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陝西也有個鳳凰古鎮!離西安不遠 週末就去尋找古鎮的老味道

原來陝西也有個鳳凰古鎮!離西安不遠 週末就去尋找古鎮的老味道

原來陝西也有個鳳凰古鎮!離西安不遠 週末就去尋找古鎮的老味道

說起“鳳凰”,或許很多人都會聯想到沈從文的故鄉湖南湘西的鳳凰古城,其實在陝西的柞水縣,也有一個擁有同樣美麗名字的古鎮……

原來陝西也有個鳳凰古鎮!離西安不遠 週末就去尋找古鎮的老味道

陝西柞水的風凰古建築建於明末,興於清末,有著200年的歷史,至今保存完好。項目以四合院為主、古建築大體沿襲徽派建築風格,較具地方特點。2002年12月列入省級第四批“古建築群居民”文物保護單位。

原來陝西也有個鳳凰古鎮!離西安不遠 週末就去尋找古鎮的老味道

鳳凰鎮依山傍水,曾被稱作三叉河口。社川河、皂河、水碓溝河三水交匯於此,形成三角洲,鳳凰鎮便依山傍水建在這肥沃的三角洲上。鎮南有一座山,名為鳳凰山,因此後來這裡又被稱為鳳凰嘴。根據當地史料記載,鳳凰鎮在唐代就開始有集市,而在清順治年初,河南、湖北、四川等地的商人看中了此處水運交通便利的優勢,便紛紛來到鳳凰鎮經商並安居下來。在清末民初,各類商埠字號、店鋪錢莊遍佈街巷,市井繁榮。鳳凰鎮逐漸成為秦嶺以南連接長江水系和黃河水系的重要商貿集鎮,有柞水“小上海”之稱。北方的山貨土特產經馬幫和人力馱轉至此,再經水路沿漢江運到漢口,而江南的絲綢、稻米也經水路運來,而後從旱路翻越秦嶺送入關中。然而,在上世紀三十年代以後,隨著水運的萎縮和公路交通的改善,鳳凰古鎮逐漸失去了昔日的繁華,漸漸隱沒在秦嶺深山之中。儘管如此,現在在鳳凰鎮和周邊地方,依然保留著許多老作坊和老手藝,如造紙坊、鐵匠鋪、絲織店等,當地許多人的生產生活方式中還依稀保留著古老的痕跡。

原來陝西也有個鳳凰古鎮!離西安不遠 週末就去尋找古鎮的老味道

走在鳳凰鎮老街上,你會明顯感受老街上的建築與關中民居的不同。從外觀上看,它更像徽州民居,粉牆青瓦,屋脊中央和兩旁均有裝飾,正中為蓮花或梅花,兩邊有獸脊或龍頭。房屋很多都是三進三開,三個院子逐層升高。陝南多雨,因此這裡的建築和南方的許多建築一樣更多地考慮到其排水功能。院落的格局基本為四面坡向中央的天井,天井中有暗管將雨水排出室外,被稱為“四水歸堂”,屋頂呈人字形,屋簷前採用滴水瓦,防止雨水散佈。房屋山牆由下而上,築有與屋脊齊平的防火牆,以防鄰屋失火蔓延。在鳳凰老街的很多老房子上,你能看到歷史留下的印記。在一幢老宅樑柱下,我們甚至看到了漢白玉製作的石墩,但其中來歷已經無法考證。而一些老宅牆上殘存的“文革”時期的標語,也見證著鳳凰古鎮在那個年代曾經走過的風風雨雨。

原來陝西也有個鳳凰古鎮!離西安不遠 週末就去尋找古鎮的老味道

柞水縣的鳳凰鎮座落在秦嶺深處柞水縣東南部45公里的社川河畔,是一個經歷了宋、遼、金、元、明、清等朝代的老鎮。根據當地史料記載,鳳凰鎮在唐代就開始有集市,而在清順治年初,河南、湖北、四川等地的商人看中了此處水運交通便利的優勢,便紛紛來到鳳凰鎮經商並安居下來。在清末民初,各類商埠字號、店鋪錢莊遍佈街巷,市井繁榮。鳳凰鎮逐漸成為秦嶺以南連接長江水系和黃河水系的重要商貿集鎮,有柞水“小上海”之稱。

原來陝西也有個鳳凰古鎮!離西安不遠 週末就去尋找古鎮的老味道

這裡為什麼叫鳳凰鎮呢,當地的居民介紹,那是因為古鎮的建築格局是按照一隻飛騰的鳳凰建造的,每當夜晚燈火燃起的時候,站在鎮東面山上俯瞰,網狀般的街道便可勾畫出一隻展翅的火鳳凰,左翅亮痕,便是“S”型老街的中央街道。可惜沒有過夜,那美麗的傳說不能親眼看見了。

原來陝西也有個鳳凰古鎮!離西安不遠 週末就去尋找古鎮的老味道

在老街上人來人往,鎮上的居民經商採購,遊客東瞧西看,熱鬧非凡。店鋪把貨都擺在街上,日用百貨,土雜特產琳琅滿目。鐵匠鋪這一古老的行業也依然保留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