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专业=选未来!支招破解高考志愿填报选专业迷茫期

有的人选择专业凭兴趣,有的人选择专业期待高工资回报,有的人选择专业凭直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选择一个专业仅仅依据某一个标准是不够的,需要兼顾多个方面。

因为,当你选择一个专业的时候,需要把本专业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结合起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除了考虑自己喜欢、社会需求量大等方面外,还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一、

(1) 是否符合你的价值观

如果一份工作你父母很喜欢,也希望你能够报考跟这份工作相关的专业,将来从事这份职业,但是这个专业能够提供的回报并不是你看重的。那么,不建议你进行选择。

(2) 是否能够持续提升你的能力

如果这个专业你很喜欢,工作也能够给你提供自己需要的回报,但是如果缺乏锻炼的机会,工作多年后年龄增加了,能力却没有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而提高,那么这种岁月就是一把杀猪刀。

有一句话说:“我们的能力不足,无法亲自上场,只能做些摇旗呐喊的工作。”如果就读某个专业毕业多年后依然做着摇旗呐喊的工作,恐怕接下来连摇旗呐喊的工作都不好找了。

就读什么专业,选择什么工作,这是人生的大事,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能够提升自己能力的专业或工作呢?

(3)是否能够一步步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我们每一个大学生和职场人士,对于未来都是有盼头的,高中时,我们的目标是考大学,大学时我们的目标分成了两块——升学或就业,有的人目标非常明确,考XX大学XX专业的研究生,工作3年当上部门经理,工作5年当总监、工作7-10年自己创业当老板等等;有的人目标比较笼统,比如多挣钱;有的人目标摇摆不定,今天想做技术,明天想转产品……

有一句话说,成功的路上并不拥堵,因为坚持到底的人太少。同样,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很多人都是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多年后还是原地踏步。

所以,我们需要从选择专业开始,让专业的学习成为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铺路石;第一份工作的积累成为第二份工作的助推器;每一步的转身都是华丽丽的。

二、

尽早转换不适合的专业

前天,一个我曾经辅导过的大二学生小悠给我打电话,这学生,对所学的财务管理专业实在提不起兴趣,因为这是他妈妈建议报考的专业,妈妈希望他将来能跟自己一样做一个财务经理。经过长时间的挣扎,他决定从现在开始,专心备考硕士研究生,报考酒店管理专业。

英国政治家莫尔说过:“人生中最困难者,莫过于选择。” 可见,选择是一个艰难的取舍过程,早一天作出适合的选择,就早一天得到收获。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的:“如果你能成功地选择劳动,并把自己的全部精神灌注到它里面去,那么幸福就会找到你。选择专业也是如此。选择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并全身心投入其中,你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每一位大学生请扪心自问:如果你发现自己不适合就读现在的专业,你会换个专业考研或者在大学期间申请换专业吗?

在生涯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们接触到很多大学生和职场人士,他们有的人工作后报考在职研究生,修学第二专业,有的人每年用五分之一的收入投入到培训班中,有的人努力到知名企业去锻炼自己,提高身价……总而言之,大家都想扩充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不断地增值。

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不管是在学校还是走上工作岗位,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程度的困境:

大一学生——委屈难受,大多数学生不喜欢所学的专业,又无法转到合适的专业。

大二学生——逃避现实,专业课程马马虎虎学,抓紧时间干点别的。

大三学生——得过且过,过一天算一天,不考虑那么多。

大四学生——不知所往,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被推上社会找工作。

工作第1-2年——晕头转向,无法适应工作,要么经常跳槽,要么逃避工作。

工作第3-5年——差距拉大,发现同龄人已经升职加薪,自己却原地踏步。

工作第7-8年——危机重重,发现自己临近30岁,面临被裁员。

工作第10年——略有所悟,意识到必须改变自己,否则将被社会淘汰。

所以,尽早转换不适合的专业,尽早为就业找到一个适合的方向,否则,等到工作的那一天,你还没有什么准备的话,就可能一步步看着自己的同龄人晋升、加薪、创业、收获,而这些都不关自己什么事儿。

三、

方法总比困难多

在小悠读大一的时候,我们去他们学校举办为期一周的大学生生涯体验周活动,我听到他抱怨自己的专业,比如专业课上的数字、报表枯燥乏味,上课令人瞌睡,下课令人陶醉,作业、考试都是草草应对。我问他:“你考虑过换专业吗?”他一脸愁云:“没希望,就那么几个名额,挤都挤不进。”

“你为什么不考虑复读或者换个专业考研呢?”

“复读又浪费一年的时间,考研也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他坚定地说。

复读浪费时间?考研不是最好的选择?那你现在整天不好好上课、学习,光知道抱怨,有个啥用呢?不是更浪费时间吗?为什么没有想办法去探索自己喜欢什么专业呢?是不知道怎么探索还是找不到呢?

你想让天下掉下馅饼,一个个好专业不请自来。你还在做美梦吗?

别找借口了,你该想想办法了,当一个人不想做一件事的时候,他想到的是借口,当一个人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想到的是方法。

小悠像被冰雹砸到头顶了,一下子被我的几句话点醒了。

他充满疑惑的眼神突然明亮起来,“那我怎么探索自己适合的专业呢?”

你长这么大,有没有遇到什么事情让你自然而然地投入其中而忘记了时间呢?你仔细地回忆一下。

他发出“嗯、嗯、嗯”的声音开始进入思考的状态,嘴里喃喃自语“让我好好想想”。

还真有噢,我高考结束后,参加了一个国际游学班,我在酒店住了半个月,我对酒店的兴趣超过了对游学的兴趣。

我记得我们在办理酒店入住手续的时候,我看到旁边有一个客人是用别的公司名称进行酒店预订,前台发现他的身份信息对不上,直接对客人说,没有这个名字,我心想怎么会这样?这可怎么办呢?

我倒是想看看前台怎么处理,我发现前台跟她的上级打电话确认、沟通,她的上级又给那个公司的人打电话,最后解决了,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在想如果是我会怎么处理。

在餐厅,有个客人投诉说自己菜里有头发,然后找服务员理论,他们谁都不服谁,结果把经理叫来了,经理给他免费换了一个菜。我觉得如果我能够以理服人地解决这些问题,肯定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这种跟人打交道,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的工作非常吸引我。

有的人喜欢跟人打交道,就是对帮助他人、服务他人、关爱他人有兴趣;有的人喜欢跟物打交道,就是对机器、工具、动植物和材料有兴趣,有的人喜欢跟数据打交道,就是对事实、数字、文档和业务流程感兴趣;有的人喜欢跟思想打交道,就是对知识、想法、理论有兴趣。

而你是第一个类型。现在你打算换专业报考硕士研究生,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目前的专业却是妈妈的建议。所以,报考酒店管理专业符合你的兴趣、价值观,怎么在以后的工作中提升能力和实现个人目标还需要你不断探索。

什么专业适合自己?它是你喜欢的,符合你的价值观,能够帮助你成长,能够实现自己一个个小目标。符合这些条件,就是适合的选择了。

不过,适合也不是绝对的,现实中没有完全适合谁的专业和职业,对于严于律己的人,哪怕目前的专业不适合自己,也会好好学习,并探索自己理想的专业与职业。对于放纵自己的人,哪怕做了自己适合的工作,他们也是得过且过。

所以,先要悦纳自己目前的专业,感恩学校给予自己的学习机会;再放下对专业的成见,带着好奇心去学习,没准会有新收获;接着还需要不断地剖析自己、完善自我、与时俱进,找到专业、职业与自我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