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為何不選擇多爾袞作為繼承人?

珂人爾

努爾哈赤統治建州女真後,他的野心不僅僅是侷限於各部落之間,他需要一個有強大手段和實力的人來完成他的遺願。

褚英是嫡長子,本機會最大,最有可能接替努爾哈赤,但他與“開國五大功臣”和其他兄弟略有不和,五大功臣聯合向努爾哈赤告狀,經努爾哈赤調查屬實,褚英便被解除兵權,剔除繼承人人選,甚至被軟禁。後又說褚英焚香禱告祈求詛咒五大功臣及眾兄弟,努爾哈赤無奈之下,於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殺了他,那年他只有三十六歲。


褚英去世後,努爾哈赤在赫圖城,登基為汗。一時之下找不到合適的繼承人,就定下了四大貝勒即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而後,為了平衡各方勢力,努爾哈赤又提出國中要務,當月事務由值月貝勒來管理,意思就是四大貝勒按月輪流處理國家大事,當月屬值月,誰就有最高決定權。

努爾哈赤其實曾有意立代善為繼承人,但因為後來因為有人告發代善與努爾哈赤的大福晉阿巴亥不清不楚,而讓努爾哈赤改變想法,認為自己還未去世,代善就迫不及待的想和阿巴亥繼婚。這個念頭被打消後,努爾哈赤遲遲沒有決定繼承人的動作。


努爾哈赤與大福晉阿巴亥有三個孩子,這三個孩子也都是嫡子,可根基不穩,如果有意讓其中一個做繼承人的話,這個人也不可能是最沒有地位而且年幼的多爾袞。所以,這裡可以排除多爾袞自始至終不是努爾哈赤心目中的人選。

隨著,努爾哈赤的去世,阿巴亥的殉葬,多爾袞三兄弟,和代善的關係也不再牽扯利益。四大貝勒中代善是比較隨和的人,阿敏不是努爾哈赤的親兒子,莽古爾泰則是比較傲氣的,最小的皇太極則是比較強勢的,皇太極最終繼承汗位,也是經過選舉得來的。


多爾袞,沒有被選作繼承人,完全是因為他沒有實力,努爾哈赤去世時,需要的是一名能開疆拓土的繼承人,而不是一名毫無軍功的毛頭小子亂指揮。這便是他任命四大貝勒的意圖,四個有軍功,有實力的人互相牽制,能讓大金迅速的崛起,果然他的抉擇沒有錯,皇太極脫穎而出。

那麼問題來了,褚英之死,阿巴亥和代善的關係,莽古爾泰,阿敏在皇太極多位後先後被殺,這一切看似並沒有那麼簡單。傳說努爾哈赤曾有意立多爾袞和皇太極為儲,這大概也是他們日後爭奪權勢時,為名正言順所放出來的話吧。


小枝談歷史

努爾哈赤被譽為滿洲戰神,他橫掃遼東,罕逢對手。誰料,天命十九年,他在寧遠戰役中慘敗於大明儒將袁崇煥之手,還被明軍開花炮炸成重傷。不久,努爾哈赤在懊悔與自責中離世。

努爾哈赤共有16個兒子,據說他最喜歡14子多爾袞。史載,努爾哈赤在眾多妃子中,最寵愛多爾袞的生母阿巴亥。愛屋及烏,多爾袞是他最喜愛的孩子,也就不奇怪了。

不料努爾哈赤臨死前,卻遺命第八子皇太極繼承自己的汗位。

他為何不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多爾袞做自己的繼承人呢?


努爾哈赤曾經定長子褚英為儲君,後來又因故一怒之下殺了他。殺掉褚英後,他多次流露出想將汗位傳給愛妃阿巴亥之子多爾袞的意思。

他常對眾人說:“我這麼多兒子中,年長的個性、能力已定型了,其他的都還年幼,只有多爾袞最合適”。

為何努爾哈赤如此看重多爾袞,最後卻傳位給皇太極呢?

