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二戰時期只有美國大規模裝備了半自動步槍?

軍事一點通

很多人說是美國的強勁工業生產能力造就了二戰美軍統一制式化的半自動步槍裝備體系,這其實是很不正確的說法,小日本不裝備衝鋒槍也不是因為打不起子彈,德國元首希特勒不同意生產半自動突擊步槍也不是因為大規模貯藏的毛瑟子彈,而是他們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不夠。美國陸軍在參戰前僅有10萬人,這樣的裝備規模根本養活不了多少軍工企業;在德國彈藥生產是女工和奴隸勞工都可以從事的生產活動,這樣的低端軍工產業想要重建多少都不是問題。

美國之所以率先裝備半自動步槍是因為其自動武器發展出現重大失誤,戰爭迫近的情況下前線步兵班火力輸出密度嚴重不足,這個時候再像德國、英國那樣大批量研發生產衝鋒槍很難在短時間內滿足軍方需求。湯姆孫衝鋒槍(機關槍)的生產成本太貴不可能人手一支,這時候原本在30年代就已經設計定型的M1加蘭德步槍被順手拈來,因為它不需要浪費時間重新設計只要工廠開足馬力生產就可以了。

德國吞併的捷克有世界第二大兵工廠“斯柯達”,這裡早在20年代就誕生了“zh-29”半自動步槍,德國人本可以節省設計時間立刻大批量生產,但是受到大日耳曼主義思想限制得過高層,連照搬T-34坦克設計的5號坦克方案都不能接受,自然也就沒考慮過這款下等人設計的步槍。其實加蘭德步槍也不是完全體它的改進型號M14直到越戰才大規模裝備也就是說美軍人手一把的M1也只是應急貨,因為前線士兵沒有足夠的衝鋒槍可用。

但是德國的MP40、英國司登、蘇聯的PPS-43和波波沙等數量充足,他們前線上的步兵並不缺乏密集的火力輸出因此就沒有設計生產半自動步槍的動力,即便是英德蘇意識到半自動步槍的重要性又因為戰爭緊張進行中工廠來不及組建新的生產線而遲遲不能向前線交付,德國的M-43半自動步槍不過40萬支的產量、蘇聯沒有受到戰略轟炸因此SVT-40半自動步槍產量稍高。日本在戰後軍工企業滿目瘡痍的情況下還能保證彈藥生產,甚至嘗試仿製M1加蘭德步槍,一言以蔽之不是產能趕不上而是來不及。


兵器世界

自人類發明用火藥推動彈丸離膛,飛向射擊目標的步槍以來,提高步槍的發射速度,從而在戰場上取得主動權,便成了一些國家孜孜追求的目標,美國包括德國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國家。

從軍械發展角度而言,裝備半自動包括自動步槍,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只不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加速了半自動包括自動步槍裝備部隊的進程。

但半自動步槍包括自動步槍的研發、設計和加工製造,都要比單發栓動步槍複雜許多,造價也極為昂貴,要遠超栓動步槍。

美軍之所以用M1加藍得半自動步槍裝備部隊,成為步兵的制式槍械,作為軍迷個人認為有三大原因。(美製M1加藍得半自動步槍)

一是追求戰場上絕對的火力優勢,在單位時間內發射大量彈丸,壓倒對方的火力,是保護士兵,戰勝對手的最主要手段。

二是美國力強盛,有豐厚的財力,才能源源不斷地製造,二戰時期,僅美軍就裝備了400萬支M1加藍得半自動步槍。

三是二戰期間,美軍一直沒有一挺可靠的機槍,只能用又長又笨的勃朗寧BAR自動步槍,來充當班用機槍,但其20發彈匣的容彈量,明顯火力偏弱,是美軍步兵班大量裝備M1加藍得半自動步槍的一個主要原因,即用此槍彌補輕機槍火力偏弱的短板。

二戰時期,德軍也裝備有G41/43半自動步槍,但數量非常有限,20萬把左右,主要是技戰術性能差,常出現卡殼現象,所以並沒有大規模裝備德軍。

(蘇制SVT-40半自動步槍)

不是德國沒有財力製造半自動步槍,自動步槍都是德國率先發明並裝備東線作戰部隊,而是與德軍步兵的戰術運用有關。

德軍步兵班是以MG42通用機槍為核心,配2支MP40衝鋒槍,其餘步兵都是毛瑟98K步槍,二戰末期,才配發了1-2支MP44突擊(自動)步槍。

日軍由於國家實力弱,各類資源緊缺,就沒有裝備半自動步槍,以38式和79式栓動步槍為步兵主要槍械,有武士道精神的步兵,上了軍刺端著大槍口喊萬歲衝鋒,對付東方弱國時,此招屢屢成功。

但在太平洋殘酷的奪島戰中,日軍步兵卻吃死了美軍步兵槍械火力兇猛的大虧,想到了要裝備衝鋒槍,以彌補步兵火力不足,所以在戰爭末期,日軍才裝備了1萬餘支百式衝鋒槍,但戰爭馬上就結束了,此槍作用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德制G43半自動步槍)

