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你高考那年的錄取率嗎?(1977~2015年)

知道你高考那年的录取率吗?(1977~2015年)

知道你高考那年的錄取率嗎?

一起來看看吧!

知道你高考那年的录取率吗?(1977~2015年)

全國1977~2015年參加高考人數和錄取率

知道你高考那年的录取率吗?(1977~2015年)知道你高考那年的录取率吗?(1977~2015年)
知道你高考那年的录取率吗?(1977~2015年)

有人說:這種考試製度不可取。

也有人說:高考不是最完美的制度,但是是中國當下最公平的制度。高考有缺陷,但至少是底層子女往上走最公平的途徑,如果沒有高考,許多寒門子弟只能待在社會最底層。

事實,確實是如此嗎?

萬惡的考試製度,卻讓寒門終於能出貴子

最早的拼爹是古時的“世卿世祿”,特別講究投胎技術,直到隋朝建立了科舉考試製度,布衣草民才有了綾羅加身的可能。詩人孟郊四十六歲及第登科,曾作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喜極!而比孟郊更痴的是范進,瘋了!莫笑古人,如果還有另一條羊腸小道可以安身立命,誰會這般痴?

君曾記否?還有另外一種世襲現象,接班制度,直到80年代中期才廢止。何為接班,就是不管你痴呆聾啞,都能名正言順地頂替父輩公職端上鐵飯碗。這為多少寒門關上了登堂之門,又為多少二代架起了通天之梯啊!

如果你出身微寒朝中無人,別不承認,恢復高考讓你獲得了唯一的選拔公平!也不要迷戀什麼逆襲,說黃光裕也能登上富豪榜,說二人傳也能唱紅小瀋陽。黃光裕初中肄業隨長兄北上謀生,小瀋陽從小輟學隨母親幫人哭喪,誰懂少年奔波之苦?是的,寒門依然可以出貴子,但你要跋涉多久,才能逃出你的窮山惡水?

你十指不沾泥,

就不知道跳出農門有多重要

“跳農門”曾是幾代人的勵志名詞,你若十指不沾泥你就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多人如過江之鯽,想要逃離花香鳥語的鄉土。我們總喜歡以詩人的情懷,把鄉村吟誦成久違的山水田園。但那裡絕不只有《山楂樹之戀》裡的清靜安閒,還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餵豬放牛打穀割麥啊……

考試不是人生必過的橋,卻省了你趟水過河的苦

席慕蓉說:“生命是一條奔流不息的河,我們都是那個過河的人。”連沾了仙氣的詩人也坦承,我們有不可不渡的河,有不得不去的彼岸。凡夫俗子更要細細思量,人生如渡,怎樣過河?當然,我們不鼓吹考試就能普渡眾生抵達一切。可是,考試雖不是人生必過的橋,但它省了你趟水過河的苦,不是嗎?

素質教育,是窮孩子更加買不起的船票

今年二月,年僅13歲的柳博身著闊氣的阿瑪尼西裝列席深圳政協會議,他那又紅又專精緻無瑕的小閱歷,再次引發了人們對於教育公平的焦慮。這個“阿瑪尼少年”的提案是:繼續推進教育改革,全民關注素質教育,不要讓一張卷子決定我們的未來……

後來,連篇累牘的報道幫我們拼齊了這個完美少年的成長秘密——柳博的媽媽全職帶娃,送他去各類高大上的培訓班,演藝、形體、畫畫、鋼琴、舞蹈、主持無一遺漏……而同樣是13歲,在千里之外的鄭州,龍龍已經因貧輟學,每日拾荒養家。

我們不仇富不欺窮,只想說素質教育是窮孩子更加買不起的船票!人家有富爸爸,兩歲學禮儀,三歲學外語,四歲學鋼琴;週五音樂會,週六植物園,週日美術館,外加每年一次海外遊學。這份氣定神閒,寒門豈能有?而在四川大涼山,懸崖村的孩子們每天要花幾個小時攀爬藤梯,連上學的路都要搏命穿越,更遑論素質教育!

如果你無法為孩子包辦未來,就教他順應吧

近年,關於應試教育的雞湯和狗血都很多。某報刊上有某教授闊論高考無用,那文章真叫個氣吞山河啊!難道他家的孩子,上完高中真的不考大學了嗎?要我說,登高一呼當然爽,誰的骨子裡不是英勇鬥士?只是,生如蟻的我們,不得不被環境馴養。一個無法為孩子包辦未來的父母,除了教會他改變所能改變的,還要讓他懂得順應所不能改變的。要不然,你還能怎樣,扛著獵獵大旗獨自放棄考試嗎?

尤其,當你只是個寒門子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