努爾哈赤在寧遠被袁崇煥擊敗後,一直耿耿於懷。史載,他曾恨恨地說:“朕用兵以來,未有抗顏行者。袁崇煥何人,乃能爾耶”。看來,他是一直想復仇的,而年僅15歲的多爾袞,顯然難當此任。

此時的多爾袞,還沒有上過戰場。而他的哥哥們,如代善、莽古爾泰、阿巴泰、皇太極等,都是驍勇善戰的沙場老將了。努爾哈赤戎馬一生,他深知,如果將汗位傳給多爾袞,他那幾個桀驁不馴且戰功赫赫的兄長肯定不服。

多爾袞沒有戰功,因此話語權不夠,遠不如代善、皇太極他們有權威。在諸貝勒中,多爾袞的政治地位較低,甚至不如阿濟格和多鐸。天命年間由努爾哈赤主持的重要集會中,幾乎見不到多爾袞的名字,由此可見,他的地位不高,也缺乏服眾的資本。

按八旗勢力強弱來看,多爾袞兄弟掌管兩旗,其他六旗都歸以皇太極為核心的四大貝勒所統轄。皇太極有勇有謀,而且非常狡黠,善於玩弄權術。同時,他為人機警,多謀善斷,戰功卓著。努爾哈赤如果想讓自己的事業後繼有人,且能做強做大,皇太極無疑是最理想的人選。

當初,努爾哈赤殺死太子褚英後,一直未立新太子。資料記載,褚英之死,與代善、皇太極等人構陷有關。四大貝勒爆發出巨大的政治能量,讓他頗為忌憚。所以,在立儲一事上,他顧慮重重,非常小心。如果他選擇年幼的多爾袞當繼承人,估計很快就會被他那幾個位高權重的哥哥除掉。所以,他很可能和皇太極達成協議,扶皇太極上位,但必需承諾保護多爾袞不受任何傷害。

滿清立國之初,每遇危機,如何維護內部團結都是重中之重,各方都必須做出一些妥協與讓度,讓大家都能接受,從而最大限度的化解危機。

如此看來,努爾哈赤不選自己最疼愛的多爾袞做繼承人,而是選擇了勢大力沉的皇太極,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無奈之舉。

網絡配圖


鐵馬冰河wu

向敬之

稱努爾哈赤選擇多爾袞為繼承人,主要是以朝鮮史料為依據。日本人稻葉君山在《清朝全史》中,引用朝鮮人李肯翊《然藜室記述》內容做論據:“就朝鮮所聞,則太祖臨死時謂貴永介曰:‘九王當立而年幼,汝攝位後,可傳九王也。’”貴永介為代善,洪太氏為皇太極。而九王,朝鮮人對多爾袞的稱呼。

但結合努爾哈赤於天命十一年在寧遠兵敗袁崇煥之手後,耿耿於懷:“朕用兵以來,未有抗顏行者。袁崇煥何人,乃能爾耶。”(《清史稿·太祖本紀》)他是要復仇的,而這份重擔絕不是年輕的多爾袞所能擔負得起的!

一、十五歲多爾袞還沒有上過戰場。而他的哥哥們:代善、莽古爾泰、皇太極以及他們的兒子,都成了驍勇善戰的大將。努爾哈赤作為一個馬上帝王,自然會明白皇太極他們的個性,斷然不會聽從一個不知軍事的少年天子的命令。

二、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制及代善領銜的十固山貝勒共同執政。多爾袞兄弟雖在其中,但年輕功薄,真正有話語權的還是代善、皇太極他們。多爾袞的政治地位不如阿濟格,甚至不如多鐸。在天命年間許多重大活動中,都不見多爾袞的蹤影。

《太祖秘史》努爾哈赤與阿巴亥

三、讓多爾袞繼位、代善執政,未必努爾哈赤願意。代善與大妃、多爾袞之母阿巴亥之間,曾涉嫌不倫之事,阿巴亥曾半夜出宮去代善府上。努爾哈赤自然放心讓阿巴亥作為太后與執政代善共管朝政。那樣只會讓兒子與繼母重演情感戲。

四、按女真族的幼子守灶制,第十五子多鐸是最小的嫡子。故而,努爾哈赤對多鐸的優待,是要明顯多於多爾袞的。就拿努爾哈赤的分配,多鐸要比多爾袞小兩歲,但他提前成為了正黃旗旗主(上三旗排名第一)。他除了三兄弟同時分得的十五牛錄外,努爾哈赤還要將自己剩下留作親兵的部分也全部給多鐸。

五、論八旗勢力割據,除了多爾袞兄弟接管兩黃旗外,其他六旗皆操控在以皇太極為中心的四大貝勒及其追隨者手裡。皇太極智勇雙全,機警聰睿,善用權術,而且功勳卓著。太祖意欲做強後金,嚮明軍復仇,皇太極是理想接班人的不二人選。

《清宮風雲》張豐毅版多爾袞與姜文版皇太極


以禮觀書

這真是一個奇怪的問題:努爾哈赤為什麼選擇多爾袞當繼承人?

