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藥師不是郭靖也不是黃藥師(上)

郭藥師不是郭靖也不是黃藥師(上)

東邪黃藥師

郭藥師是渤海鐵州人,就是現在吉林輝南縣一帶。

遼金時期佛教興盛,很多人的名字都來自佛教典故,藥師就是來自佛教的藥師佛,唐朝衛國公李靖本名也叫藥師。若在現實社會中,黃藥師真的存在話,很難想象按照他的人設,他會保留一個佛教的名字。

郭藥師不是郭靖也不是黃藥師(上)

遼陽府

郭藥師生活的地區原本是遼的領土,天祚帝時,粟末靺鞨人高永昌殺死了遼陽府留守蕭保先,佔領了遼東五十餘州,稱帝,妄圖恢復被遼太祖滅掉的渤海國。

遼東地區是契丹的發源地,遼朝怎麼能容忍粟末靺鞨造反?於是天祚帝就命宰相張琳出兵鎮壓,但是張琳的兵力在瀋州地方被前來支援高永昌的金國人打敗。後天祚帝又任命燕王耶律淳為都元帥討伐高永昌。為了壯大兵力,耶律淳從遼東地區招募饑民,組建新的軍事力量。分為前宜營、後宜營、前錦營、後錦營、乾營、顯營、乾顯大營、巖州營共八營28000人,取名“怨軍”,指望著這些饑民怨恨曾經打敗遼國的金人。而郭藥師就是怨軍中的一名小首領。

郭藥師不是郭靖也不是黃藥師(上)

契丹人

大家想想也就知道了,一幫子饑民攢起來的兵,也沒經過正規訓練,有什麼戰鬥力?怨軍不但作戰不利,而且事事還多,沒事就發生譁變。公元1121年,東南路怨軍攻打利州失敗,將領董小丑被處死,結果引發其部下羅青漢、董仲孫等人率眾譁變。

於是引來遼朝都統耶律餘睹率兵彈壓。郭藥師是比較有眼色的,度量羅青漢這些人不過是烏合之眾,他們這一夥人平時和董小丑關係親密,結成一黨。自己是個小頭目,參加怨軍也不過是窮的沒有飯吃給逼的,自己跟金人也沒有什麼深仇大恨,打不打仗的,也不過是吃了遼國的餉。現在羅青漢等人造反,遼國大軍前來平叛,必然不能抵擋,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殺了羅青漢等造反頭目,投了遼國,還有活命。於是郭藥師就串結了幾個相好的將領,各帶弟兄準備反水。當然行動之前,他早通了耶律餘睹,商議好了投誠的條件。於是羅青漢一干帶頭造反的人就被幹掉,耶律餘睹平叛成功,東南怨軍被拆分成兩部分,兩千人被劃分成四營,一營500人分與郭藥師及和他一起出賣同事的張令徽、劉舜仁、甄五臣三人,剩下的6000人被劃為禁軍,調到上京臨潢府,沒有太多的流血,一場譁變就被平息,皆大歡喜。

郭藥師不是郭靖也不是黃藥師(上)

精美的契丹金器

但是耶律餘睹有些擔心,同和自己一起平叛的蕭幹商議:我看這個怨軍不是省心的,不但沒有怨金人,反而不斷怨叛大遼,這次如果咱兩個人不來,萬一被他們破城,不知道要死多少人了。雖然他們現在接受招安,但是保不齊哪一天,他們不滿意又要造反。不如趁他們現在解甲投降,我們直接殺過去,把這幫人都幹掉,永絕後患如何?

蕭幹是宰相狄魯之子,性情質樸耿直,沒有耶律餘睹那麼多花花腸子,他堅決不同意:這次平叛如此順利,完全是因為怨軍中有忠於大遼的人做內應,他們既然已經投誠,怎麼能無緣無故地殺了他們呢?

於是郭藥師就躲過了一場殺身之禍,但是怨軍的問題確實存在,日後為遼國的滅亡種下了隱患。

郭藥師不是郭靖也不是黃藥師(上)

大定府遼代磚塔

遼天祚帝后,在新興的金人政權不斷攻擊下,二百多年的大遼迅速垮塌,1122年,金人攻破中京大定府,天祚帝逃往夾山。天祚帝的叔叔耶律淳在南京析津府稱帝,建立北遼,改怨軍為常勝軍。

