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離成功大概只差了……

許多人都知道《蒙娜麗莎的微笑》是達·芬奇代表作,但卻鮮有人知道他還是一個“博學家”,按照現在的話說就是“通才”,不僅涉及的領域之多,人家還在不同領域都享有盛名,不僅是一個畫家,還擅長雕塑、建築、音樂,甚至是數理化、天文等科目。

你離成功大概只差了……

甚至有評論家稱達芬奇的智商在人類排名前十!更重要的是,他不僅智商高,還很勤奮,保存下來的手稿大約有6000頁,而代價就是每天僅睡2個小時!

這種作息方法就被稱為“達芬奇睡眠法”,除了達芬奇,愛迪生、尼古拉特斯拉、丘吉爾的睡眠時間均不超過5小時,而你與他們的差距,大概就是一份時間安排表!

這個時間安排的差別是什麼?

達芬奇雖然每天僅睡2小時,但卻是將24小時均分為6個時間段,每個時間段休息20分鐘,這種睡眠習慣被稱為“多相睡眠模式”。

作為大眾的一員,我們多數人的睡覺時長為夜間8小時左右,如果沒有午睡的習慣,或是其他短暫的睡眠時間,則被稱為“單相睡眠模式”;若有午睡的習慣,則稱為“雙相睡眠模式”。

你離成功大概只差了……

與正常的睡眠時間相比,間隔式的小盹可以讓人在極短的時間內就進入深度睡眠,以及快速眼動期(REM睡眠)。

對於短睡眠提倡者來說,他們認為:深度睡眠和快速眼動期有利於他們調節情緒,並且也不會導致記憶力下降。而其他睡眠階段則是雞肋,可有可無的,與其浪費在睡眠上,不如多一些清醒的時間,以提高效率。

如何看自己是不是天選之人?

值得說的是,通過不足6小時的睡眠就能恢復精力,僅有不足5%的人能做到。研究發現,僅有1%至3%的人屬於天生的“短睡者”,他們只需要睡4、5個小時就能精力充沛。所以你和他們的差距,除了一張時間表,還要看你是否自帶天選之人的DNA!

你離成功大概只差了……

研究者發現:人體內一種名為“A BCC9”的基因會控制我們的睡眠時間,而這種基因曾被認為與心臟病、糖尿病有關。如果你不具備這種先天優勢,而是後天人為縮短睡覺時間,這種行為其實屬於自主剝奪睡眠。

多相睡眠的原理是縮短入睡期以及淺睡期,增加深度睡眠以及快速眼動期的時間。雖然現有研究發現,深層睡眠的作用有助於記憶力和體力的恢復。但這並不意味著淺層睡眠是無用的,這個階段的睡眠讓我們仍然保留身體的意識,覺察到身邊是否有危險,以便快速做出反應。

如何變為多相睡眠模式?

正如上文所言,睡眠不足對身體造成的傷害不可估量,人為的多相睡眠模式其實並不是一種值得提倡的生活方式,它只是當睡眠剝奪無法避免時臨時的解決方案。

1.循環漸進的調整

從包含核心夜間睡眠模式的方法來調整,逐步調整睡眠時長,以緩和睡眠剝奪的問題。

  • 如果你沒有午睡的習慣,建議從單相睡眠模式過渡到雙相睡眠模式,即增加約30分鐘的午睡時間。
  • 如果你屬於雙相睡眠模式,則縮短核心夜間睡眠時間。如凌晨1:00至凌晨4:30休息,到中午12:00時,休息90分鐘或3小時,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表來調整時間。這個階段需要保持3小時的睡眠,只是堅持一週再嘗試新的模式。
  • 過度到多相睡眠模式,根據自己的安排確定3小時核心睡眠,並安排3次打盹,每次時間為20分鐘,間隔約為5小時。如核心睡眠為凌晨1:00至凌晨4:00,則在9:00、14:00、21:00這三個時間段打盹20分鐘;或是23:00至2:00休息,在7:00、12:00、18:00打盹。
你離成功大概只差了……

2.消除核心夜間睡眠

這種睡眠模式的靈活性非常有限,需要嚴格準守,在嘗試之前建議考慮清楚,如自己是否吻合自己的工作、學習、家庭時間。

  • 每間隔4小時,休息20分鐘,將24小時均等分成6個時間段。如凌晨1:00、凌晨5:00、9:00、13:00、17:00、21:00休息20分鐘。

3.為多相睡眠模式做準備

從每個預定的短暫睡眠中獲得最大的益處。

  • 在打算小睡之前,避免電腦屏幕和明亮的燈光至少15分鐘。
  • 每天在同一時間打盹,這樣你的身體可以適應新的程序。
  • 設置鬧鐘,不要打盹。
  • 鬧鐘響起後立即起床。
  • 一醒來就打開燈。

如果在改變睡眠模式後,自己變得疲憊不堪,無法保存專注,這種狀態不僅會傷害自己,還可能造成嚴重事故,危害他人。因此,你需要慎重考慮是否仍需要堅持多相睡眠模式。

如果不顧自身生物鐘,強行換成多相睡眠的形式,容易影響身體健康,如會破壞人體的晝夜節律,導致身心疲倦、焦慮緊張,甚至出現認知障礙、記憶問題、免疫力下降等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