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勢進軍保險業,亞馬遜成保險公司噩夢?

強勢進軍保險業,亞馬遜成保險公司噩夢?

在許多保險公司還在爭論是否要引進新技術、更新老舊得資訊設備、調整組織架構及精簡人力時,亞馬遜早就在網路、雲端運算、人工智能、物聯網、行動科技等技術應用領先業界,且落實於產品銷售及顧客體驗上,這些競爭優勢將帶給傳統保險業者巨大的威脅。實際上,從今年以來,亞馬遜在保險業的種種動作已經暴露了其在該領域的勃勃雄心。

1200萬美元投資印度保險創企

就在不久前,亞馬遜1200萬美元投資印度保險創企Acko的消息,意圖打開印度保險市場。而引發熱議的是,亞馬遜不僅會發布Acko的金融產品,還將參與其開發階段。想知道為什麼亞馬遜對Acko以及整個保險行業感興趣?

其未盡之意是,亞馬遜也想要利用創新型,定製化的保險產品,來挖掘保險科技領域的巨大潛力,據報道,目前印度具有900億盧布的市場空間。而且,印度的保險的滲透率較低,市場銷售仍舊依靠政策推動,稅收激勵和強制性購買。也正因此,只要用互聯網稍加改善,就可以提升體驗。

亞馬遜的目標是將Acko打造成印度版的“眾安”,阿里巴巴是為數不多的能讓亞馬遜人睡不著覺的競爭者。當亞馬遜進軍亞洲進行保險科技佈局時,眾安也是其必須面對的對手。

阿里和眾安,代表了電商和保險的結合,這也是亞馬遜保險科技的命門所在。在亞馬遜看來,眾安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為它利用了阿里巴巴和其他互聯網巨頭共享的匿名數據,為電子商務市場的客戶提供全新的具有吸引力的保險產品。比如,退貨運費險。

類似地,Acko可以利用消費者在亞馬遜上的購物習慣,為其推薦相應的保險產品。例如,經常購買嬰兒用品的買家可能會被兜售健康險或兒童保障計劃,而寵物保險則可以交叉銷售給那些購買寵物產品的人。

進軍家庭保險引恐慌

昨日,根據The Information的報道,亞馬遜已在“考慮提供房屋保險業務,以此作為其機器人及其他家居互聯設備開發工作的分支”,基本想法是機器人及其他智能設備可被用於監控起火和盜竊等威脅,從而使得提供較低的保費成為可能。

事實上,亞馬遜要進軍家庭保險是有跡可循的,因為其已經成為了許多家庭的主要服務提供者。截至2017年9月,全美國有付費的Prime尊榮會員數預估有9,000萬戶,約佔全美家戶數1.26億戶中的71%,滲透率非常高。

強勢進軍保險業,亞馬遜成保險公司噩夢?

而其推出的智能家居語音設備Echo也逐漸在保險業發揮價值。保險公司Grange Insurance推出了一項服務,用戶通過該應用,可以聯繫上當地的獨立代理人,每天收聽一條保險小知識,以及瞭解Grange旗下的家財險、車險、商業險以及壽險業務。

可以說,應用這項技術,使得未來的保險商品的設計與銷售,無論是自行開發,或是與其他合作伙伴策略聯盟,都將以科技導向並結合智慧居家技術為基礎來發展。

傳統保險公司的噩夢?

保險公司的恐慌並不是杞人憂天,亞馬遜進軍互聯網保險有著天然的優勢。對於傳統保險公司,其可能帶來的噩夢是:

亞馬遜服務至上,提升客戶價值的理念將成為其殺手鐧,調查顯示,願意在亞馬遜網上購買汽車保險者:一般客戶約佔45%/Amazon Prime會員約佔49%;願意在亞馬遜網上購買壽險者:一般客戶約佔38%/Amazon Prime會員約佔43%;願意在亞馬遜網上購買醫療保險者:一般客戶約佔36%/Amazon Prime會員約佔42%。

對於保險業一向給人留下糟糕體驗的印象,這樣的數據已經十分漂亮,可見其在用戶心目中的品牌認可度極高。因此,擁有龐大且忠誠度高的客戶群,對於亞馬遜未來跨售保險商品時,比新創業者及現有保險業者擁有更低的獲客成本。更重要的是,流量入口全部掌握在亞馬遜手上,保險公司將不再能和客戶建立直通的聯繫。如若成真,保險公司將被降級成單純的風險分銷商,位於後臺,失去了主動權。

在貨運險以及延長保修期這類保險或類保險產品中,電商平臺佔據這流量入口,因此也可以掌握著絕對主動權。相信亞馬遜未來的保險佈局依然會以電商平臺和流量為基礎進行擴展,並且逐步培養客戶的購險習慣。

當積累了足夠多的電商類保險客戶後,亞馬遜或許將會進一步進軍傳統保險業務領域。彼時,有可能是量變引發質變,亞馬遜強勢重塑壽險和財險體驗;也有可能像谷歌一樣,水土不服、專業經驗匱乏,鎩羽而歸,導致版圖擴張受阻。

結果未知,但或許以提供優秀客戶體驗為終極目標的亞馬遜,真能通過進軍保險來改善客戶的保險體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