努爾哈赤原本最可能選擇的繼承人是原配所生嫡長子褚英,但褚英得罪五大臣四貝勒被廢於前,急於復位詛咒父親於後,在其即汗位前一年被處死。接下來的第一人選本來是褚英同母弟代善,但代善和努爾哈赤大妃阿巴亥關係曖昧,且權勢太大,子孫繁盛,努爾哈赤惟恐代善一系坐大危及自己利益,晚年對其百般壓抑排斥,代善為人謹慎,見汗位無望從此加意謹慎,得以始終遠離禍端——但也因此遠離了繼承權。

褚英死後,汗以下最尊莫過於四大貝勒,其中阿敏是侄子繼位無望,剩下三位,代善已經出局,就只剩三貝勒莽古爾泰和四貝勒皇太極,兩人的生母富察氏、葉赫那拉氏分別是努爾哈赤第二、第三任嫡妻,因此都是嫡子,兩人才能都出類拔萃,前者勇敢後者精明,誰被選拔為繼承人都不出乎意料。但富察氏下場悽慘,死況離奇(皇太極繼位後指責莽古爾泰弒母邀寵),葉赫那拉氏本人雖始終受寵,其家族卻和建州女真關係微妙,兩人的繼承權都有硬傷。

在兩大貝勒之下,有望爆冷獲得繼承權的則是努爾哈赤最後一任嫡妻烏蘭那拉氏阿巴亥的兒子,畢竟他們也是嫡子,且阿巴亥和努爾哈赤的關係雖幾經波折,但努爾哈赤去世前已言歸於好。但阿巴亥有三個兒子:第十二子阿濟格、第十四子多爾袞、第十五子多鐸,如果努爾哈赤真要立阿巴亥的兒子即位,按當時滿洲的慣例有兩種選擇可能,即“從中原例”,在三個兒子中選擇長子,即努爾哈赤死時21歲的阿濟格繼位,或“從蒙古例”,選擇三個兒子中最小的多鐸(努爾哈赤死時12歲)為嗣,不論按照什麼慣例,正好是三兄弟中行二的多爾袞都是機會最小的一位。

當然,清代君權繼承的習慣和中原不同,如果兒子具備特別才能或功勞也未嘗不能後來居上,提問者估計也是因為多爾袞後來功大才會如此發問——問題那是後來,努爾哈赤死時多爾袞年方十四,尚無任何表現,其歷史記載中的初陣是天聰二年(1628年2月)從攻察哈爾,當時皇太極已即位兩年,且察哈爾之役御駕親征,虛歲十七的多爾袞只是一路偏師的將領之一而已。這樣的資歷顯然不足以讓他“彎道超車”獲得繼承權。

自褚英事件後努爾哈赤非常注重構建後金政治的平衡,代善雖然被壓抑但並未徹底打倒,而褚英的兒子和家財卻又被託付給阿巴亥代管,莽古爾泰母親獲罪,但他和同母弟德各類卻照舊重用,阿巴亥晚年最為受寵,卻一再遭到名目繁多的申飭……很顯然,不讓任何一派在自己死後做大,以免激化內訌被敵所乘,才是他考慮的關鍵。在這種考量下阿巴亥的孩子必須出局(子少母壯且三個兒子掌管兩個旗),莽古爾泰也不是合適人選,相反,母親早死、家族“有汙點”但本人在當四貝勒時無過無失的皇太極反倒是最佳人選——母親早死、自己又無同母兄弟,就不可能建立龐大的朋黨,且不得不團結各派應付局面。當然,皇太極坐穩後倚靠大臣,照樣對貝勒們秋後算賬,是努爾哈赤始料未及的。

總之無論如何,彌留之際的努爾哈赤都不太可能繞過四大貝勒中三個已故妻子所生的年長嫡子,去選擇尚健在妻子所生的孩子——即便這樣選,三個同母兄弟中年方十四、排行老二的多爾袞也是入選概率最低的。


