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和贾宝玉结局?从王熙凤对待鸳鸯时的态度,林黛玉就知道了

今天主要谈一下王熙凤究竟是怎样看待宝玉和黛玉的婚姻大事的,她到底会不会给王夫人出主意使用“掉包计”。有相当一部分读者会认为王熙凤是打心里喜欢黛玉的,必定也是赞成宝黛婚姻的。

林黛玉和贾宝玉结局?从王熙凤对待鸳鸯时的态度,林黛玉就知道了

黛玉初进贾府时,王熙凤第一次见到黛玉,就充满了戏剧性,黛玉还没见到人,就先听到笑声,进来后笑着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这王熙凤学过“表演”吗?只两句话就由笑到哭再到笑完成三次转变,简直浑身上下都是戏呀。不过黛玉都看在了眼里并记在了心里。

林黛玉和贾宝玉结局?从王熙凤对待鸳鸯时的态度,林黛玉就知道了

其中最惹人关注的还是书中二十五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说的是贾宝玉被烫伤了脸,众人都来看宝玉,黛玉是最后来的,入房中看时,原来是李宫裁,凤姐,宝钗都在这里呢,一见他进来都笑道:“这不又来了一个。”林黛玉笑道:“今儿齐全,谁下帖子请来的?”凤姐道:“前儿我打发了丫头送了两瓶茶叶去,你往那去了?”后面凤姐又笑道:“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众人听了一齐都笑起来。

林黛玉和贾宝玉结局?从王熙凤对待鸳鸯时的态度,林黛玉就知道了

这一段也被很多红学家认定为王熙凤是宝黛婚姻的坚定拥护者,大家看一下,先于林黛玉来看宝玉的人还有谁?李纨和宝钗,再加上王熙凤,你就会发现这三个人的关系很奇妙,分明是贾府的现任媳妇和将来的准儿媳妇大聚会,要不她三人会同时说出“这不又来了一个”这么一句很突兀的话,可惜黛玉是永远也进不了贾府门的“媳妇”。

林黛玉和贾宝玉结局?从王熙凤对待鸳鸯时的态度,林黛玉就知道了

同时李纨,宝钗王熙凤三人又是最会恭维人且冷漠的,那李纨喝上酒之后,说出了“不管你们的废与兴”的真心话,宝钗就更不需多言,察言观色,一问摇头三不知,不需多言。再看王熙凤平时的为人,她是善变的,她总是根据自身利益而随时转换内心对事物的态度。比如鸳鸯事件,王熙凤发觉邢夫人做事不着调,情况有所不妙,各种的机巧安排都用上了以自保。其实都知道,王熙凤和鸳鸯的关系是很好的,王熙凤对鸳鸯以姐姐相称,后面鸳鸯帮着贾琏向贾母借钱,她二人为了讨贾母高兴,还在一起联合起来戏弄刘姥姥等等。但是在对待贾赦要强娶鸳鸯的时候,王熙凤没有对鸳鸯做出任何的帮助,真的如兴儿所说:一辈子别见他才好.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

林黛玉和贾宝玉结局?从王熙凤对待鸳鸯时的态度,林黛玉就知道了

王熙凤的所言所行,明眼人一目了然,更别说聪明的林黛玉了, 书中三十五回,又是如此相似的场景再现,宝玉这次不是被烫,而是挨打了,而且还挺重的。林黛玉要去怡红院看宝玉,依旧是不忙不急,冷眼观察,这次还真被黛玉给看出了门道,——这里林黛玉还自立于花阴之下,远远的却向怡红院内望着,只见李宫裁、迎春、探春、惜春并各项人等都向怡红院内去过之后,一起一起的散尽了,只不见凤姐儿来,心里自己盘算道:“如何他不来瞧宝玉?便是有事缠住了,他必定也是要来打个花胡哨,讨老太太和太太的好儿才是。今儿这早晚不来,必有原故。”黛玉果然是“心比比干多一窍”,看问题很准确,一针见血,话说黛玉一面猜疑,一面抬头再看时,只见花花簇簇一群人又向怡红院内来了。定眼看时,只见贾母搭着凤姐儿的手,后头邢夫人王夫人跟着周姨娘并丫鬟媳妇等人都进院去了。黛玉看了不觉点头,想起有父母的人的好处来,早又泪珠满面。王熙凤做事还真就是做给贾母和王夫人看的,做足了表面工作。

林黛玉和贾宝玉结局?从王熙凤对待鸳鸯时的态度,林黛玉就知道了

红楼梦八十回后高鹗所续被读者评价为“狗尾续貂”,不能入目。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伪作的主要原因就是王熙凤对宝黛婚姻观点的转变,读者一下子不能接受。其实看王熙凤一分钟不到,表情变三变都能做到,她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平心而论高鹗的叙书确实不能和曹雪芹前八十回相提并论,根本不是一个量级。但是这不等于说高鹗写的故事内容也是假的,只是他的写作水平太有限,他可能见过曹公的几页手稿,也了解其中的大致故事,只是加文填字的时候太过简单笼统,怎么王熙凤突然就向王夫人贾母等出主意使掉包计。他假如也能像曹雪芹写王熙凤对鸳鸯一事时,那么的用心写,并安排个合理的情节,让读者心里有个过渡期,或许我们就会接受。

林黛玉和贾宝玉结局?从王熙凤对待鸳鸯时的态度,林黛玉就知道了

比如前面曹雪芹也不写出王熙凤当时在邢夫人面前那么细致的心理活动,直接写王熙凤不顾鸳鸯的死活回家如此那般的,或许我们也不会相信王熙凤对鸳鸯的冷漠是真的,鸳鸯在那要死要活的,王熙凤却丝毫没有帮鸳鸯说一句话。她二人那么好,如同闺蜜,但是我们读到此处,丝毫没有违和感,反而觉得王熙凤的所作所为很合乎情理。因为当时我们的注意力都在邢夫人身上了。都忽略了王熙凤丝毫没有想要帮助鸳鸯,她只是躲避自保。如果贾母和王熙凤后来对黛玉 态度上的转变,由曹雪芹来写,依旧由王熙凤提出“掉包计”。那时我们读起来的感觉应该会别有一番滋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