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家人去旅行你分分鐘想崩潰,可是旅途結束髮現很有意義!

帶著家人去旅行你分分鐘想崩潰,可是旅途結束髮現很有意義!

前幾天在微博上發起了一個問題:

和家人/情侶/朋友一起旅行,你最不能忍的是什麼?

我找了幾個回答的讀者:

錢小昆:住在KINGS CROSS火車站對面,下午1點半的火車,老爸老媽拉著行李11點半就非要等在火車站裡。

素席說:旅行中只要回答一個“隨便”,就能輕易地惹毛對方,不管對象是家人還是朋友,問題是吃什麼還是去哪兒,哈哈哈。

小法-Frank:“路上隨便吃點”,美食也是不能少的風景,雖不用如我般以味識城,但也絕不能“隨便吃點”

精神的狠:好像只要是陪家人或者愛人,最後什麼都忍了~

siskin-絲絲:互動感極低吧,最不能忍。一副你怎麼著是你的事我怎麼著是我的事我們各玩各的就是搭伴做個車(飛機)而已的即視感。既然如此何必要一起出門呢

Constance-pai:最不能忍受是到了目的地就說“這裡就這樣啊?”“來這裡幹什麼的?”“等一下去哪裡”

帶著家人去旅行你分分鐘想崩潰,可是旅途結束髮現很有意義!

其實我最近幾年有點佛系的思考了很多類似關於旅行和人生的問題:

我們為什麼要旅行?

去看世界,花錢,逃避生活壓力,對世界充滿著好奇心,看看別人的生活,為了美食……

我們為什麼要和家人,朋友和愛人一起旅行?

為了增加彼此感情,孝順父母,增加友誼……

帶著家人去旅行你分分鐘想崩潰,可是旅途結束髮現很有意義!

可是很多人一段旅行下來,要麼形同陌路在內心寫在小黑本上,要麼關係越來越好,說白了:世界觀,消費觀以及情商決定著你們是不是走在一起,情侶朋友都還好說,家人是你無法分割的事實。

在幾年前我就開始帶著我媽開始出國旅行,東南亞轉了一圈。早年爸媽離婚了不過兩個人還是朋友也沒有組建新的家庭,我是那種非常開明以及希望他們如果不開心都最好有新的開始的子女類型,活在當下。

不過離婚了要帶2個人旅行多少都是麻煩,怎麼住就是首要問題,幾年前嘗試了帶著他們去了一次泰國,效果還行。

人過了30歲,其實誰都不能改變誰,雖然你不止一次的想嘗試這樣去做,結果都是徒然,於是開始學著自我反省和改變,哪怕一點點

我媽是處女座,爸爸是天蠍座,再加一個天蠍座的堂姐和天秤座的我,一家離婚的人就這樣組在一起上路了。

帶著家人去旅行你分分鐘想崩潰,可是旅途結束髮現很有意義!

澳大利亞不算近,直飛也要10個小時,怕他們辛苦買了商務艙,天秤座好處就是細心,壞處就是因為太細自己把自己作死,光選位置我就提前在網上弄了好幾次,比如誰和誰坐在一起,是不是誰需要幫助。

父母六十歲左右,好朋友趕著過節還快遞了些藥怕救急能用上,不過好在全程問題都不大,下飛機的時候我問我媽:商務艙怎麼樣?我媽回答:還可以吧!

當時我開玩笑的說:商務艙都還可以,以後真的只能努力賺錢請你們飛私人飛機!!

帶著家人去旅行你分分鐘想崩潰,可是旅途結束髮現很有意義!

其實這個裡面表現出了一個很直接的問題:雖然他們是我父母,可是我們平時非常缺乏溝通!

每一代人的表現方式不一樣,父母們受著傳統教育長大,並不會把親愛的,完美,太棒了這些我們隨口說的詞掛在嘴邊,反而是:

“還可以”其實成為了一種肯定。

在整個旅程裡我都發現了這個問題,甚至一度一起同行的好朋友問,你爸媽是不是不喜歡旅行,或者不喜歡自然風景,因為看什麼都很平淡。

後來我的理解是,只要他們在拍照比較多的地方應該都是喜歡的。

喜歡的東西,愛的東西放在心裡不善於表達。

這是他們這一代人的表達方式,比如我媽沒帶拖鞋,其實我爸每次逛超市都在幫她找,你說這不是愛是習慣?但是他們不會說出口。

帶著家人去旅行你分分鐘想崩潰,可是旅途結束髮現很有意義!

