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VR技術距離《頭號玩家》還有多遠?

我們的VR技術距離《頭號玩家》還有多遠?

大導演斯皮爾伯格的電影《頭號玩家》(Ready Player One)前段時間上映期間,就有不少人討論過電影中包含的對於遊戲以及 VR 虛擬現實的思考。大部分人相信,這部電影與 VR 遊戲未來發展方向有重合之處,而電影的表現力與內涵,將讓公眾用更成熟的眼光看待 VR。

想象一下,你可以成為任何一個人物:蝙蝠俠、鋼鐵俠、超人、孫悟空、忍者等等,你可以隨心所欲的做任何事情。不僅如此,在這個世界裡面,一切都非常逼真,你不是隻在一個電腦或手機屏幕上觀看,而是身臨其境的進入其中,親身的體驗感受著。這個讓人沉浸其中的虛幻世界,就是最近熱門電影《頭號玩家》 中的“綠洲”。

VR頭顯

存在即感知:超級逼真的“綠洲”VR世界

《頭號玩家》的故事圍繞著“綠洲”展開。在2027年,哈利迪開發了VR社交遊戲“綠洲”。人們通過佩戴一個VR眼鏡就可以進入這個虛擬的世界,任何人都可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且還能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任何人。2045年,遭遇能源危機的世界處於崩潰邊緣,現實世界令人沮喪,人們都沉迷於“綠洲”中來逃避現實。男主韋德·沃茲歷經重重磨難,找到了“綠洲”的菜單,改變了遊戲規則,讓玩遊戲的人更加關注現實世界。

我們的VR技術距離《頭號玩家》還有多遠?

我們的VR技術距離《頭號玩家》還有多遠?

“綠洲”雖然是虛擬的,但處於其中的人們的感受卻彷彿真的一樣:別人打你一下,你會痛;每個人臉上的表情都是如同真人一樣細緻入微;掉落到洞裡,會有失重感……基本上,人體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這個五個基本感覺都被高度虛擬還原。因此,身處遊戲中的人們很多時候都感受不到虛擬和現實的區別。

電影中男主韋德幾人為了解救女主,黑進了反派人物諾蘭的VR設備中,在“綠洲”虛擬出了諾蘭在現實中的辦公室。因為極其逼真,諾蘭以為已經從遊戲中下線來到了現實中,實際上仍然在遊戲中。換句話說,VR社交遊戲“綠洲”和之前遊戲的很多不同就在於:有時候你以為已經結束了VR體驗,但實際上仍沉浸在虛擬世界,你已經分不清虛擬和現實了。

我們的VR技術距離《頭號玩家》還有多遠?

1、VR頭盔

頭號玩家裡面的VR頭盔RLR-78000像一個滑雪護目鏡,內部是一整塊的全息顯示屏,看起來非常輕巧方便,並且是無線連接的。RLR-78000擁有一塊視網膜屏幕,能夠將綠洲的世界直接投射到人眼的視網膜上。

目前最好的VR頭盔HTC Vive需要配備一臺高性能的電腦,還帶一個長長的數據線,行動非常不方便。設備戴久了,人還會眩暈嘔吐,根本沒辦法像電影裡面長時間玩VR遊戲。此外,HTC VIVE的分辨率只有2K,遊戲畫面中會有顆粒感,要到電影中栩栩如生的感覺,得達到16K才行,還差很遠。

我們的VR技術距離《頭號玩家》還有多遠?

2、觸感設備

拿到第一把鑰匙後,電影男主用獎金為自己添置了一套觸感設備:X1套裝。X1覆蓋了脖子以下的全部身體,在衣服上裝設了一層精密感應器,可以感受並傳輸人的動作,輔助玩家在“綠洲”裡更好的行動。X1套裝如同人體的第二皮膚,可以令VR用戶感同身受。

另外,還有與此配套的觸覺手套,通過傳感器能增強手掌在現實生活的感知力,讓人能感覺到現實世界中不存在的東西。當男主和女主在VR遊戲中跳舞時,女主撫摸男主的虛擬身體,通過X1觸感衣,男主的真實身體都會有強烈的感覺和反應。

當前世界,類似的設備現在也都有了。HaptX公司在2017 年推出了Gloves觸覺手套。每當玩家在VR虛擬世界裡觸摸時,手套便會改變內部的空氣壓力來模擬相應的觸覺。CES 2018 大會上,Tesla Suit 體感衣進行了實物演示。它藉助肌肉的電脈衝技術,以生物電的形式來將感覺由神經系統傳到大腦,除了人體觸感,還可以模擬溫度。不過,這兩種設備都還沒有量產,並且價格及其高昂。

我們的VR技術距離《頭號玩家》還有多遠?

3、萬向跑步機

頭號玩家中的遊戲玩家IOI公司的職員在“綠洲”中可以隨意移動,這是通過配套的萬向跑步機完成的。它可以讓玩家朝任意方向無限奔跑,並讓玩家始終保持在平臺最中央,還可以模擬上臺階和走斜坡的情況。

現實中對應的有Virtuix Omni“跑步機”。玩家需要先穿上一雙特殊的鞋,然後在底座上進行“太空漫步”,從而模擬虛擬世界的行走。

我們的VR技術距離《頭號玩家》還有多遠?

4、面部情緒捕捉識別

電影中的面部捕捉設備能夠實時的將人物表情同步到“綠洲”中的VR虛擬人物上,所以在虛擬世界中,真人的每一次微笑和皺眉都實時映射到了VR虛擬世界,人物的情緒、表情、一顰一笑都和真人毫無區別。其中一個場景中,男主還啟用了特殊的情緒改變軟件來確保他的VR角色能夠維持冷靜的面容,從而不會暴露他真正的恐慌情緒。

當前的面部表情動作捕捉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影視、動畫中,但要達到電影中的水平,還相去甚遠。Faceshift可以通過捕捉人物面部運動,將其複製在動畫影視以及遊戲中的虛擬角色中。不過,其存在兩個問題:第一,用戶需要在臉部貼上很多標記,然後高速攝像機捕捉人臉上的標記點來識別面部動作。放置標記的過程非常繁瑣複雜,因此當前的技術還主要應用於企業端,沒辦法普及到一般玩家。第二,真實表情映射到虛擬中並非實時的,還需要捕捉完成後進行後期的軟件處理合成。

我們的VR技術距離《頭號玩家》還有多遠?

6、VR社交遊戲

VR社交遊戲目前已經有很多款了:Facebook旗下的Spaces VR、微軟收購的Altspace VR、騰訊推出的Lucky Night VR、VR chat、VR room、High Fidelity、Social photos、Social cinema、Toybox、Bigscreen、Rec Room、SteamVR Home等等。

以Spaces VR為例,用戶可以在其中創建一個卡通化的3D形象角色,然後和好友在其中進行VR自拍、VR直播,一起分享照片、視頻,一起進行3D繪畫創作,一起玩骰子游戲等。但是,目前遊戲最多支持和另外3個好友一起在VR中玩耍。不過這種遊戲體驗,和“綠洲”相比簡直太簡陋了,如同現在的《絕地求生》遊戲和70年代的《PONG》遊戲之間的差距。

我們的VR技術距離《頭號玩家》還有多遠?

VR超越了之前任何一種信息載體:文本、圖像、視頻、語音等,塑造出前所未有的真實性,讓人們在遊戲中分不清真實和虛擬。遊戲玩家可以直接參與遊戲其中,真正的化身成為其中的角色,沉浸在其中親身經歷,親身感受,而不是之前遊戲那樣:隔著電子屏幕以第三方的旁觀者角度進行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