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救旅客,她被火車撞出十幾米……

為救旅客,她被火車撞出十幾米……

在定州火車站東北角小花園內,有座半身雕像靜靜地矗立在青松翠柏間。石質基座上的漢白玉雕像神態安祥,面龐圓潤飽滿,微卷的短髮隨風揚起,眉梢嘴角泛著淺淺的微笑,那雙大大的眼睛,笑盈盈地凝視著伸向遠方的鋼軌。33年,她始終守候在這裡,目送一列列火車進站、出站,望著千千萬萬的旅客出發、歸來……

她就是宋增娣,原定縣(現為定州)火車站客運服務員,為了搶救旅客,她的生命永遠定格在美麗的28歲!

為救旅客,她被火車撞出十幾米……

生死關頭,她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

為救旅客,她被火車撞出十幾米……

那是1985年12月16日,那年冬天出奇的冷。當時,宋增娣調任定縣火車站客運服務員不到半年,她像往常一樣,第一個來到單位。清點物品、打掃衛生、提來開水,一切準備工作結束後,她準時來到自己的崗位,疏導上下車的人流。

“下車的旅客,請走天橋出站……”11點20分,由石家莊開往永定門的526次列車到站,五六百人從車上一湧而下。宋增娣站在站臺北側的道口處,張開雙臂,不斷地大聲呼喊勸導:請大家走天橋出站,不能穿越道口,馬上就有列車駛來了……

宋增娣值守的這個道口共橫跨三股鐵路線:其中一條線,11點22分,由北京開往烏魯木齊的69次特快列車將要正點通過;另一條線上,與69次幾乎同時有一列貨車將由南向北開來。

旅客們大多聽從勸導,從天橋出站。突然,一位從526次列車上下來的年輕旅客,急匆匆地走到道口處,越過宋增娣,一個閃身下了道口。此刻,69次特快列車距離道口不足百米,正以每小時90多公里的速度駛來。用不了幾秒鐘,一場重大人身傷亡事故就要發生,站臺上的旅客都嚇得目瞪口呆。

此時,列車上的司機發現了橫穿鐵軌的旅客,立即採取緊急措施,機車車身劇烈地顫抖了一下,隨即傳來尖銳刺耳的剎車聲,列車如泰山壓頂般向道口衝來。

七十米、五十米、二十米……就在這時,隨著一聲響徹天宇的高喊:“有車——”宋增娣早已一個箭步衝過去,用整個身體撲向旅客,用盡全身力氣將旅客推開。旅客得救了,而她嬌小的身軀卻被龐大的列車撞出去十七八米遠……

宋增娣犧牲了。生死關頭,她用行動兌現了自己在日記中許下的崇高誓言:為人民操心最情願,為人民鬥爭最幸福,為人民吃苦最愉快,為人民獻身最光榮!

為救旅客,她被火車撞出十幾米……

為救旅客,她被火車撞出十幾米……

為救旅客,她被火車撞出十幾米……

為救旅客,她被火車撞出十幾米……

宋增娣犧牲後,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她為革命烈士,並根據她生前願望和一貫表現,追認她為中共正式黨員。河北省婦聯追認宋增娣為“三八紅旗手”,並授予她“捨己救人的女英雄”。全國總工會授予她“五一勞動獎章”。北京鐵路局還為她專門出版了連環畫,鐵道部(現鐵路總公司)授予她“勞動模範”稱號。

為救旅客,她被火車撞出十幾米……

英雄本色,她把為人民服務的理念刻入血脈

為救旅客,她被火車撞出十幾米……

“增娣同志是一個熱愛家庭、熱愛生活、熱愛工作的人!”翻閱著宋增娣烈士生前所畫的簡筆畫、寫滿毛筆字的草紙和參加活動時的照片,定州站黨總支書記吳光輝無限感懷地說,“正因為她對家庭、對生活和工作有著無限的熱愛,才能在危險時刻做出捨己救人的壯舉。”

翻開那本由原北京鐵路總工會編印的連環畫《捨己救人的女英雄宋增娣》時,我們看到那個愛崗敬業、甘心奉獻的宋增娣。無論在什麼崗位上,她都是那麼勤奮、樂觀、熱心。“只管耕耘,莫問收穫”,不僅成為她的座右銘,更成為她短暫一生的寫照。

在李親顧鎮讀小學時,宋增娣就積極參加學雷鋒、做好事活動。“班上有同學因家庭困難失學,她主動來到同學家,送去鞋子和衣服,最終感動得家長又讓孩子返回學校。”吳光輝指著資料深情地說,村裡有位80多歲的軍屬老大娘,宋增娣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經常為老人燒火做飯、洗衣,老人病了,她還拿出平日捨不得花的零用錢,為老人買來白糖和水果……

