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歲仍帶兵平叛的儒將,造出明朝最先進武器,卻間接死於文人之嘴

在中國古代,為了表達殺敵之心,經常把一些標誌性地點融入於詩句之中,例如:“不破樓蘭誓不還”;“封狼居胥,勒石燕然”;“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等等,而在賀蘭山上有著這麼一塊石碑,雖然經過了幾百年的歲月,但是上面的字跡依然清楚地寫著:老夫功成身退,但求痛苦,殺伐已盡,千里不留名。石碑上的這個人就是明朝大名鼎鼎三尚書之一的葉夢熊。

62歲仍帶兵平叛的儒將,造出明朝最先進武器,卻間接死於文人之嘴

葉夢熊從小聰慧,通過寒窗十五載,終於中舉,考中進士。入朝為官後,葉夢熊一直把百姓利益放在首位,但沒有因此一下子平步青雲,17年的歷練,走過半個大明疆土,收穫了大量的民心卻沒有收穫官運。

熟悉明朝歷史的都知道,明朝東林文官集勢力強大,武將在當時的地位並沒有那麼高,葉夢熊一個文官不僅沒有順勢跟隨東林黨派,還慢慢走向了武官的道路。在他計誅天堂山巨寇之後,皇帝也才注意到了他的軍事才能。

萬曆二十年,寧夏副總兵韃靼人哱拜與巡撫黨馨矛盾頗深,後來哱拜居然殺了黨馨,欲在寧夏自立為王。哱拜率大軍壓境,滿朝文武竟然沒有一人願意站出來,就在這種窘迫的時候,62歲的葉夢熊站了出來。

62歲仍帶兵平叛的儒將,造出明朝最先進武器,卻間接死於文人之嘴

葉夢熊雖然文官出身,但並不是只會紙上談兵。他先是用水淹城,再後火炮襲擊,甚至還寫詩挑撥離間,最終大破叛軍。哱拜不敵,向葉夢熊投降,葉夢熊覺得養俘虜不僅浪費軍費而且還恐生事端,便決定不受降,哱拜叛軍盡數被殺。

誅殺叛軍,與儒家道德理念不符,這次決策卻給葉夢熊埋下了禍根。葉夢熊班師回朝後,皇帝為其擺慶功宴,而不少文臣們卻跳出來了,指責葉夢熊“貪功殺降,有失天和”,葉夢熊酒入三分,大罵敵軍來了,你們慫,現在叛軍已滅,你們卻出來扯道義,還作詩諷刺指責的文臣。

62歲仍帶兵平叛的儒將,造出明朝最先進武器,卻間接死於文人之嘴

萬曆二十一年,葉夢熊看破官場的黑暗腐敗、結黨營私,於是告老還鄉。萬曆皇帝不僅沒有同意,還晉升葉夢熊為南京兵部尚書,後又加封為南京工部尚書,加授太子太保。

然而文臣們依然不肯作罷,葉夢熊被弄得身心疲憊,最後竟然被逼得抗旨返鄉養老。期間,萬曆皇帝仍派大臣請葉夢熊出山復職,葉夢熊都沒有答應。

62歲仍帶兵平叛的儒將,造出明朝最先進武器,卻間接死於文人之嘴

萬曆二十五年,面對皇帝的多次好意,葉夢熊說道:“受國深恩,捐軀莫報”,67歲的葉夢熊決心赴職,出門之際居然倒身再也沒有起來。消息傳入宮中,萬曆皇帝傷心欲絕,下旨為其造墓於西湖猶龍山。

62歲仍帶兵平叛的儒將,造出明朝最先進武器,卻間接死於文人之嘴

葉夢熊雖然走了,但是他為官期間發明的遠程攻擊的神器“葉公神銃”,仍然保衛著大明王朝,先進的技術使得“葉公神銃”成為當時世界最先進的火器,被廣泛應用於大明的邊關重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