郭藥師在羅青漢譁變事件中的表現,讓大家覺得“信郭哥,有飯吃”,常勝軍中的人漸漸的依附於他。開始的時候他與張令徽等三人每人管理一營,隨著信服他的人越來越多,他儼然已經成了四營的領袖,並且在抵抗金人的戰鬥中也獲得了一些勝利,比同時期腐朽的遼國兵強多了。

在北遼風雨飄搖的時候,耶律淳尚能倚重郭藥師,命他做常勝軍都管,留守涿州。但是三個月後耶律淳就病死了,德妃蕭普賢女稱制,在期間,發生了漢人大臣李處溫父子想叛變北遼,投往宋朝的事件,雖然李處溫父子被斬,北遼契丹貴族對於漢人的信任大大下降。一方面蕭普賢女擔心由漢人組成的常勝軍謀反,同蕭乾等人私下商議萬全之策,另一方面,郭藥師此時又看到了遼國也是落日西沉,國運將竭,此時不打算,他日必然被動。

於是郭藥師就現在內部開動員大會,鼓動全軍投宋事宜,結果大家紛紛相應。於是他們就將契丹監軍蕭餘慶等人控制起來,正式降宋。

蕭普賢女一輩女流,雖然稱制監國有方,不過是支應殘局罷了,失了常勝軍近萬兵力,東邊門戶大開,已經無法硬抗,不得已向宋金同時遞表稱臣,希望兩國能讓北遼苟活下去。

郭藥師不是郭靖也不是黃藥師(上)

涿州

郭藥師降宋之後,依然留守涿州,隸屬於宣撫都統劉延慶(金庸小說裡的段延慶的名字怕是從此處而來。不過這個劉延慶確實十分昏聵的)。當時宋和金暗中締結了“海上之盟”,宋朝方面一直想把幽雲十六州弄過來,一接到北遼的降表後,就覺得北遼完蛋了,就想趁機進兵,先於金人拿下幽州。宋徽宗還沒有佔領幽州的時候,就設了燕山府,敦促劉延慶趕快進兵。於是劉延慶就帶著十萬大軍越過宋遼邊界白溝。

北遼一看,遞了降書都不行,反正就要弄死我們,我們也不能坐以待斃啊。太后蕭普賢女的乾爹蕭乾親自率兵攔截宋兵,在良鄉,打敗了劉延慶的十萬大兵,劉延慶便閉壘不出。

郭藥師對劉延慶說:北遼在幽州的兵力連一萬都沒有,這次來良鄉跟我們對陣,幽州城內必然沒有什麼兵了,你給我五千兵馬,我快馬加鞭,給你取下幽州城。劉延慶就同意了,但是人沒有給他五千,就給他常勝軍的一千人為先鋒,讓他去打幽州。並安排楊可世、高世宣等人隨後支援,這樣萬一郭藥師攻打幽州失敗,也只是損失一千兵力,不至於擔太大責任。萬一郭藥師攻打幽州成功,後續人員馬上進入幽州,功勞就是劉延慶指揮有方。

事情果然如郭藥師所預料,蕭幹為阻止宋軍的兵力,將幽州城全部兵力調出,幽州如今是空城一座。郭藥師用五十人喬裝打扮,混入城中,入夜開了迎春門,拿下了幽州。隨後楊可世、高世宣率人進入幽州城,只要郭藥師等人安撫城中百姓,搞好山後工作,等待劉延慶大軍到來就可以了。

郭藥師不是郭靖也不是黃藥師(上)

幽州大峽谷

但是宋人卻沒有這麼做,郭藥師得城之後,下令屠城殺光城中契丹人和庫莫奚族人,並且放任宋軍劫掠城中百姓。這下子好,原本幽州城裡沒有多少兵力,這麼一燒殺搶掠,搞得全民皆兵。幽州城百姓不管是契丹還是漢人團結一致,開始反抗宋軍。加上宋軍此次只是先鋒部隊過來,沒有多少人,平時本就紀律散漫,不能打硬仗,就被堵在幽州城內,苦戰三天三夜,劉延慶得知郭藥師被圍的事,知道不好,怕擔責任,便遲遲不發援兵。

太后蕭普賢女命乾爹蕭幹火速回防,兩面夾擊,宋軍除了郭藥師和楊可世帶著幾百親信逃出外全軍覆滅。高世宣等人都被圍剿。成功保衛幽州城後,蕭幹立刻回師,攻打劉延慶,劉延慶十萬大軍駐營之處因為管理不嚴,此時又失火,火燒連營,不戰而潰,契丹趁機掩殺,宋兵大敗。宋軍如此不堪,契丹就是寡婦當朝,窮途末路,也對宋人非常輕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