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麼去養“六個錢包”!

這幾天,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提出“六個錢包”的言論引發了不小的爭議,也就是要掏空夫妻雙方的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三代人“六個錢包”的積蓄拿給年輕人買房。樊綱的這一發言被公開報道之後,一時引發了不少爭議。年輕人漂泊異鄉打拼,竟然連住有所居都保證不了?

拿什麼去養“六個錢包”!

然而“六個錢包論”之所以引發這麼多質疑,就是如果六個錢包的存款都投入房子,老人們萬一生病急需用錢,房子又沒法立即變現,怎麼辦?六個錢包就是六個小家庭,儘管因為婚姻而結成一個大家庭,倘若因房子而起了矛盾,又該如何處理?很多時候,基於現實場景和文化土壤,住房不簡單是個經濟問題,背後更承載著家庭、倫理、社會等方方面面的複雜關係。

有些人指出,現在好多年輕人都是在一二線城市工作打拼,城市消費水平比較高,有的拿著幾千塊錢的工資,每個月還要給房租,除去生活費,所剩無幾。拿了老人們的老本兒去給自己買房,但是又要拿什麼去養六個老人,要是遇上什麼大病會怎麼樣,這樣一來好多的壓力都壓在了年輕人的身上。

拿什麼去養“六個錢包”!

於是好多的年輕人也選擇租房,因為覺得租房的話生活成本比較低,更加靈活,只要自己過得開心。

租房還是買房?對於年輕人而言,需要從長遠的角度去衡量,做出理性的個人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