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新韻是什麼意思?

快樂之旅ZOUYE

如果我們讀到一首格律詩詞,其標明是“新韻”,則表明,此詩詞參照的用韻標準是《中華新韻》。

《中華新韻》是中國詩詞學會於2010年發佈的韻書,相對於《平水韻》的106韻部,其將韻部大幅縮減至14部,並根據普通話讀音,只分平仄,不辨入聲。故也取消了入聲韻部。

針對眾人質疑,中華詩詞學會提出了:倡今知古,雙軌並行;今不妨古,寬不礙嚴。的口號。即在詩詞創作中,既可以採用《平水韻》,也可以採用《中華新韻》。但要注意的是,如果採用《中華新韻》,要在作品中標註是用新韻。

還要注意的一點是,在平仄格律上,兩者也不能混用。意思是,如果你依的是《平水韻》,那麼在平仄區分上,你就要依中古音,例如要保留入聲字。如是依《中華新韻》,則要依現代漢語的普通話音。例如要依入派三聲,不能有入聲字音。而一些要求押入聲韻的詞,也就只能依《平水韻》了。

最後再說一句。《中華新韻》是一將韻部分為14部的韻書。其概念,並不是單純地說,漢語拼音同韻母就同韻,或者順口即同韻。依今韻創作詩詞,仍是要先看看韻表的。


風流三學士

詩詞的韻,是指詩詞每句末,都採用韻母相同、或近似的字,業內稱為韻腳。比如:鐵嶺絕巖,林木叢生,暴雨狂風,荒原水畔戰馬鳴…(摘自李兆麟將軍【露營之歌】)其中的生、風、鳴就是韻腳,(韻母相同或近似)。

因為中國地域遼闊,方言眾多,各地語言差別很大,每個朝代只能以流行最廣泛的語言(官話)的讀音為依據,來制定音韻的標準。而語言又是動態的,時刻都在產生改變。年代一久,原來制訂的音韻標準,必定不合時宜。因此,音韻的標準,也會隨著語言的改變而重新修訂。

從隋朝的【切韻】到唐的【廣韻】,再到宋末的【平水韻】、【韻府群玉】,元朝的【中原音韻】,明朝的【洪武正韻】、到清康熙年間制定的【佩文詩韻】。每個朝代都會根據自已的“官話”的讀音重修音韻。這是詩詞發展的必然規律,是社會、文化發展的正當需求。

2005年,中華詩詞學會推出了以普通話語為依據的【中華新韻】。新韻具有科學、簡捷、規律性強、方便使用的優奌。結束了詩詞作者,使用幾百年前的、嚴重乖離時音的【平水韻】又無可替代的尷尬局面。但是,考慮到:有些人已經習慣使用【平水韻】,寫詩填詞又不是普羅大眾的“剛性”需求。故並未強制推廣,而是採用新、舊韻“雙軌並行”的方針,今不妨古、寬不礙嚴。

但是,從發展來看,創作詩詞,使用【中華新韻】,已是大勢所趨、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也是詩詞作品,能夠為廣大讀者群體欣賞、歡迎的必由之路。



橡木桶619557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