陶短房

在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族,建立後金之前,女真人不過是明王朝設在邊境地帶的羈縻部族.當時的女真族四分五裂,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諸部後,於公元1626年在赫圖阿拉(遼寧新賓),建立後金國,自稱大漢,改元天命,從此公然舉兵和明朝對抗。

努爾哈赤能征善戰,武功卓著,被譽為滿洲戰神,卻在天命十九年的寧遠戰役中慘敗於大明儒將袁崇煥之手,還被明軍的花炮炸成重傷,哈爾哈赤對此耿耿於懷,《清史稿·太祖本紀》中記載到:“朕用兵以來,未有抗顏行者。袁崇煥何人,乃能爾耶。”


天命十一年,67歲的努爾哈赤去世,卻沒有留下任何選立繼承人的遺命。


努爾哈赤共有16個兒子,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14子,為烏拉那喇氏阿巴亥所生,阿巴亥原為側福晉,後來由於努爾哈赤的寵愛,晉升為努爾哈赤的第三個大福晉。努爾哈赤的長子代善,原為太子,後來因為與大福晉富察氏的私通事件而被廢黜,從此努爾哈赤便沒有再立太子。


根據女真族的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制度,為汗者須請貝勒推舉產生。當時有八大貝勒,除阿敏外都是努爾哈赤的兒子,而八大貝勒中又有四大貝勒和四小貝勒,分別是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和四小貝勒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濟爾哈朗。


眾貝勒之中,太子代善已被廢黜,阿敏雖然善戰,卻是有勇無謀,蒙古爾泰也缺乏政治頭腦。只有多爾袞和皇太極是汗位的有力繼承人,多爾袞天資聰穎,且驍勇善戰,歷史上稱他:“睿親王多爾袞,太祖高皇帝第十四子也。生而聰慧多智,謀略絕人。”努爾哈赤病故時,多爾袞兄弟已轄正黃、鑲黃二旗和十五牛錄,實是汗位的有力競爭者,然而畢竟年幼(15歲),羽翼未成,當時的皇太極戰功卓著,又有代善與其子嶽託和薩哈廉的支持,加上多爾袞生母阿巴亥的被逼殉葬,皇太極順利地繼承了汗位。

天命十一年,多爾袞被封為貝勒,17歲時隨皇太極出征,征討蒙古察哈爾部,因立下軍功而被賜號“墨爾根戴青”,成為正白旗旗主。天聰九年,多爾袞率軍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額哲並獲得傳國玉璽。此後的多爾袞屢建戰功,展現了他卓著的軍事才能。


歷來皇位的繼承,無非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皇太極去世後,多爾袞憑藉著他卓著的功績和能力,也有了再次登上皇位的機會。不過這次的競爭者卻是皇太子的三個兒子,肅親王豪格,福臨和博穆博果爾。

以年齡和資料來看,豪格是他最大的競爭者,豪格時年35歲,雖然是側妃所生,卻久經戰場,早在努爾哈赤期間就曾參加過兩次攻打蒙古的戰役,因功被封為貝勒,後來又參加了伐明和攻打朝鮮的建議,可以說是戰功顯赫,有很強的軍事和謀略能力。

而福臨當時才5歲,然而福林的生母莊妃最得皇太極寵愛,博穆博果爾只有2歲,但他的生母卻是所有妃子中地位最高的。

順治元年,多爾袞指揮清軍入關,清朝入主中原,先後封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和皇父攝政王。死後被追封為清成宗,雖然在其後數月便被虢奪一切,並被掘墓,仍不影響他一生的功績。乾隆皇帝評價他道:“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


煮酒君談史

在努爾哈赤建立後金之前,女真人長期是明王朝設在邊境地帶的羈縻部族,壓根沒有能力和大明王朝對抗。後來在努爾哈赤手裡,四分五裂的女真族才走向了統一,並且開始逐鹿整個東亞的霸業。

當然,筆者並不為征服者做傳,對於本民族而言,開創的幾位君王的傳承非常重要。努爾哈赤固然是一代雄主,但是他死了之後可就管不了女真人的死活了。中國很多朝代,皆因愛立幼導致國中大亂,因為引起國家衰亡。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個兒子,也是阿巴亥的第二個兒子,在幾個小貝勒中,多爾袞還有兩個同胞兄弟:排行第十二的阿濟格與第十五的多鐸。

