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心向黨 建功新時代 講述她故事

巾帼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 讲述她故事

村民致富路上的領頭人

巾帼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 讲述她故事

頂住壓力,返鄉幹起村幹部

畢曉偉有一個不錯的家庭,丈夫在萊鋼工作,女兒也已經出嫁,到了該享清福的年齡,幹勁十足的她卻在2008年將家從城裡搬到了石灣子村,蓋起廠房,做起了勞保手套編織項目,每年光純收入就達十多萬元。畢曉偉的能幹鄉親們都看在眼裡,2011年村“兩委”換屆時,她在大家的極力推選中當上了村幹部。但是丈夫卻極力反對:“放著好好的錢不掙,當啥村幹部?”“我的想法很簡單,眼看著鄉親們還不富裕,甚至有的村民還生活在貧困線上,我心裡不是滋味啊!鄉親們既然信任我,我就要盡最大努力讓鄉親們過得好一些。”畢曉偉剛上任就把自己的加工項目停產了,十多萬元的收入一下子沒了,因為在她看來,鄉親們的事比她自己的事更重要。

當上村幹部後,畢曉偉習慣隨身帶個小本子,遇到村民反映的問題、需要辦的事,她就隨時記下來,督促自己當成大事去辦。“像戶口遷移、出生落戶、計劃生育、土地承包等等對涉及家家戶戶利益的事,我從不說沒時間,從不和群眾要情分,都是馬上就辦、盡心盡力地去辦、真心實意地去辦。”畢曉偉說,“一年下來,村委委員那點工資光出租車費都不夠,一分也拿不回家,還要自己墊上不少錢,有時老少爺們從心裡感激咱,送點雞蛋、牛奶、土特產,我都給他們退回去。對老弱病殘、家庭特別困難的,我把他們當親人,自己找門路、尋幫扶,解決他們的生產生活實際困難。”通過平時的一點一滴,畢曉偉贏得了村民的依賴和支持,在群眾中有了威信,這時丈夫也轉變了最初的態度,在背後默默地奉獻和支持她。

巾帼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 讲述她故事

致富路上不讓一個村民“掉隊”

石灣子村是省級重點貧困村,怎樣才能把黨的扶貧好政策落到實處?為了不讓一戶貧困村民在小康路上掉隊,那就需要實打實地去幹,畢曉偉感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貧困戶王敦建以撿拾廢品為生,常年流浪街頭,是村裡的老大難。畢曉偉帶頭與他結成幫扶對子,在村裡給他建起三間瓦房,自己掏錢為他購置了生活必需品,並幫其開辦小型養殖場,讓他有住處、有收入,生活有了很大改觀。在村裡,還有許多像王敦建這樣的貧困戶,畢曉偉都把他們的冷暖放在心上。村裡家家戶戶什麼情況,她都瞭如指掌;誰家有什麼困難,她都樂意伸出援手。畢曉偉說:“只要我幹一天,就不能讓一個人‘掉隊’。”

圍繞實現貧困戶徹底脫貧,頭腦活泛的畢曉偉還想了三條門路:一是種植項目帶動土地流轉脫貧。通過大戶帶動,現已流轉土地300多畝,讓村民有了收入。二是養殖項目帶動了7戶脫貧。三是加工項目帶動了就業脫貧。針對村裡留守的多為老人和婦女這一實際,依託天藝工藝品有限公司加工“木棉花”和“中國結”,吸納就業人員42人,每人一年就能掙上上萬元。

把鄉村打造成美麗家園

2016年10月22日,是石灣子村村民難忘的一天,就在這一天,68路公交車正式試運營,終於結束了村裡不通公交車的歷史。

修路、上變壓器、整修村委辦公場所、清除垃圾、建便民中心,畢曉偉帶領鄉親們用勤勞的雙手一點一點地改變著鄉村髒亂差的面貌。路通、車通、電通、水通、村子乾淨了、漂亮了,一些在外務工的村民回家後,看到村莊大變樣很是吃驚,無不為這個能幹的好支書叫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