線遊:輪臺縣;北線遊:博湖焉耆和靜和碩四縣;中心城市遊:庫爾勒市城市遊)的文旅發展格局。

民以食為天。歷史與現實交匯於舌尖,文化則在“三線一中心”上傳承……

美食帶著厚重的歷史走來

6月,正是棗花盛開的季節。

巴州“舌尖上的文化” 吸引八方遊客來

清爽沁人的棗花香,帶您信步走進若羌縣23萬畝紅棗林。

花香讓人心曠神怡,青翠給人插上想象的翅膀。同樣誘人的還有紅棗系列美食,其中一道過油紅棗絲,金黃通透、清脆爽口,口中的餘香融入棗園花香,讓您回味無窮。

巴州“舌尖上的文化” 吸引八方遊客來

出了紅棗林,走進樓蘭古城遺址,走進小河墓地,走進樓蘭博物館,佛塔、三間房、李柏文書等讓人目不暇接。移步到融匯著中西方文化的遺址前,任您在穿越中馳騁、在暢想中飛翔;和“樓蘭美女”“小河墓地的主人”近距離接觸,似乎可觸摸到他們跳動的脈搏。

巴州“舌尖上的文化” 吸引八方遊客來

美女無言,任您去猜去想,在猜想中感知樓蘭文化的魅力。

玉出崑崙耀天山,採玉還向且末行。

殊不知且末也是和田玉的盛產地。穿過若羌縣城,跨過一條叫塔什薩依的河,就來到了有“天邊小城”之稱的且末,站在城下遙望雲中崑崙——“橫空出世莽崑崙”的詩意不禁油然而生。

巴州“舌尖上的文化” 吸引八方遊客來

山有玉而草木潤。因為有玉,且末出產的高原香蒜和恰瑪古,其口感和功效堪稱“雙絕”,用它們來燉高原羊肉,聞著就已邁不開腿。因為有玉,這裡出土的箜篌,讓人在“天邊小城”感知千年前的中原文化。一曲《涼涼》,更是千年前箜篌盛大演出傳至今日的餘音。

品嚐著高原香蒜和恰瑪古燉的佳餚,賞美玉、聽箜篌,您是否也會跟著穿越到“秦時明月漢時關”的時代?

揮別崑崙,沿著當年羅布人從樓蘭古城遷徙的足跡,來到了有“西域太陽城”之稱的尉犁縣。

巴州“舌尖上的文化” 吸引八方遊客來

您想探秘羅布人的風俗習慣嗎?您想知道羅布人的後裔現居何處嗎?有“獅子舞”的地方就能找到羅布人的後裔,不過看“獅子舞”還得品著羅布烤全羊——這種吃羅布麻、喝鹼水長大的羊,肉質更鮮美。

到哪裡去看“獅子舞”、品羅布烤全羊?當然得去尉犁縣羅布人村寨。在這個謎一樣的地方,有沙山、海子、溼地和烤魚,連風中都瀰漫著羅布文化的氣息。

杏花帶您去看西域都護府

“絲路首站,漢唐盛地。”這句話錨定了輪臺在西域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位置。

巴州“舌尖上的文化” 吸引八方遊客來

輪臺,還是一個盛產杏花與詩的地方。遊巴州,不去輪臺看看西域都護府遺址,是一個遺憾;不嚐嚐油炸酥饢醮小白杏醬的味道,又是一個遺憾。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讀了陸游的詩,西域都護府便在魂牽夢繞中走來。追著杏花的芳香,便能尋到西域都護府遺址。

漫漫黃沙侵古道,嫋嫋餘音起長安。

走近西域都護府遺址,憑弔張騫、鄭吉和班超,追憶遠去的牧笛和駝鈴,依稀可見當年屯墾戍邊的將士和迎風獵獵的旌旗……

聽,龜茲樂,飛天舞,未央宮外長門賦。

看,秋草風勁馬正肥,羌笛催楊柳,絲路古道盡芳菲……

來到輪臺,漢唐烽燧一路相伴,唐詩漢賦一路相隨。咬一口油炸酥饢醮杏醬,回眸但見一抹女兒紅,杏花帶您去看西域都護府。

不一樣的美食講述不一樣的故事

“落霞與孤鷺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是《滕王閣序》裡的秀麗景色。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這是《岳陽樓記》中的壯美場景。

巴州“舌尖上的文化” 吸引八方遊客來

走進博湖,登上望湖樓,點一盆西遊魚、一盤油炸河鱸(俗稱五道黑),沐浴湖風,眺望水天一色,再現的是《滕王閣序》《岳陽樓記》中描繪的美景。品湖鮮、賞美景、誦名篇,千年傳承的文化便在舌尖上跳動。

