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遊戲手機到底有沒有戲?

對國內手機廠商們來說,這個春天並不溫暖。

工信部旗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佈《2018年3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顯示,2018年1月至3月手機出貨量為8137萬部,同比下降26.1%,其中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7586.4萬部,同比下降27.9%。

這階段的廠商壞消息比較集中,芯片代工廠臺積電4月20日股價大跌6%,上游供應鏈大戶高通業績不佳裁員1231人;金立手機手機出貨量Q1跌幅超70%,魅族傳出裁員與內訌風波,中興手機受中美貿易戰波及前途未卜。當前,國產手機增量呈現瓶頸,二線手機廠商市場份額萎縮,預示著智能手機的凜冬將至。

國產手機廠商們要麼繼續做渠道下沉或進軍海外尋求增量市場;要麼深挖存量用戶的重度細分需求,比如做遊戲手機。今年4月,小米生態鏈企業黑鯊科技正式發佈黑鯊遊戲手機;努比亞緊隨其後發佈了紅魔遊戲手機。

國產遊戲手機到底有沒有戲?

左圖為黑鯊手機,右圖為紅魔手機

遊戲手機的境遇冰火兩重天

遊戲手機並不是手機廠商拍腦袋想出來的奇葩創意。早在功能機當紅時,任天堂曾推出的GBA和索尼的PSP掌上游戲機風行市場,後來諾基亞就推出來一款N-GAGE遊戲手機。除了供玩家打遊戲外,N-GAGE手機還帶有MP3、GPRS上網等多種功能,但市場反響平平,後來擱淺。

如今,遊戲手機重出江湖,能否為凜冬中的國產廠商帶來轉機?存在著較大爭議。

以小米董事長雷軍為代表的力挺派表示看好,其商業邏輯比較明瞭,只要從海量遊戲用戶中轉化出一部分對手遊有更專業體驗要求的用戶,市場太大了。據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公佈的數據,2017年中國遊戲用戶規模達5.83億,其中手遊用戶量超過了3億,據業內人士預估,遊戲手機的年銷量應在1000萬以上。

在4月12日華為P20系列發佈會後,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表示:“遊戲手機只是炒作了一個概念,就像防水手機,很多手機已經加入了防水功能。”在唱衰派看來,國產高端機手機本身已經兼顧了玩手遊時配置要求,要真是骨灰級玩家,就選任天堂的Switch、索尼PS4或者微軟XBOX這樣的主機了。

兩位大佬為何給出了截然不同的市場評判?

國產遊戲手機到底有沒有戲?

雷軍出身金山系,金山旗下西山居工作室曾推出過《劍俠情緣》系列網遊,至今遊戲業務依然是金山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去年小米互娛還與西山居合作,搶在網易和騰訊之前發佈了國內第一款吃雞手遊《小米槍戰》,所以雷軍一直對遊戲有情結,他對遊戲手機的看好也是可以理解的。而黑鯊手機並沒有併入到小米系,也體現了他觀望和試水的態度。

由於華為高端機型主打的是國內的商務人士,與手遊核心群體並沒有重疊,餘承東才會對遊戲手機開炮。如果是吸引年輕用戶的榮耀,其老總趙明應該會有另一番思量。

阿星認為,目前國產手機最大的弊病就是難以跳出蘋果和三星劃定的產品設計框架。iPhone X一出,華為P20、vivo X21抄齊劉海被罵沒創意,魅族15不用全面屏被罵落伍,但很多用戶對國內手機創新是有很好的包容度的,比如錘子手機不跟風,就贏得很多鐵桿粉絲的支持。遊戲手機出來肯定有人罵,但是隻要讓目標用戶群體喜歡就好了,或許國產遊戲手機還能給一向缺乏創新的手機行業帶來驚喜呢。

不糾結於概念,而是考慮如何引爆遊戲手機市場

當前唱衰遊戲手機的聲音居多,其理由不外乎:

  • 第一、遊戲手機缺少適配和獨佔,難以吸引用戶買賬,目前市面上的爆款手遊《王者榮耀》和《絕地求生:刺激戰場》基本上還沒有動靜;