1620年,努爾哈赤廢除大福晉富察氏,將自己非常寵愛也就是多爾袞的生母——阿巴亥冊封為嫡福晉。年幼的多爾袞,聰明伶俐,不管是弓馬射箭,或者是領兵治民,乃至於治學都非常有悟性,聰明伶俐,跟著幾個大哥和父汗出征在外也非常勇敢,沒過多久多爾袞就成為領有牛錄最多的王子。

但是多爾袞畢竟年幼,對於少數民族而言,尤其是初創時期的少數民族帝國而言,誰的拳頭大誰就是最佳繼承人,而不是像中原王朝一般有嚴格的禮法制度。

在努爾哈赤去世時,由於他驟然崩殂(當然也有可能是被袁崇煥的大炮轟死的),他沒能留下任何關於讓誰來繼承他的位置的命令。

不過,努爾哈赤倒是早早地有另一條遺命,那就是讓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殉葬。多爾袞本身年齡就不大,這時候才十幾歲,雖然掌控了一些八旗中的力量,但是比起他的哥哥們而言,實在是不算盤菜,況且母親被逼殉葬,多爾袞可以說直接失去了庇護。

努爾哈赤既然想要多爾袞生母殉葬,想要多爾袞繼位的可能就不大。

而在努爾哈赤死的當天,到底誰能夠成為新的大汗就已經有了端倪。老努同志沒有立遺囑,那就先共同民主吧,由掌握女真實際軍事力量的各位貝勒推舉產生,由此確立了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制度,為汗者須請貝勒推舉產生。這巴衛和碩貝勒通常都是掌管各旗的旗主,而在各位貝勒之中,只有皇太極沒翻過政治錯誤,並且能力很強,手中掌握的實力也是最強悍的。

大家都知道,皇太極有兩下,第一次出征海西女真就攻克六城,成為軍隊中的新星,也及時的揭露了褚英同志的陰謀,政治非常正確。在萬曆四十三年,努爾哈赤建立八旗制度時,皇太極成為管正白旗的貝勒。後金天命元年,努爾哈赤建立大金國,稱大汗,任命次子代善為大貝勒、侄子阿敏為二貝勒、五子莽古爾泰為三貝勒、八子皇太極為四貝勒簡稱四大貝勒。

皇太極的腰很粗,大家都明白,代善與其子嶽託及薩哈廉,就順水推舟擁皇太極嗣汗位。代善的長子貝勒嶽託和三子貝勒薩哈廉,對諸貝勒大臣說出了擁戴皇太極的原因:“才德冠世,當速繼大位”。

各位貝勒看兩股實力最強的貝勒已經結為一體,便都同意,之後皇太極便繼承了汗位。

可以說,清王朝在早期的權力之爭中帶有一些原始民主的味道,其中的血腥味道不像中原王朝如此濃烈。但是真理是固定的,即少數民族政權在擴張過程中,一定會產生更為強有力的君主來讓自己更加發展壯大。

皇太極比起多爾袞來成熟太多,皇太極上陣殺敵時候多爾袞還沒出生,這種繼承順序也就不足為怪了。而朝鮮人則更直接,據朝鮮史籍《魯庵文集》記載:“老汗(努爾哈赤)臨死曰:洪佗始(皇太極)能成吾志。終無所命而死。”因而皇太極得汗位,是符合努爾哈赤臨終之命的。


歷史風雲錄

因為,這是一個不可能事件

年齡是最大的敵人,如果非要給多爾袞未能成為繼承人一個說法

畢竟努爾哈赤死的時候,多爾袞還很年輕僅僅15歲,說白了還是個孩子

要知道,那個時候的女真雖然日漸強大,卻也需要一個帶頭人領著繼續發揚光大,斷然不會讓一個孩子成為部落首領的

所以,有人說皇太極篡奪皇位,實則與事實相距甚遠


皇太極的即位

眾所周知,八大貝勒是當時女真部落努爾哈赤最得力的戰將,除阿敏外都是他的兒子,而其中有四大貝勒和四小貝勒

分別是 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以及四個小弟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濟爾哈朗

其中知名度最高的當屬皇太極和多爾袞

努爾哈赤在寧遠被袁崇煥的大炮給轟了,不久後便死去,皇太極成為女真部落的首領

而他的即位,可謂是“名正言順”

大貝勒代善,文成武治方面都很優秀,也很有威望,但卻因為兒女之事退出汗位爭奪

因為,他和大妃納喇氏的曖昧關係讓他退出了此次爭奪(老爹的女人都敢碰!!)

