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攝影必知的基礎知識——景深

通常我們在剛接觸到攝影時,對於景深的理解可能會有些吃力。可能是新手,實踐少,概念又比較抽象,不易掌握。那什麼是景深呢?

景深的概念是指在攝影機鏡頭或其他成像器前沿能夠取得清晰圖像的成像所測定的被攝物體前後距離範圍。也許有不少人完全沒有聽說過這個概念,如果你理清了景深含義及用途,並把它運用到拍攝中,你就能拍出一些獨具特色的相片來,讓你的相片更受歡迎。

我們再把景深說得通俗一點,‍景深就是照片上圖像前後的清晰範圍。‍比如我們用相機拍攝一張人像相片時,對焦點是在人物身上,那所拍出的效果是人物清晰,而人物前後的景物也相對清晰,因此,前後的景物都是處於清晰的範圍內,也就是在景深範圍內。景深其實就是景物的清晰深淺度。這裡的前後相對比較清晰,是因為前後景物的清晰程度不如對焦點上的人物清晰,是可以接受的清晰程度。如圖:

初學攝影必知的基礎知識——景深

對焦在人物,前後都清晰

而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前面清晰後面模糊的相片,如人橡、花卉、小動物及小植物等等。畫面非常的賞心悅目,很清新,看了很舒服。如圖:

初學攝影必知的基礎知識——景深

對焦在人物,背景虛化

初學攝影必知的基礎知識——景深

對焦在人物,背景虛化

初學攝影必知的基礎知識——景深

主體蝴蝶清晰,背景虛化

這些照片所呈現的畫面效果是前面清晰後模糊,稱之為”淺景深”。主要的為了突出主體, 使相片的背景虛化及柔美,達到亮麗的畫面效果。

再看下圖:

初學攝影必知的基礎知識——景深

前景背景比較清晰

初學攝影必知的基礎知識——景深

前景背景比較清晰

從上圖可以知道,前景背景看上去比較清晰,稱為深景深或大景深。主要體現在風光拍攝,體現的是一種大場景。

那麼如何去控制相片景深呢?在攝影創作中,影響景深的主要有幾個主要因素:

1、拍攝時控制鏡頭光圈的大小

2、鏡頭焦距的長短

3、與被拍攝對象距離的遠近

4、相機感光元件的大小

除了第4項相機的本身之外,我們可以調整前3項項來改變景深效果。影響景深效果三個要素的具體關係如下。

1、鏡頭光圈大小與景深的關係

鏡頭光圈大小在景深的控制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它的基本原則是:光圈越大,景深越淺;光圈越小,景深越深。在拍攝距離固定不變的情況下,使用大光圈拍攝時,被攝體的前景清晰,後景模糊。而使用小光圈時,被攝體的前景和後景都是較清晰。如圖:

初學攝影必知的基礎知識——景深

大光圈,景深淺

初學攝影必知的基礎知識——景深

小光圈,大深景

2、鏡頭焦距的長短與景深的關係

基本原則是:鏡頭的焦距越長、景深越淺,鏡頭的焦距越短、景深越深。在光圈、快門都不變的情況下,拍攝同一個場景,使用長焦鏡頭會讓景深變淺。而使用廣角鏡時,景深就會變深。如圖:

初學攝影必知的基礎知識——景深

焦距長,景深淺

初學攝影必知的基礎知識——景深

焦距短,景深深

3、被拍攝對象距離的遠近與景深的關係

基本原則是:相機與拍攝對象距離越近,景深越淺;相機與拍攝對象景深越遠,景深越深。在光圈、快門、鏡頭焦距都不變的情況下,拍攝同一場景,離被攝體越近時,景深就會越淺。離被攝體越遠時,景深就會越深。如圖:

初學攝影必知的基礎知識——景深

圖上可以看出在光圈焦距等條件相同的條件下,攝距越近,景深越小;反之,景深越大。

通過上面三點可以得出景深的深淺,主要是由光圈、鏡頭焦距和拍攝距離來控制,因此在需要控制景深的拍攝場合中,我們就可以調整這些因素來拍出想要的照片。

在拍攝風光的場景時,我們通常利用深景深來表現整個畫面都清晰,使用小光圈來拍攝。光圈變小,快門速度就要相應的變低,這就需要使用三角腳架來穩定機身,這也是我們常常看到拍風景時會用到三角腳架的原因。

初學攝影必知的基礎知識——景深

大景深畫面

當我們在拍攝人像或要突出主題的作品時,一般利用淺景深的方式來拍攝,這樣就能使被攝體前後的景物變模糊,以突出主體。想要突出主體,就要使用淺景深的手法來表現。

初學攝影必知的基礎知識——景深

淺景深畫面

初學攝影必知的基礎知識——景深

淺景深畫面

初學攝影必知的基礎知識——景深

淺景深畫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