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莊,那寨》(17):竹頭寨

白雲人家……

《那庄,那寨》(17):竹头寨

雲霧繚繞,山巒若隱若現,飄飄渺渺,宛如漂浮在大海中的一座小島。島上矗立著一座莊寨,隱隱約約,略帶幾分神秘色彩。

《那庄,那寨》(17):竹头寨

鳥瞰

《那庄,那寨》(17):竹头寨

空中鳥瞰,山似竹頭,所以寨叫竹頭寨。其實,山巒更像一朵綻放的蓮花。環山四周,是成片的稻田,一丘一丘,若荷葉田田。春夏之交,“荷葉”青青,綠意襲人;到了秋後,“葉片”泛黃,流金溢彩。最美的風景在田野,這一片田野,無疑是最美的田野了!

白雲

《那庄,那寨》(17):竹头寨

《那庄,那寨》(17):竹头寨

姬巖

竹頭寨為黃氏族人所建,位於白雲鄉白雲村。白雲舊稱麟峰,一日麟峰黃氏始祖自閩清白巖,到咫尺之隔的姬巖祈夢,神明託夢曰:“白雲底下是君家。”次日一早醒來,但見姬巖山下,雲海茫茫。雲開霧散後,天空湛藍,空中仍飄著片片棉絮般潔白的雲朵。山腳下,層巒疊嶂,匍匐低伏,其間遍佈綠野美池,桃花源般令人想往,於是舉家遷徙至此,繁衍生息,自稱“白雲人家”,並將居住地更名“白雲”。

滄桑

《那庄,那寨》(17):竹头寨《那庄,那寨》(17):竹头寨

白雲沃野遍地,氣候宜人,乃富庶之地,卻也因此屢遭賊寇襲擾。民謠唱道:“今日躲東嶺,明日躲西溪。飢寒我自忍,何以掩兒啼。”“山深猶未深,谷幽猶未幽。莫落悍兵手,寧吞虎狼喉。”明嘉靖38年(1559)5月倭寇攻陷縣城,擄掠白雲,殺三峰寺百餘僧眾。清順治3年(1646)12月,草寇趙子章盤踞白雲達4個多月,“飽其所欲,乃焚盡廬舍而去”。有史記載,以此兩次最為慘烈,零星劫掠,則時有發生。與匪患頻頻的嵩口、長慶、梧桐、同安、大洋等地一樣,白雲也多莊寨,有洋中堡、松洋寨、滿德寨、老鼠寨、林家上寨等,連偏僻的大坪村,也有一座莊寨(隔頭寨)。竹頭寨周邊,原有黃氏的3座莊寨群,分上、中、下寨,中寨已頃圮,上寨僅留寨門及正廳部分建築,下寨即竹頭寨相對完整。

風水樹

《那庄,那寨》(17):竹头寨

《那庄,那寨》(17):竹头寨

進寨的路口,屹立著兩排高大蒼勁的松樹。古人講風水,許多鄉村的村口,或是水尾處,都有“園林”,種植所謂的風水樹。建在高處的莊寨,入口處也多栽種風水樹,珠峰寨、騰霄莊、寧遠莊,等等,皆是如此。一座莊寨有了風水樹,也就平添了幾分滄桑感與厚重感。

文化

《那庄,那寨》(17):竹头寨

竹頭寨不是最宏偉的莊寨,卻是最精緻、文化氣息最濃厚的莊寨之一。

《那庄,那寨》(17):竹头寨

竹頭寨精雕細琢。雀替、柱頭、橫樑、太師壁、門窗格柵,無處不雕。單是雀替的形態與雕刻,足以讓攝影愛好者流連忘返。雀替是中國古建築的特色構件之一,安於橫樑(枋)與柱之間,以減少樑柱相接處向下的剪力,原為十分實用的構件。竹頭寨的雀替與柱頭,卻極盡雕飾之能事,浮雕、透雕,刀法繁複,形狀有龍鯉、雲紋、水波紋,線條流暢,雕刻的物件則有寶鼎、花果、鐘錶等等,形象生動,美學上價值遠大於作為建築構件的意義。簡單的柱頭,也是形態各異。太師壁及格柵上的雕刻,山水人物、翎毛走獸、花卉魚蟲,各有故事,栩栩如生,美輪美奐,令人歎為觀止。

《那庄,那寨》(17):竹头寨

不只是木雕,竹頭寨的石雕藝術,也極具特色。柱礎、壓廊石、天井紋石,鑿雕圖案刀法嫻熟,紋理精細,構圖精美。莊內至今仍完整保留了46顆柱礎,殊為難得。

《那庄,那寨》(17):竹头寨

竹頭寨最為出彩的,自是氤氳著書卷氣息的楹聯了。一進寨門,映入眼簾的,是目不暇接的柱聯。凡有立柱處,必有楹聯,製作精良。柱子一重麻絲一重桐油灰,層層粉刷,以固其本,字跡陰刻或勾勒而現,再描以濃墨。天井四周皆設捲簾,保護柱聯免遭風雨侵蝕,在莊寨中所獨有。白雲黃氏自古多文人雅士,柱聯聯語嚴謹宏深,遣詞造句多引經據典;書法篆、草、隸、行、楷俱全,即便取法清代館閣體楷、隸書,也不失大家氣韻,其中尤以族人黃大和與黃椿山(皆為名重一時的書法名家)書法為佳。莊寨楹聯,聯語大多不出家族淵源,以及忠孝信義等內容,竹頭寨的楹聯,更有濃濃的士子情懷,不乏純粹描繪自然風光、抒寫閒情逸致的句子:“山靜氣尤佳,別有林泉真逸趣;地偏心自遠,全無市井屬浮囂”;“山水有奇觀,擁入門闌多爽致;竹松無俗韻,排來戶牗半清暉”;“涵養性中天,鳶飛魚躍;栽培心上地,桂馥蘭香”;“坐牽蕉葉題詩句,醉折花枝當酒籌”;“月中丹桂一枝,香濃靉靆;燈下青篇萬卷,興讀吟哦”;“趨庭欣多孫子,敦禮樂詩書;繞屋妙有溪山,話漁樵耕牧”……

《那庄,那寨》(17):竹头寨
《那庄,那寨》(17):竹头寨

“世間好事忠和孝,天下良圖讀與耕”。白雲黃氏,歷來以耕讀傳家,亦耕亦讀,蔚為風氣。平日裡,大致是耕者六,讀者四。農忙時節,讀書者也參與耕作;閒時則反之,漁樵耕牧,人人黃卷不離手。孩童早課頭一件事,就是到書齋拜孔子像,拜先生,日日如此。長此以往,“不識四聲者無一家”。

《那庄,那寨》(17):竹头寨

姬巖山俯仰於天地間,包容萬物,澤被蒼生。得此山水靈氣滋養,以及黃氏獨特家風家訓薰陶,山下黃氏族人,數百年來,文脈不斷,英才輩出。有學富五車、著作等身的黃文煥,有狷介孤傲的詩人、藏硯家黃任,也有處士黃雍、黃璂、黃惠……

《那庄,那寨》(17):竹头寨

黃文煥

《那庄,那寨》(17):竹头寨

黃任

竹頭寨深厚的文化底蘊,訴說著白雲黃氏的輝煌。

文/ 戴雲飛

圖 / 張培奮 葉俊忠 王益鵬等

end

《那庄,那寨》(17):竹头寨《那庄,那寨》(17):竹头寨

永泰莊寨既是南方民居防禦建築的奇葩,也是農耕社會家族聚落生存的記憶,還是傳統鄉紳文化彌足珍貴的載體。

《那庄,那寨》(17):竹头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