阿敏善戰,卻也只是勇武而已,莽古爾泰同理也是一個缺乏政治頭腦的人

四大貝勒中,唯有皇太極是符合接班人的特點的

當時的四小貝勒,卻都還年幼,基本算是無緣汗位的爭奪

歷史也證明,雄才大略的皇太極,不負眾望,完成了清朝奠基人的職責


多爾袞最後的機會

不得不說,多爾袞的政治水平和軍事能力是高於皇太極的

然而歷史喜歡開玩笑,還未等他成長起來,老爹就掛了,皇太極的即位是他無法預料也無法阻擋的

等到他真正成長起來的時候,皇太極也發現這個弟弟竟然是如此優秀

生不逢時,應該是多爾袞最大的遺憾了

從清軍入關到一統天下,多爾袞發揮了自己全部的天賦,這是毋庸置疑的,在此不再做過多贅述

我想,大家更關心的是他跟大玉兒也就是孝莊皇后的故事,以及他最後的含恨而死

看過《孝莊秘史》的人都知道,多爾袞和大玉兒的戀情,可謂是可歌可泣

一句“你在那萬人中央,享受那萬丈榮光,直等到漆黑夜晚,夢一回那曾經心愛的姑娘”

讓無數人心潮澎湃,但實際上,一如這部電視劇的名字,這就是一部秘史

也就是說,無從考證的

但不可否認的是,多爾袞的確當時權傾天下

他與豪格的皇位之爭,也是真實存在的。作為皇太極的長子,豪格本可以繼承皇位

奈何他這位叔叔,實在太過厲害,成為皇位最有力的競爭者

甚至說,本可以名正言順繼承大統的豪格,輸給了沒有繼承權的多爾袞

由此可見,多爾袞當時的名望和實力是多麼恐怖

最後,折中的方案就是福臨即位

無論是多爾袞還是豪格都退出了此次的競爭

自此多爾袞也開始了他攝政王的政治生涯,也是他的最後一程


北上狩獵的多爾袞受傷,並很快離世

但是,我們卻更願意相信,這是一場政治陰謀,多爾袞終其一生都沒有做出逾越的那一步

不管是秘史中他對於大玉兒的承諾,還是說他原本就沒有機會,亦或是他有心無力

這一切都已經埋藏在過往的歷史之中了

我更願意相信,他是如電視劇中一般,為了自己“心愛”的女人的一句承諾

在戰場之上,殺掉了清朝最後的敵人,然後自己受傷落馬

握著她給自己的信物,默默的離開了這個他原本可以一手掌控的天下


愛新覺羅多爾袞,清朝入主中原後,先後稱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

死後追封清成宗,諡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

隨其後短暫數月便被虢奪一切,並被掘墓,但這一切絲毫不能影響他的豐功偉績

乾隆帝曾評: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

我想,這就是對多爾袞最中肯的評價,你覺得呢?



置身黑白的精彩


原因很多,多爾袞在當時年齡尚幼,而和他同樣爭皇位的兄長們個個鋒芒畢露,他們不但有的年長而且有一定實力,多爾袞在他們面前是很難立足的。努爾哈赤生前對多爾袞是有考慮的,因為多爾袞的母親是他最寵愛的妃子。可現實並非想象那麼簡單,多爾袞單憑母親就能承襲帝位這是不可能的,他的哥哥皇太極肯定不同意,皇太極那時已經擁有強大的後盾,在外隨父親征戰,怎能將肥肉讓給不懂事的小毛孩呢。努爾哈赤一死,內部起鬨,為了防止阿巴海竄改遺詔,令其殉葬,皇太極處死了起著關鍵的一個人物也是取消了多爾袞皇位資格,使其沒有依靠,多爾袞因此對母親一死耿耿於懷,但有沒辦法,在當皇帝的哥哥面前,要想保住小命,只有等待。機會始終是留給有準備人的,努爾哈赤當時既然要選擇多爾袞,肯定多爾袞有過人之處,他在後來歲月裡,撐起了大清前期的頂樑柱,在關鍵的時候,讓大清由地方性政權成功過渡到全國性政權。皇太極在入住中原前猝死,歷史又給了他當皇帝的機會,他似乎也在重蹈兄長的覆轍,擁有實力的他覬覦皇位盡在咫尺,可是對手實力不容忽視,皇太極長子豪哥哪能同意,他也想當皇帝,兩方甚至在靈堂大鬧起來。親王代善不得不帶兵進入,擺平局勢,在激烈的爭論中,多爾袞已沒有當皇帝的想法,為了排除豪哥實力,選擇和他親近的孝莊皇后的子嗣當皇帝,在多爾袞眼裡,孝莊皇后畢竟和他有不可告人關係,福臨年幼,正好利用他當棋子操縱朝政,達到自己的目的,名義上自己仍是大清實質統治者。