所以如果你沒有真正瞭解你的父母,而我們已經獨自在社會上生活了20多年,很多時候想強加一些觀念到他們身上,我不覺得是一件好事情。

因為說到底:誰也改變不了誰,只能是自己。

再說一個問題,我生活在一個普通家庭,父母從以前到現在都比較節約,消費觀念不一樣。

到了澳洲每天說這個貴那個也貴,我想了一下十幾年前出來的我其實也一樣,覺得買瓶可樂也貴,現在不說貴不是有錢了,是你開始發現世界就是這樣,錢應該花到每一分都是值得的,心甘情願的才是對的。

就像是我媽經常說有什麼好東西,吃的用的等家裡來客人再用,我就反駁:為什麼不自己先用了,我們家一年到頭都沒幾個人客人來玩兒。

他們這一代人是苦過來的,所以好東西都留著或者先分享給家人,你說是面子也可以說節約。

帶著家人去旅行你分分鐘想崩潰,可是旅途結束髮現很有意義!

帶著家人去旅行你分分鐘想崩潰,可是旅途結束髮現很有意義!

帶著家人去旅行你分分鐘想崩潰,可是旅途結束髮現很有意義!

然後到了旅途關鍵的地方:吃飯。

去了澳洲八天,24頓飯早中晚,其實我們只吃了4頓西餐,這個是我一開始就預料的,我媽很多東西不吃,比如牛羊鴨……這次發現還有雞腿……,一切有味道的或者不熟悉的食物都不吃,然後我姐姐全程怕胖也不吃,我爸比較簡單有酒就好,最後有一天在墨爾本吃了一頓火鍋,大家感覺像見到了親人一般。

所以從計劃這個旅程我就沒有打算帶他們去吃西餐。

帶父母儘量找中餐或者亞洲菜,生冷避免,有熱水。

帶著家人去旅行你分分鐘想崩潰,可是旅途結束髮現很有意義!

帶著家人去旅行你分分鐘想崩潰,可是旅途結束髮現很有意義!

帶著家人去旅行你分分鐘想崩潰,可是旅途結束髮現很有意義!

因為父母和我堂姐都離婚了,所以住宿也是一個問題,我高中就開始在外讀書,其實也不想和他們任何人睡,而我爸媽也不能睡在一起,我琢磨著我堂姐也是想自己睡,可是一家4人訂4個房間基本不可能,於是行程裡基本上以酒店公寓加AIRBNB為主,最後2晚我直接預訂了一個5臥室3個洗手間的AIRBNB,全家歡天喜地。

另外一個我無法接受的事情就是每天洗衣服,以前洗完掛在酒店或者曬在窗戶邊,不好看不說其實也幹不了,也不會洗很乾淨,這次住公寓發現有洗衣機和烘乾機,所以也解決了洗衣服的問題

總結就是:帶父母去旅行儘量住公寓,可以自己做飯帶洗衣機更完美!

帶著家人去旅行你分分鐘想崩潰,可是旅途結束髮現很有意義!

帶著家人去旅行你分分鐘想崩潰,可是旅途結束髮現很有意義!

帶著家人去旅行你分分鐘想崩潰,可是旅途結束髮現很有意義!

帶著家人去旅行你分分鐘想崩潰,可是旅途結束髮現很有意義!

帶著家人去旅行你分分鐘想崩潰,可是旅途結束髮現很有意義!

父母這代人很愛拒絕:出門前我給我爸提了一些建議,他全部否決了。

  1. 帶一個充電寶(他說跟著我就好,不太會拍照,最後把手機拍到關機,在悉尼歌劇院門口要我媽拿出手機來多拍拍)

  2. 嘗試新鮮事物直接拒絕(比如搭乘直升飛機各種,浪費錢,不去,不去!然後我強硬的買了票體驗完覺得還不錯!)

換一個角度來說,也許父母不是真的拒絕而是怕給你添麻煩,結果就是會更麻煩,所以偶爾聽一下子女的建議,不是什麼壞事,還是缺乏溝通。

還有很多人問我,這次旅行讓兩個離異的二老是不是有可能重新走回在一起,坦白說我沒有想這個問題,能在一起的註定可以在一起,不能的自己找到新的幸福也不是什麼壞事情,他們是我爹媽這輩子不會變。

既然離婚了他們也有權利去享受和開始自己新的人生,離婚不可怕,可怕的是可能到老到死都在不開心中度過,如果是這樣不如把最美好的時光保留在腦海就好。

帶著家人去旅行你分分鐘想崩潰,可是旅途結束髮現很有意義!

整個旅途花了不少錢我也很累,整個接待基本上是旅遊局接待媒體那種,出門上車,下車就吃飯,全程翻譯加導遊,可是回想這一段旅途,也許是我和父母過去三十多年都未曾體驗的,其他他們可以多理解一些我的生活。

旅途的意義是將我們變得很渺小,除了暴露出彼此的性格更加可以增進彼此的瞭解和感情。

比如爸媽會發現,原來大部分人的生活和我們不一樣,很多人無所事事的曬太陽或者在外旅行,也有很多人老了開始學習一門新的東西,我想是不是偶爾可以換個活法生命才更有意義。

所以當你決定帶著父母其旅行的時候千萬別害怕,也許會很困難,可是你會發現,這樣的旅程比你之前任何一次都充滿意義。

而你的陪伴,就是最好的旅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