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葛這村景點真多:陘山地質公園、“勞改”場遺址、老婆頂石頭

陘山地質公園、車站舊址、“勞改”場遺址、許昌第一條鐵路、子產墓、老婆頂石頭、臥虎石、防空洞……

長葛這村景點真多:陘山地質公園、“勞改”場遺址、老婆頂石頭

榆林村處於長葛、新鄭、禹州三縣交界處,由於山路崎嶇、土地貧瘠、環境閉塞等,榆林以前經濟社會發展滯後,曾經是省級貧困村。

後河鎮榆林村,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記載著紅石腳下的枯榮變化。

之於榆林,似乎就是一座民俗博物館,一棵老樹就是一道山村記憶,一座老房就是一段流淌歲月……

榆林由來

“無論是哪種說法,都說明了榆林村有著悠久豐富的人文內涵。”

長葛這村景點真多:陘山地質公園、“勞改”場遺址、老婆頂石頭

2017年森源集團先後投資800多萬元,為榆林村重建了村委大院,建設了總面積達5000平方米的便民服務中心。

“榆林村轄榆林、馮家門、鄭家門3個自然村,11個村民小組。”榆林村黨支部書記張軍偉介紹,榆林歷史悠久,村名與一代先賢陳寔有關。

史載晚年的陳寔隱居於小洪河上游,相傳當時陘山南麓山民為生活所迫,常常越過洪河到此採集竹葉竹枝,製作蓑衣,也叫雨淋兒。

陳公不予禁止,且時常為山民安排茶水或便飯。為方便山民,解決天冷時過河之苦,陳公在洪河之上架起石橋一座,後人稱其陳公橋(今存遺址)。

橋架成以後,陘山南麓採集竹葉的山民越來越多,而製作的雨淋兒除自己使用外也維持了生計。山民為報答陳公恩德,便以賴以生存的“雨淋”作為自己的村名,即今天的榆林村。

“還有一種說法是當年陳公面對災年和年年春荒的饑民,知道榆錢、榆葉、榆皮均可食用度荒,因此他引進榆錢遍撒山坡,後來這成片的榆樹林確實解決了這一代山民的春荒。”張軍偉說。

“為報答陳寔,紀念賴以生存的榆樹林,鄉民以此為村名。”張軍偉說,不過無論是哪種說法,都說明了榆林村有著悠久豐富的人文內涵。

省級貧困村脫貧

依託國家扶貧政策、美麗鄉村項目建設、森源集團幫扶等,2016年榆林村整村脫貧

“由於處於長葛、新鄭、禹州三縣交界處,山路崎嶇、土地貧瘠、環境閉塞等,榆林經濟社會發展滯後,曾經是省級貧困村。”張軍偉說,現在村裡還有不少紅石築的院落和房子,都記錄著村子貧瘠的過往。

“為消除貧困,我們緊跟國家扶貧政策,通過產業扶貧、教育扶貧、生態扶貧等途徑,讓村民收入得到提高。”張軍偉說,2015年以來,村裡先後為14個貧困戶19人辦理了低保,為一個貧困戶辦理了五保,為5個貧困戶進行了危房改造,還為4戶群眾落實了教育扶貧政策。

榆林村脫貧由“輸血”變“造血”,實施就業扶貧。森源集團在榆林村創辦“扶貧工廠”——高強電瓷有限公司,村裡困難戶可以在這裡上班。森源集團董事長楚金甫表示,把該公司的利潤全部捐獻出來,設立榆林發展基金,用於教育資助、提升榆林基礎設施。

“扶貧工廠”按照村民的實際情況,給李改平、高慧芳等安排了合適的活兒,給趙進保、楚耀欣等安排了制泥的工種,給馮有合等安排了廚師等工作。

2007年10月森源集團捐資610萬興建了榆林森源希望學校,2016年10月森源集團又投資800多萬元,進行學校二期工程建設。

“為讓村裡孩子能上學、上好學,2007年10月森源集團捐資610萬興建了榆林森源希望學校,2011年學校成功申報九年一貫制學校,2016年10月森源集團又投資800多萬元,進行學校二期工程建設,包括學校報告廳、宿舍樓、餐廳等。截至目前,榆林希望學校佔地面積已達27500 平方米,建築面積7500平方米,可容納學生500多人。”張軍偉介紹。

除了硬件支持,從2009年以來森源集團還成立了“榆林森源希望學校基金會”,每年都對本校優秀老師、優秀學生、以及本校畢業後考入大學的新生進行獎勵,對在本校或本校畢業後在各類學校學習的特困學生進行救助,如今累計發放各類獎助學金400多萬元。