巴州“舌尖上的文化” 吸引八方遊客來

博湖是我國第一大內陸淡水湖,盛產鯉鯽草鰱鱅等魚種,還有草蝦湖蟹喬爾泰,人放天養,品質更優。因為有養殖文化、河湖文化、經典文化的滋養,博湖才有江南的靈秀。

巴州“舌尖上的文化” 吸引八方遊客來

博湖是一個品書論道的好地方。

沐湖風、品魚餚、讀詩書,才能體會到博湖的魅力。

來到博湖,不品讀河湖文化,就是一種浪費和遺憾。

乘一艘快艇,沿開都河、黃水溝溯流而上。耳邊傳來馬頭琴演奏《鴻雁》的悠揚琴聲。

巴州“舌尖上的文化” 吸引八方遊客來

琴聲映襯著藍天、白雲、草地、百花……東歸愛國文化、天鵝吉祥文化、世界遺產(巴音布魯克高山草原)文化依次鋪展開來……

歡迎您到和靜來,感受大美巴音郭楞的魅力!

巴州“舌尖上的文化” 吸引八方遊客來

雪山下、草地上,席地而坐,吃著和靜特產黑頭羊手抓肉、草原風乾犛牛肉、草原野蘑菇,喝著馬奶酒,大氣磅礴的《東歸·印象》實景劇震撼出場……

天蒼茫,秋草黃,遠方是草原故鄉……

雪山為幕布、草原為舞臺,酒至酣處,讓您不知不覺融入到戲裡戲外的大合唱之中。

走,到焉耆聽花兒去!

欣賞了《東歸·印象》,駕車駛入古城焉耆。未聽花兒卻先聞九碗三行子、爆炒羊肚子、桂花涼皮子……胃口調起來,客才留下來。

巴州“舌尖上的文化” 吸引八方遊客來

有史以來,焉耆從來沒有改過名。從《史記》中的西域三十六國,到如今的焉耆回族自治縣,“焉耆”沿用至今。有歷史的地方就有故事,故事在傳承中昇華成文化。通天河、曬經島,《西遊記》中的故事,成了焉耆承載文化的景點,先民們從陝甘寧帶來的花兒歌唱形式,因文化的浸潤,變成了焉耆名片。

聽花兒,一定得品焉耆小吃,文化和舌尖從沒分開過。

嘗過九碗三行子,再斟一杯焉耆盆地出產的紅葡萄酒。

巴州“舌尖上的文化” 吸引八方遊客來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乘著詩意與微醉前往和碩,探訪紅色之旅。

將軍樓、“兩彈一星”元勳故居、當年蘑菇雲升起的地方,都默默地述說著共和國的奇蹟和創造奇蹟的人的故事。

走進軍博園,在先烈塑像前靜默,獻上一束鮮花致敬,盛產英雄和英雄故事的地方,永遠給人以向上的正能量。

體驗和碩紅色之旅,您會感知並獲得知難而上的力量。

時尚與傳說點亮“塞外明珠”

庫爾勒市,一個古老而年輕的城市,一個充滿傳奇與傳說的城市。

巴州“舌尖上的文化” 吸引八方遊客來

庫爾勒古稱“渠犁”,境內有天下雄關之一的鐵門關。有專家考證,它是萬里長城延伸到新疆的最後一個雄關。而今,庫爾勒還因有數十萬畝香梨樹而得名“梨城”。

登上鐵門關遠眺,對面的龍山上鬱鬱蔥蔥,那是庫爾勒人20多年接續努力,把荒山變成青山。城市因水而靈秀,庫爾勒人還創造了水的傳奇:通過引孔雀河水,開鑿出了杜鵑河、白鷺河、天鵝河、鴻雁河等四條人工河,勾畫出了五河奔流、三河貫通的城市園林景觀。庫爾勒因此獲得“山水梨城 塞外明珠”的美譽。

巴州“舌尖上的文化” 吸引八方遊客來

傳統與現代、開放與包容、時尚與傳承,匯聚到了舌尖上——特色糕點,特別就特別在沒有做不到,只有您想不到,庫爾勒人更喜歡叫它私人定製烘焙,現場點單,即點即取。

吃著心儀的私人定製糕點,登畫舫遊天鵝河、鴻雁河,踏著月色賞孔雀河、杜鵑河、白鷺河……流連城市園林,聽鐵門關上塔依爾與佐赫拉的愛情傳說,追憶當年鐵門關上的烽火,吟誦一句“銀山磧口風似箭,鐵門關西月如練”,能不沉醉在滿天星輝中?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數十萬畝梨花齊放時,在詩與花的交融中,您可記得今夕是何年?

來吧,吃糕點,感知山水梨城,在詩與星光交輝中漫遊。

來到巴州,從博湖魚到風乾犛牛肉、從九碗三行子到羅布烤全羊、從葡萄酒到紅棗絲……從樓蘭古城到西域都護府、從箜篌的琴聲到花兒的歌聲、從班超的《漢書》到岑參的《銀山磧西館》……您在品美味佳餚時,體會到的是這裡的典故、傳說、文物和詩詞。

來吧,來巴州!一定會給您舌尖上的享受、文化上的回味!(鄒焰忠 楊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