蘇軍大都是農民出身,文化素質都不高,操控簡單的莫辛納甘栓動步槍,就成了最好的選擇,此槍動作非常可靠,射擊精度極高,射程高達900米。

SVT-38/40半自動步槍,結構過太複雜,由於發射藥具有腐蝕性,開槍後擦拭很困難,導致半自動步槍的可靠性很低,這是蘇軍裝備半自動步槍數量不高的最主要原因。

反而是衝鋒槍,蘇聯人稱此槍為自動槍,得以大量裝備,是二戰時期裝備衝鋒槍最多的國家,甚至整班、整排、整連、整營地列裝,並在斯大林格勒巷戰中大放異彩,71發彈鼓的波波莎,其火力徹底碾壓德軍引以為豪的32發直彈匣的MP40衝鋒槍。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二戰時期其實美國蘇聯德國都有了半自動步槍
只是美國的裝備量要大於蘇聯和德國……。

一,託卡列夫SVT-40型半自動步槍





託卡列夫SVT-40型半自動步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軍步兵的主要裝備,彈藥使用“莫辛納幹‘’式1908型凸緣步槍彈,該槍曾作為狙擊步槍在二戰戰場上使用過。 但託卡列夫SVT-40型在二戰中被公認結構過於複雜、不便於維護且故障率高。也有少數蘇軍部隊對SVT-40型評價較高,認為SVT-40型的性能要比莫辛-納甘步槍好得多。 SVT-40型是一種合格的半自動步槍,但由於設計相對複雜,而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的蘇軍沒有辦法做好維護,從而導致故障率高,加之二戰突然爆發,其生產量跟不上消耗量,所以沒有大量列裝蘇軍。

二、德國的G-43型半自動步槍



G-43型半自動步槍採用的導氣系統是長行程活塞式導氣系統,該系統久經實戰檢驗,閉鎖系統的可靠性也很高,可拆卸的10發彈匣也可用5發彈夾填裝。可以說G-43型步槍在設計上並不亞於美國的M-1型半自動步槍。 德國製造的7.92毫米的G-43型半自動步槍應該是二戰中最精密的半自動步槍,總共有349278支普通的G-43型和53433支帶瞄準鏡的G43型步槍在德軍中服役。

三、美國M-1型加蘭德半自動步槍



此款槍型從1936年1月9日正式生產,至1957年停產,累計生產近1000萬支,當之無愧的成為二戰最優秀的半自動步槍。美軍除了最初在太平洋島嶼上的一些戰役中仍使用M-1903型春田步槍之外,之後基本全部美軍都換裝了M-1型加蘭德半自動步槍,這也成為唯一一種全面裝備部隊的半自動槍械,完全代表了美國在20世紀步兵輕武器技術的最高水平。 M-1型半自動步槍的可靠性和射擊精度的穩定性都比較高,而且易於分解和保養。根據它在歐洲和亞太戰場上的出色表現被公認為是二戰中最優秀的半自動步槍。 再加上M-1型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在盟軍部隊中廣泛大量的裝備,從而使其在當時的半自動步槍家族中名列榜首。


Mrttlzz99

說這麼多無非就是一個字“錢”,美帝土豪的名稱你又不是沒聽過,光制式步槍就有種,m1加蘭德,m14卡賓槍,村田步槍,以及那跟機輕機槍一樣的勃朗寧半自動步槍。衝鋒槍就著名的湯姆遜和m3,重機槍也有幾型。同時裝備這麼多武器,從研發購買以及保障都需要花大量的錢。除了美國誰也燒不起。






而同一時期能在火力上壓制美軍的就只有德國,雖然並沒有裝備大量的半自動步槍,主要制式步槍是毛瑟98k。但是德國的通用機槍也著名的mg42卻能分發到每個步兵班。也就是說德國一個步兵班的火力完全可以達到美軍一個步兵排的火力。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其實不光美國,蘇聯在二戰以前也有過逐步換裝半自動步槍的打算,後來因為槍支的缺陷,戰爭來的措手不及 ,以及老兵的大量損失,重工業基地的淪陷,半自動步槍又操作複雜加上蘇聯的大量文盲 ,才不得不繼續大量生產莫辛納甘步槍。



美軍M1步槍

全軍裝備半自動步槍對於國力、科技、工業有一定的考驗。當時美國的國力是毋庸置疑的,而蘇聯因為公社化能整合國家資源而不顧老百姓的XX也基本能做到。


蘇軍SVT40

德軍的工業能力允許,但希特勒以軍工和基礎建設帶動經濟發展有很大的弊端 ,後期雖然侵佔了大量國家和資源但是幾百萬士兵換裝半自動基本不太可能。

德軍G43

至於中英法日等國家皆是因為經濟國力的原因。中國是農業國。法國財政原因否則馬奇諾也不會差那幾十公里了。英國是因為有大海軍要養而且國力的日漸式微。日本本身國力就有限,而且維持著相對畸形的海軍,也是難以全軍列裝!



日軍四式步槍

還有一點是戰爭時期沒有條件能讓你完成列裝!

語言組織能力有限,忘海涵!!!


濡水孤竹

首先,當時的各國對於步槍的要求都是準確射擊。

其次,對於大規模裝備半自動,那麼要求這支半自動的可靠性必須達標,要能基本達到跟老式栓動步槍的可靠率。

第三,裝備了半自動,消耗的彈藥會更多。後勤必須能夠跟上。

多方面因素,決定了只有美國能夠成為那個率先裝備半自動的國家。美國的加蘭德步槍,從1920年開始設計,到1936年開始裝備美軍,耗時16年之久。

研製一支合格的槍支,不是在繪圖板上畫兩天就可以拿出去生產的哦。。。 要解決的問題太多了,設計問題,生產材料問題,生產工藝問題,使用習慣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