多爾袞在清太宗與順治帝之間承載這鏈接搭線的作用,也在大清前期為大清走向關鍵一步,成就了之後的清朝,說實話多爾袞的功勞肯定超過康熙帝,沒有多爾袞清朝不一定坐在北京的寶座上,只是他不是皇帝而已,若他坐了皇帝,他也就等於繼承了太祖努爾哈赤的功業,肯定在歷史上是留有名分的,作為順治帝的輔佐的周公,同樣多爾袞時時刻刻不覬覦皇位,他還在等待,可惜時間已不給他機會,在一次狩獵中他誤箭而亡。



在中國歷史最關鍵的時刻,長城將中原與塞外隔開,南面是明朝,北面是蒙古與滿清,後來滿清興起勢力強大,是當時直接威脅明朝的禍根,明朝在後期爆發農民起義,李自成佔領了明朝半壁江山,北京陷落恰恰預示這明朝走向滅亡,坐擁大清權利寶座的多爾袞自然不肯罷休,不能讓李自成坐了大明天下,於是在山海關聯合吳三桂決戰來犯的李自成大軍。這一仗也從此終結了李自成的天下夢,為滿清統一天下打開了大門,多爾袞是功不可沒的,消滅李自成,張獻忠,還有南明,坐擁中原統治都在他手中完成,也使清朝實力達到巔峰,他完成了父親努爾哈赤一生渴求的夢想,入住中原。努爾哈赤生前東征西討,統一東北,西征蒙古,南討大明,在薩爾滸一戰壯了聲威,可還是在遼東一線糾結,明朝當時勢力強大,兵多將廣,一心向外,一時打敗明朝是不可能的,由此努爾哈赤在寧遠中了著名大將袁崇煥一炮,不得不停戰休養,以圖再戰,從此滿清與明朝拉開長達三十年的戰爭,但始終未進入中原,若不是多爾袞把握時機,利用農民軍消滅大明之際入住中原哪有現在的大清。

努爾哈赤在選擇繼承人問題雖然偏重於多爾袞,但畢竟是對多爾袞母親寵愛的一種報答,他沒有想到將來自己欲選的那個人會影響之後的大清。努爾哈赤沒選擇多爾袞是情有可原的,他對自己兒子一向比較絕情,長子諸英被他殺了,二子代善又目光短淺,不能委以重任,在他眼裡,只有皇太極最適合繼承皇位,所以之前選多爾袞那是假象,真正的還是要選擇當時有能力之人,畢竟皇太極勇力絕人,頗有戰功,但賢德聰明欠缺,使其猶豫徘徊,皇位空懸,清朝前期太祖和太宗都到死都對皇位問題的模糊,導致後來誰拳頭硬誰就可以當皇帝,多爾袞同時也處在懸崖邊上,都未能當時皇帝,時機玩弄了他,也同樣造就了他,雖然沒有當皇帝可是被之後順治帝追封為清成宗,也算應得了。


