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誥命中這兩個字,道破了趙雲在蜀漢的地位

三國有“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黃八許九姜維”之說,這其中趙雲最惹人喜歡,史書記載其“身長八尺,姿顏雄偉”,喜穿白袍,騎白馬,拿銀槍,整個白袍將軍。其有三件事比較出名:

劉禪誥命中這兩個字,道破了趙雲在蜀漢的地位

首先是長坂坡,趙雲七進七出,斬殺曹營將領五十餘人,亂軍中救了後主劉禪,劉備感動之餘,曾將小阿斗扔到地上。

其次攻打漢中時,趙雲才真正上演過“空城計”,驚得劉備直呼“子龍一身都是膽。”後被封虎威將軍。

最後諸葛亮北伐,年近70歲高齡的趙雲,還毅然請戰,在馬謖失街亭導致全軍潰敗後,獨趙雲全軍退。

劉禪誥命中這兩個字,道破了趙雲在蜀漢的地位

在劉備稱“漢中王”,分封關張馬黃為前後左右四將軍,連魏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守衛漢中。而趙雲呢?只成為劉備大管家,掌管禁軍。關於這個問題,有人認為是跟三國魏晉的門閥士族制有關,趙雲布衣出身。但劉關張出身也不好,一個賣草鞋,一個賣肉,還有一個賣豆腐。

還有人認為趙雲性子耿直。劉備平定益州時,馬上決定分封土地,諸將默然,只有趙雲敢於直言,“益州人民,屢遭兵火,田宅皆空;今當歸還百姓,今安居夏業,民心方定,不宜奪之為私賞也。”最後劉備只得從之。

後眾文臣武將為求名求利,逼迫劉備稱帝時,趙雲又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霍去病原話)來反對。

劉禪誥命中這兩個字,道破了趙雲在蜀漢的地位

關羽“大意失荊州”後,劉備執意東征,連諸葛亮都不敢勸說,唯趙雲上諫,“漢賊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願以天下為重。”

且說出很有遠見的話,“國賊乃曹操,非孫權也。今曹丕篡漢,神人共怒。陛下可早圖關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討凶逆,則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若舍魏以伐吳,兵勢一交,豈能驟解。願陛下察之。”大致意思是,陛下不能因私廢公,應看清天下大勢,即曹丕篡漢,劉備以恢復漢室的旗號,乘勢舉兵進取關中,足以威懾曹魏,猶如當年劉邦一樣。

劉禪誥命中這兩個字,道破了趙雲在蜀漢的地位

儘管趙雲並沒得到公正待遇,但後人排蜀漢五虎將時,其赫然超過馬超列第三。三國志列傳也是關張馬黃趙並列。

還有一件更為奇特之事,劉禪登基後,直接諡關羽、張飛、黃忠、馬超為將軍。而趙雲死後,劉禪跟其老子一樣,沒有直接給諡。結果以姜維為首的群臣,強烈要求給趙雲諡號,史書有“大將軍姜維等議,以為……”

其後劉禪才發佈誥命,言“雲昔從先帝,功績既著,朕以幼衝,涉深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外議雲宜諡。”

劉禪誥命中這兩個字,道破了趙雲在蜀漢的地位

“外議”表明趙雲的諡號,並非後主劉禪直接給的,是蜀中文武大臣強烈要求的,由此可見趙雲在蜀漢軍民心中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