  • 第二、這個價位硬核玩家用得起Switch了,休閒玩家又不必買一款專門玩手遊的手機。

首先,遊戲手機並非偽需求,很多手遊更適合在遊戲手機裡操作。比如網易前不久推出的手遊《第五人格》,有玩家群體提出反對模擬器,原因是手機操縱不如電腦用模擬器順暢,這種痛點背後可能也蘊含遊戲手機的商機。如果遊戲手機針對《第五人格》進行適配優化,那麼手遊玩家在交互方式體驗上一定會大大提升。

其次,《王者榮耀》、吃雞手遊的接連走紅,能夠培育用戶中重度競技遊戲習慣,為遊戲手機的推出打下了很好的市場基礎。現在和諾基亞推遊戲手機的時代已經完全不同了。根據易觀的報告,2017年MOBA(多人在線戰術競技遊戲)、FPS(第一人稱射擊遊戲)分別有21.25%和12.29%的滲透率。在競技遊戲之中,遊戲手機的運算速度和操作專業度是可以加分的,用戶相當於買了一個遊戲“裝備”。

再次,當前制約遊戲手機突破的原因是缺乏獨佔和適配。遊戲手機的市場還不火,如果遊戲手機銷路好,就會有手遊廠商會主動找上門當“第三方”,開發適配版甚至獨佔手遊。如果不邁出這一步,如何才能走出遊戲手機失利的死結的?

所以說,遊戲手機雖當不了國產手機廠商過冬的救世主,能創造意外的銷路也算穿了件“禦寒衣”。對於意在打開局面的遊戲手機廠商來說,阿星認為引爆市場有戲,不妨從這三個角度予以突破:

1. 國產遊戲手機與電競業進行聯合營銷。據瞭解,我國有大概1萬家電競公司,電競職業化成為趨勢,遊戲手機可以移動電競事業選手、主播們為種子用戶,比如通過贊助《王者榮耀》等電競賽事或電競戰隊,肯定精準輻射遊戲玩家群體。據2017年12月KPL年度秋季賽總決賽上就有1萬名觀眾在春繭體育館觀賽,而總決賽單日直播觀看量為2.4億,該賽季直播總播放量達36億。通過贊助電競賽事或電競戰隊等,一定能夠更為精準輻射推廣用戶群體。

國產遊戲手機到底有沒有戲?

圖為KPL比賽現場vivo手機的贊助,如果換做遊戲手機贊助會更有場景

2. 從硬件盈利過渡到手遊適配和預裝盈利,讓價位比遊戲主機更有競爭力。目前雷蛇遊戲手機售價700美元(約合4600元人民幣),黑鯊手機售價2999元起,努比亞紅魔遊戲手機售價2499元起,這幾款遊戲手機賣得都比任天堂Switch掌機還要貴。如果不把價格降下來,肯定很難與目前賣得好的遊戲主機競爭。其實,索尼、任天堂等主機廠商向來都是硬件虧本賣,靠遊戲賺錢,從這種思路來看,算是和雷布斯的“互聯網思維”不謀而合了。只有便宜才能以硬件為獲客入口,走內容生態的商業模式。

3. 聯合騰訊和網易的爆款手遊推出聯名適配版。騰訊和網易佔國內8成以上的市場份額,每年的爆款手遊絕大多數出自這兩家。如何爭取這兩家的爆款手遊適配優化,是遊戲手機成敗的關鍵,遊戲手機要做的就是把自家的產品做得更紮實,經得起玩家的折騰。再加上國內長尾的遊戲軟件公司實在太多了,他們非常需要有更為定向而精準的投放渠道,相應的盈利模式深入到遊戲產業鏈之中會有更大玩法,商業價值可延展性也相當明顯。

結語

國產手機面臨凜冬,與其坐等5G或其他猛藥出現,不如先探索出一條新路。如今手遊用戶海量、遊戲產業鏈經久不衰,遊戲廠商又渴望找到更好的終端承載,能不能火還得看產品是否是有超越普通手機的體驗,再輔助以國產手機廠商的營銷優勢。做出爆款遊戲手機是大概率事件,至於能不能成為風口,還有待進一步觀察。最後提醒看官一句,要是買了遊戲手機,可別沉迷於遊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