路漫漫76416489

我想說,中國人對清朝康熙帝以上的帝王是不甚瞭解的。其實把話說直白奌就好記了。那就是,努爾哈赤是皇太極和多爾袞的爹,而皇太極是福臨一一順治皇帝的爹,多爾袞則是順治帝的太上皇,順治皇帝是康熙帝的爹。那麼,同樣都是努爾哈赤的兒子,努爾哈赤為什麼把汗位傳給皇太極而不是傳給多爾袞呢?很簡單,1626年八月努爾哈赤死時,滿清的先父先君們還不能稱帝,只能稱後金大汗。這個靠著十三副馬鞍草創大清三百年江山的家族,在努爾哈赤死去時,距離打進山海關,問鼎中原,還有二十年的征伐之路要走呢。而在努爾哈赤的十六個兒子中,皇太極當時是三十四歲,正當盛年。他是十六個兒子中的第八子,又是八大貝勒中排名第四的四貝勒。由於他自幼練習踦馬射箭,七八歲已能馳騁山林,彎弓射獵,練就了強壯的身體和嫻熟的武藝,二十歲起跟著父親出兵打仗,在大大小小的實戰中逐漸成長為智勇雙全,果敢善戰的將才。二十四歲登上主貝勒之位,開始獨擋一面,掌管一旗。同時,皇太極不僅精通滿文,還能閱讀漢文,可謂文武雙全,懂事很早,7歲時,他已是努爾哈赤打理家政的好幫手。比較其他兄弟,貝勒爺們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可是這時他的十四弟多爾袞才多大?十五歲。還少不更事呢。所以努爾哈赤去世,要想統一後金,逐鹿中原,只能把汗位傳給雄才大略的皇太極。至於多爾袞,後來做到太上皇,本事也很大,那是他八哥皇太極死後,他以皇叔的名份輔佐皇太極的兒子福臨登基的事了。多爾袞是死後才追尊為一一成宗義皇帝的,打獵時以三十九歲盛年死在今天的河北省灤平。多爾袞死後,福臨才以十三歲年紀親政,行使皇權,這就是後來的順治皇帝。多爾袞與皇太極的關係是同父異母的兄弟關係。


李老根2017

努爾哈赤作為滿洲戰神,統一女真部落後,建立了後金,從此揭開了與明朝相對抗的時代。然而驍勇善戰的努爾哈赤,被明朝的大炮打成重傷。回來之後不久,在懊惱與後悔中去世。

Δ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一生有十六個兒子,而多爾袞是他最喜歡的兒子。在後宮所有的妃子中,努爾哈赤最喜歡的是阿巴亥,而她是多爾袞的母親。努爾哈赤愛屋及烏,所以多爾袞也成了努爾哈赤最喜歡的兒子。但是為何多爾袞沒有獲得皇位繼承?

因為多爾袞作為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個兒子,努爾哈赤駕崩的時候多爾袞比較年幼。反觀其他皇子,年齡不但合適,而且戰功卓卓,其中皇太極最為突出。

皇太極年輕便隨父出征,已經掌控了極為強大的後盾。其實努爾哈赤之前是對多爾袞有考慮的,考慮方面主要是因為他的母親。所以在努爾哈赤駕崩之後,黃太極的部下,慫恿皇太極將多爾袞母親處死,以免她篡改遺書。

Δ多爾袞

面對著被迫害而死的母親,多爾袞因為年幼,毫無辦法。如果想報仇,只能乖乖聽話。在多爾袞成年後,跟隨皇太極四處爭戰,立下赫赫戰功,並且取得了正白旗的掌控。後又被封為睿親王,並且對於周邊國家頻繁入侵。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皇太極駕崩

皇太極駕崩之後,因為走的太突然,還沒有來得及留下遺書。這個時候,多爾袞與豪格成了最有可能成為皇帝的人。然而多爾袞並沒有去做皇帝,他選擇了愛情而非江山,轉而支持孝莊皇后母子登基。而多爾袞擔任了攝政王。

作為攝政王的多爾袞,把在皇太極時期受到的壓迫,全部發洩到皇太極的兒子福臨(順治皇帝)身上。雖然多爾袞表面上是攝政王,但是多爾袞以福臨年幼(六歲)為由,實際上卻行使著皇帝的所有權利。

Δ多爾袞與孝莊皇后

作為攝政王的多爾袞,逼迫孝莊皇后(皇太極妻子)下嫁給自己。逼死了自己的競爭對手豪格,以及罷免另一位攝政王濟爾哈朗。可以說剛剛入關的清朝,全部都是在多爾袞掌控制中,雖然是有實無名。後面多爾袞接連被封為: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

很快不幸發生,正值壯年的多爾袞,在一次狩獵中墜馬受傷,回來後因為重傷不治身亡。在多爾袞死後的兩個月,順治皇帝查到多爾袞在死前,有著謀反的嫌疑。將已經下葬的多爾袞,重新開棺鞭屍。

多爾袞生前震懾地方,死後被自己的侄子開棺鞭屍,真是可悲可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