初中畢業後,宋增娣下鄉插隊,期間被評為農田水利建設模範。在定縣市莊村任電影放映員時,她四次獲評先進工作者和“三八”紅旗手。

1976年,宋增娣被調到到巖峰水泥廠當炊事員。“進廠後,她主動幫老師傅拆洗被褥,搶著去山上送飯。廚房裡像洗豬頭、燒豬蹄、翻腸子之類的髒活,増娣也全包了。”吳光輝說,女孩子力氣小,顛大勺很費勁。為了提高自己的臂力,她往炒勺裡填滿沙子反覆練習,胳膊腫脹也從不叫苦……

在巖峰水泥廠工作8年間,宋增娣多次獲評工廠、分局和鐵路局工業公司先進生產者和“三八紅旗手”。

1985年7月,宋增娣調到定縣火車站。從上班第一天開始,她每天總是來得最早,接車出來得最快,從站臺回來得最晚,對待旅客的態度也最和藹。

工作之餘,宋増娣刻苦學習,熟讀背誦了一萬多字的客運規章。入職兩個月後,在保定車務段新入職人員定職考試中,她以98分的成績名列全段第一名。由於業務熟練,工作認真,宋增娣成為定縣站定職最快、提職最早的新人。

宋增娣像揣著“一團火”一樣,無論走到哪裡,就會把熱情和活力帶到哪裡,“這團火”也時刻溫暖著她身邊的同事。曾與宋增娣同班組的同事王玉英回憶,夏天,増娣會為每個人晾好白開水;冬天,暖瓶裡也總有她打來的喝不完的開水。

“同班組的王惠比我們都小好幾歲,每逢她和増娣值夜班,如果増娣是前夜,她總是多接一兩趟車才喚醒王惠。而輪到王惠值前夜時,増娣又總是早早起來換下王惠……”說起往事,王玉英淚流滿面。

讓王玉英印象最深的,還是宋增娣犧牲前的幾天。“那天,一位旅客不慎從加速起動的列車上摔下來,增娣拼命追趕上列車奔跑,把乘客摟住壓在身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他……”王玉英哽咽道,雖然這次有驚無險,可誰料三天後,她還是因為救人去了……

為救旅客,她被火車撞出十幾米……

眾志成城,用烈士精神點亮平凡崗位

為救旅客,她被火車撞出十幾米……

為救旅客,她被火車撞出十幾米……

每年清明節前,定州站全體職工都會來到宋增娣烈士雕像前,敬獻鮮花,重溫烈士的光輝事蹟,共同緬懷這位“捨己救人、浩氣長存”的女英雄。

“雖然增娣離開我們已經三十多年,但她捨己救人的精神和無私奉獻的高尚品德,早已凝結成一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時刻激勵、鼓舞、感染著我們。”吳光輝說,每次新職工的第一堂崗前培訓課,都會選擇在烈士雕像前進行,聽烈士事蹟,傳承奉獻精神,成為新入職員工的必修課。

為了深入學習烈士的偉大精神,激發廣大職工的工作熱情,宋增娣犧牲後,定州站將她所在的客運丙班命名為“宋增娣班組”。定州站主管客運的副站長劉文東1995年參加工作時,就在“宋增娣班組”。

“我一上班,就經常聽師傅講宋增娣烈士的故事。”劉文東激動地說,“每次走上站臺,經過那尊雕像時,就會感覺烈士的目光溫暖地注視著我們,心情十分激動,工作也充滿熱情。現在,這個光榮的班組成為愛崗敬業、落實標準、遵章守紀的一面旗幟。”

“宋增娣烈士生前執著熱情的服務深深地激勵著大家,我們一定以她為榜樣,用真心愛心為旅客提供最優質的服務。”王彩麗曾經是客運丙班的值班員,如今她是定州站“580愛心服務檯”骨幹。

為弘揚烈士的無私奉獻精神,定州火車站建立“580愛心服務檯”(即我幫你),推出一系列個性化服務,重幫扶、助尋找、救緊急、訂預約、廣宣傳。如今,“580”已成為鐵路集團公司黨內優質品牌,定州站也被鐵路集團公司命名為“企業文化示範車間”。“580”成為弘揚宋增娣精神、提升崗位價值的有效陣地和載體。

“媽媽犧牲時我只有三歲,甚至連她的模樣都不記得。長大後,也只能從僅存的照片中回憶她的樣子。”成少偉深情地說,“定州站是媽媽生活、奮鬥和犧牲的地方,我感覺這兒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保留著媽媽的氣息,我能觸摸到她的靈魂,感受到她的溫度……”

他說著話,微微仰起頭,目光堅定地說:“既然接過了媽媽手中的‘接力棒’,我就要像她一樣勤奮工作,在平凡的崗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這也是對媽媽最好的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