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四小龍,有的在崛起,有的在沒落

在上個世紀,經濟發展最耀眼的明星,莫過於亞洲四小龍。

指的就是四個位於西太平洋的經濟體: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以及新加坡。

四小龍都位於“儒家文化圈”內,有一批高素質的勞動力。

有相當類似的儒家文化背景。而勤勞、節儉、重視教育這些傳統觀念都有助於經濟發展。

亞洲四小龍,有的在崛起,有的在沒落

在1970年代之前,亞洲四小龍以農業和小型工廠的輕工業為主導。1960年代開始起步,1970-1990年代經濟高速發展。

它們利用西方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機會,吸引外國的資金和技術,利用本地廉價而良好的勞動力優勢,適時調整經濟發展策略,成為東亞和南亞繼日本後新興的已開發國家或地區。

亞洲四小龍,有的在崛起,有的在沒落

在發展策略上,亞洲四小龍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就是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產業,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經濟的騰飛。

​它們共同的發展路徑,以“東亞模式”引起全世界關注,也因此被稱為“亞洲四小龍”。

下圖為亞洲四小龍的歷年GDP變化圖:

亞洲四小龍,有的在崛起,有的在沒落

從圖中可以看出,在1970年經濟剛開始起飛的時候,香港和新加坡差不多,達到了世界平均發展水平。

臺灣和韓國都落後於世界平均水平,但是臺灣要高於韓國50%左右。

亞洲四小龍,有的在崛起,有的在沒落

在此後近50年的發展過程中,香港和新加坡一直差不多。但是從2000年之後,新加坡逐漸超過了香港。

臺灣在發展的前期,一直是壓著韓國的。但是也是從2000年之後,韓國經濟逐漸將臺灣拋在了後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