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險報告顯示,發展指數有所提升,但居民重健康輕保障

健康險報告顯示,發展指數有所提升,但居民重健康輕保障

近年來,保險公司爭相推出“百萬醫療”爆款產品,在“保險姓保”的監管導向之下,商業健康險似乎又再次站上風口。然而,從商業健康險的過往經營數據來看,其盈利能力並不樂觀。那麼,商業健康險是不是隻能賠本賺吆喝?它的出路又在哪?

6月7日,中保協在京正式發佈《2018中國商業健康保險發展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該研究項目由太保壽險承辦,選取了36個大中城市,對其20至54歲的居民進行了調研,通過對商業健康險行業發展進行系統性調查,對相關指標進行數字化測量,從而衡量國民對健康與保障的認知度、充足度與規劃度,併為商業健康險未來的發展提供數據支持和建議。

根據報告,2018中國商業健康險發展指數為63.0,與2017年(60.6)相比有所提升,但整體發展處於基礎水平。同時,我國居民更加重視健康,但忽視了健康險的保障作用。因此,商業健康險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在商業健康險的供給方面,報告指出,我國健康險近年來發展較快,但其經營仍受制於醫療健康市場壞境和相關數據獲取。

目前,除了產品本身的供給,配套服務方面也存在較大缺口。

此外,報告給出了促進商業健康險發展的建議,包括從政府層面搭建行業健康醫療數據平臺;險企為客戶提供集“防治保”於一體的健康服務等。

『慧保天下』將報告的核心內容整理如下:

居民重健康、輕保障現象明顯,商業健康險發展指數提升空間巨大

整體來看,我國健康險發展指數程上升趨勢,但仍處於基礎水平,與此同時,我國居民目前較為重視個人健康,但往往忽視了健康險的保障作用。因此,商業健康險仍然有較大發展空間。

根據報告,2018中國商業健康保險發展指數得分為63.0,與2017年(60.6)相比略有提升,但仍處於基礎水平。而健康健康險發展指數主要由兩個維度來衡量——健康維度(包括健康觀念認知、個人健康水平、健康生活規劃等指標)和保障維度(包括商業健康險觀念認知、保障水平、配置意願等指標)。數據顯示,2018年健康維度為72.9,而保障維度只有53.4。

健康險報告顯示,發展指數有所提升,但居民重健康輕保障

從性別來看,女性明顯更重視健康。不論在健康維度還是保障維度,女性得分都高於男性,尤其在健康規劃度方面,女性比男性高出12.9分。

健康險報告顯示,發展指數有所提升,但居民重健康輕保障

從地域角度看,華中和東南沿海地區得分整體更高。其中,華中地區居民健康充足度表現最佳;而華南地區健康認知度、健康規劃度、保障認知度指標得分均最高。

從收入角度來看,商業健康保險發展指數表現隨收入增加總體呈上升趨勢,或與高收入帶來的高保障水平有關。

健康險報告顯示,發展指數有所提升,但居民重健康輕保障

從年齡段來看,“80後”不論是健康維度還是保障維度都整體優於其他群體。報告指出,80後更傾向於藉助移動互聯媒介、醫療專業人士建議等渠道來獲得更新更專業的健康訊息,並且更願意為商業保險公司提供的健康服務支付更高的額外費用。

健康險報告顯示,發展指數有所提升,但居民重健康輕保障

從所有制看,外商/港澳臺企業員工商業健康保險發展指數最高(67.5),無單位個人商業健康保險發展指數最低(56.9)。或因外商/港澳臺企業福利制度特點、管理規範化標準化程度以及企業風險防範意識等方面表現的差異所致,如外商/港澳臺企業為員工提供醫療保險(82.9%)和重疾險(65.9%)的比例遠高於其他所有制企業。

健康險報告顯示,發展指數有所提升,但居民重健康輕保障

醫療健康市場環境及相關數據獲取是健康險發展的兩大阻礙

儘管近兩年“百萬醫療”產品有了爆發式的增長,但過往的虧損和隨之而來的投訴率上升不得不引起重視,現階段的需求缺口和未來的發展方向仍值得探究。

根據報告的調研結果,目前商業健康險的發展瓶頸於醫療健康市場壞境和相關數據獲取。在產品供給方面,接受調研的28家保險公司中有近八成認為當前商業健康保險產品供給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除了產品本身的供給,配套服務方面也存在較大缺口。根據報告,儘管高達85.7%的商業保險公司反饋提供健康管理服務,但近四成已購買健康險的受訪人群表示從未享受過由商業保險公司提供的各項健康險服務。

報告顯示,受調研的險企未來在健康險產品的投放將側重於重大疾病給付保障、住院醫療費用補償和醫保目錄外自費藥費用補償三個方面;同時,在配套的健康管理服務上,“藉助APP進行健康飲食管理”、“導醫服務與重疾綠色通道”、“使用可穿戴設備監控相關指標”是計劃未來供給的重點。

打通數據獲取障礙,構建健康產業生態是關鍵

由於涉及醫療、健康等民生問題,商業健康險的良好發展與政策、保險公司、企業和廣大居民都有著密切的關聯。為此,報告根據調研結果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在數據獲取方面,政府應當從政策上支持商保公司使用脫敏後的健康醫療數據服務於大病保險、補充醫保、精準扶貧等業務以及社保商保一站式理賠服務。同時,搭建行業健康醫療數據平臺,積累包括醫療保障數據與商業健康保險理賠及服務數據等的大數據,在充分保障公民個人隱私的前提下,推動保險公司與醫療及其他相關行業數據互聯互通。

在產品和服務供給方面,保險公司應當整合醫療衛生資源、健康服務資源、藥品和信息、患者健康需求,同時,聯結健康管理產業上下游主體,構建較完整健康生態圈,從而,在財務補償之外,為客戶提供集“防治保”於一體的健康服務。

此外,保險公司還應做好公眾健康教育及相關健康險產品的宣傳工作,讓居民在重視健康的同時,也能提升風險管理和保障意識,從而為家庭構建較為完備的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