長葛這村景點真多:陘山地質公園、“勞改”場遺址、老婆頂石頭

便民綜合服務中心包括黨建、基層黨風政風監督、紅石•溫暖屋、照料中心等十大功能。

長葛這村景點真多:陘山地質公園、“勞改”場遺址、老婆頂石頭

榆林村離市區較遠,周圍沒有大型超市,村民購物很不方便。為此榆林村黨支部專門騰出兩間村室,設立農村淘寶超市。

2017年森源集團還先後投資800多萬元,為榆林村重建了黨支部、村委會大院,建設了總面積達5000平方米的便民服務中心。

榆林村離市區較遠,周圍沒有大型超市,村民購物很不方便。為此榆林村黨支部專門騰出兩間村室,設立農村淘寶超市。

2017年榆林村爭取上級項目多個,涉及道路、綠化、安全飲水、美麗鄉村等各個方面,如今的榆林村容村民大變樣:有完善的文化設施、健身設施,各條主街道兩側按照有風電互補路燈,村裡栽著桂花等綠化樹4000多株,修整、美化的牆體達3000平方米。

今年,榆林村抓住春季植樹大好時節,種植紅葉李、國槐、百日紅、紅葉石楠等3000多株,栽植草皮3000平方米,對村內紅石廣場、裕園、柳園等遊園和荒宅進行了高標準的綠化,全村遊園達到7個,村民出門100米就能到達一個遊園,百米遊園圈已形成。

旅遊開發

“陘山旅遊資源開發不僅給榆林村提供大量就業機會,還會帶動周邊村子發展,可以說榆林村正在美麗、富裕、文明的大道上闊步向前!”

長葛這村景點真多:陘山地質公園、“勞改”場遺址、老婆頂石頭

長葛這村景點真多:陘山地質公園、“勞改”場遺址、老婆頂石頭

榆林因紅石而生,火車以紅石為路,葛天氏以石為鼓,子產以紅石為墓,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是榆林秀美端莊的底色,紅石村落與紅石山相映成趣。

作為陘山腳下許昌第一條鐵路穿越的中原紅石第一村,榆林村旅遊資源豐富。先說陘山,陘山屬伏牛山系嵩山餘脈,山體呈東面至西北走向,長25公里,寬15公里,主峰海拔329.7米,是典型的紅石地質地貌,是豫中平原一道天然的生態屏障和罕見的山體景觀。

“陘山紅石地質公園PM值相當低,一流的清新空氣、負氧離子,讓每個遊客都能享受到免費的‘洗肺’之旅。”張軍偉說,同時陘山也擁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山頂有子產墓,山下有采石場,以及老婆頂石頭、臥虎石、防空洞、陘山車站舊址、勞改場遺址等。

“其中陘山車站與陘山鐵路於1897年同時修建使用,是許昌市地區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和第一個車站,歷史悠久。”張軍偉介紹,也就是說100多年前,陘山上的紅石,以其硬度高,耐腐蝕的特性,被選為特定鐵路基石,從此陘山紅石便以其“粉身碎骨渾不怕”的英雄精神,向全國各地奉獻著美麗的身軀。

榆林因紅石而生,火車以紅石為路,葛天氏以石為鼓,子產以紅石為墓,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是榆林秀美端莊的底色,紅石村落與紅石山相映成趣。

“如何讓榆林這個偏僻的村莊在脫貧路上富起來、美起來,必須要開發陘山的旅遊資源,同時旅遊開發規劃要在科學地保護和發展之間做好平衡,讓紅石成為村莊的一種文化符號,盡最大可能保留真實村落樣式。”後河鎮黨委書記朱華甫說,通過開發讓陘山成為長葛人看得見的山村風光、記得住的紅石精神、留得住的美麗鄉愁。

長葛這村景點真多:陘山地質公園、“勞改”場遺址、老婆頂石頭

長葛這村景點真多:陘山地質公園、“勞改”場遺址、老婆頂石頭

長葛這村景點真多:陘山地質公園、“勞改”場遺址、老婆頂石頭

聯合森源集團投資10億元,依託廢棄的老鐵路及榆林村北部的陘山,打造帶狀的火車主題景區和紅石國家礦山公園,帶動鄉村全域旅遊發展。

目前根據榆林旅遊發展規劃,中原紅石第一村的美麗圖景正在逐步展開——

利用土地整理項目,對村東北部的廢棄礦坑進行了整理,依託陘山豐富的元古震旦紀紅色石英石,打造了極具紅石地貌特徵的地質公園;

投資120萬元安裝了66盞風電互補路燈,用於山上群眾生活照明和陘山地質公園景區照明;

投資189萬元實施引水上山項目。通過在南水北調幹渠分水口取水,建設泵站、管網系統,將水引入陘山地質公園三個中心湖區,解決山上無水源問題;

將聯合森源集團投資10億元,依託廢棄的老鐵路及榆林村北部的陘山,打造帶狀的火車主題景區和紅石國家礦山公園,帶動鄉村全域旅遊發展;

張軍偉介紹,榆林村旅遊開發將重點突出紅石山村特色,打造“慢遊”旅遊區,利用現有兩條上山道路,設計東上西下的環路;以榆林村為服務區,馮家門、鄭家門為遊玩區,拉大框架;在榆林村設置換乘點,遊客可選擇以低速電瓶車、自行車代步或步行……

“陘山旅遊資源開發不僅給榆林村提供大量就業機會,還會帶動周邊村子發展,可以說榆林村正在美麗、富裕、文明的大道上闊步向前!”朱華甫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