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是中國體制內唯一還沒有定性的奇葩單位

中國人民人行高大上的單位,但人員的編制至今未定性,造就了今日中國體制內的奇葩!作為國務院的組成部門,中國人民銀行的在編人員應該是公務員或是參公編制,人民銀行總行是公務員編制,通過國考考入,總行下屬有事業單位(清算中心)和企業(造幣總公司)等,奇葩的地方:就是大區分行及以下的中心支行、縣支行等,作為總行的派出機構,這些單位的在編人員的編制性質叫“行員制”,也叫“四不像”:非公務員、參公、事業、企業,自成一套系統,既參照公務員的行政級別(科員、副主任科員……),又參照事業單位評職稱(初級、中級、高級),比如一個人既是副主任科員又是中級經濟師,例如2014年以後絕大多地級市的中心支行新招錄的具有研究生學歷的人員,只能定級科員,三年之後自動評上中級經濟師職稱(人民銀行內部的職稱,社會上不認可),收入就≈副主任科員,彌補不能定級副主任科員的待遇差距。

話說這種行員制,在人民銀行內部已經執行很久,2000年左右國家機構改革時,這些人員可以自動轉成行政編制,後來俗稱“公務員”,但人民銀行內部對這個並不感冒,中央編辦還主動聯繫人民銀行總行給人民銀行兩萬行政編制,但人行委婉拒絕了,原因:保持央行的監管獨立性。其真實的原因內部人士應該知曉:人行當時員工的收入是公務員的若干倍,不想受到《公務員法》的制約,導致收入降低。在這之後幾年仍然有機會轉為公務員或是參公編制,都被人行錯失。

一晃又是十年過去了,用人行內部員工的話說,十年前年收入就有十萬,十年後還是這麼多,沒有多大變化,但當地公務員的收入已經追上甚至趕超,以前當地公務員是仰視人行,現在已經沒有什麼感覺了,前後變化太大。近幾年人行35歲以下員工的跳槽率較高,大多進入其他商業銀行任職中層,收入瞬間翻倍,其他40-50歲左右的老員工跳槽的較少,他們已經在人行任職中層,一般跳槽到當地新組建的銀行任職高層副職,收入至少漲2-3倍。例如:某中心支行一個40歲左右的科長(正科級),跳槽去當地的金融辦任副職(正科級),一年試用期之後,準備正式任職辦理調動,但當地組織部說無法辦理,原因:人行特殊的編制與公務員不能交流,之後幾個月當地組織部想了很多辦法還是無法任職,也不好意思把人退回人行,就弄了一個折中的辦法,把這個人弄到當地的商業銀行當董事長(副處級),年收入卻更高,這個人還撞了狗屎運。只想說明人行的編制太奇葩!

說到人行的收入,也奇葩,差距太大。舉一個搞笑的例子:人民銀行總行的某處級公務員,很想調到下級人民銀行當一箇中層(平級調動),原因:大區分行同級員工的收入是總行的兩倍以上。先不論這個事情的真假,從收入來說,這是真實的現象。收入:大區分行>總行≤中心支行>縣支行。還有領導職務與非領導職務,如副科長與副主任科員,收入差距比公務員的差距大很多,非常奇葩!

作為一個旁觀者的感慨

估計是中國體制內唯一還沒有定性的奇葩單位

文/玉溪中公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