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話民俗:二月初二是民間傳統節日“中和節”,又稱“龍擡頭”

趣話民俗:二月初二是民間傳統節日“中和節”,又稱“龍抬頭”

送走正月,迎來二月,二月的第一個傳統節日就是中和節,也就是民間所說的“二月二,龍抬頭”。據說,經過冬眠後的龍在春天到來之際就會甦醒過來,此時春回人間、大地復甦,龍王也精神抖擻地迎來了又一個春季。

在古代傳說中認為,二月初二不僅是龍王冬眠甦醒的喜慶日子,而且還是黃帝誕辰的日子,是炎黃子孫們的共同節日。這樣一個大日子,人們自然十分重視,在唐德宗貞元五年,中和節正式制定下來。

每逢中和節,皇帝要象徵性地舉行耕種儀式,還要賞賜一些穀物的種子給百姓,讓他們明白努力耕種的道理。在民間,大家到了中和節這天多是聚在一起喝酒,而且還要祭祀勾芒神。

早在六千多年前,中國就已經產生了對龍的崇拜和信仰,像什麼玉豬龍、龍盤等等,都是明證。到了商周時期,龍的形象就豐富多了,在人們平時用的酒器、禮器、裝飾品等上面,就有許多龍的圖案。

趣話民俗:二月初二是民間傳統節日“中和節”,又稱“龍抬頭”

自從佛教傳入中土以後,龍王的故事又在民間盛行開來。有些地方把二月二稱作“春龍節”,大家還要在地上畫龍。春天一到,龍也該甦醒了,回到人間了。只有龍王才能興雲佈雨,保證農業獲得豐收。而且龍還是百蟲之神,有它在,百蟲就都躲起來了,就不會出來傷害人了。可見,龍對人們的生產生活起著多麼重要的作用。

在古人看來,龍不僅是一種祥瑞的神獸,而且它外形很奇特,又能騰空,又能下雨,還能潛水,人們自然是崇拜得不得了。

趣話民俗:二月初二是民間傳統節日“中和節”,又稱“龍抬頭”

龍抬頭這一天的禮俗

既然古人那麼崇拜龍,那麼到了龍抬頭的日子,自然少不了各種儀式。

在江蘇南通,人們總要在二月二這天用麵粉做出牲畜、壽桃等形狀,在蒸熟之後插在一根竹籤子上。到了晚上,一家老小就來到祖先的墳前,或者來到田地裡,把這些食物供奉給祖先和龍王,請求他們庇佑自己,在一整年都平平安安的。

到了中和節,也算是進入了春耕時期,雨水自然是不可缺少的。所以,求雨也成為了中和節的一項重要活動。為了討好龍王,讓他老人家能按時下雨,人們還耍龍戲,這也是一種祭祀活動。

作為一個節日,中和節並沒能延續到現在。可是,二月二龍抬頭的相關習俗和神話傳說卻流傳了下來。

趣話民俗:二月初二是民間傳統節日“中和節”,又稱“龍抬頭”

專門給龍王設立的節日

在女皇武則天時期,人們得罪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一時惱怒,就傳口諭給四海龍王,要他們在三年之內不許給人間撒播雨水。

沒了雨水,天下鬧旱災,糧食不夠吃,很多地方都出現了餓死人的事情。天河龍王實在不忍心看到這樣的慘景,便違抗了玉皇大帝的旨意,給人間降下了一場春雨。

玉帝知道後就把這個龍王給壓在一座大山下,玉帝對老龍王說,如果想重新回到凌霄殿,除非是金豆開了花。可是,這金豆怎麼能開花呢?這分明就是要讓老龍王永遠被壓在大山下嘛!

人們聽說老龍王為了給人間下雨而受到懲罰,心中很是不安,為了把老龍王給救出來,大家就到處去找開花的金豆。不過這開花的金豆可真難找,許多人都沒有找到。

後來,有個十分聰明的人,他在曬玉米種子時覺得這玉米就很像金豆,而炒玉米不就是金豆開花嗎。這些爆米花,金燦燦的,很是好看。於是大家就開始爆玉米花,還在院子裡焚香上供,供桌上擺的就是那開花的金豆——其實就是爆米花。

老龍王知道人們在救他,就開口對玉帝說:“金豆開花了!金豆開花了!”

玉帝向人間一看,果然看到了開花的金豆,只好把老龍王給放出來。從這以後,民間便有了在二月二龍抬頭的日子裡爆玉米花吃的習俗。

在舊時,每到中和節這天,北方大部分地區的人們就早早起來到河邊、井邊打水、挑水,回家之後還要點燈焚香。這一天的節日食俗是吃麵條和炸糕,吃麵條寓意著“挑龍頭”,吃炸糕則象徵著“吃龍膽”,人們認為這樣做可以保證一年內都有好運相隨。

趣話民俗:二月初二是民間傳統節日“中和節”,又稱“龍抬頭”

頭牙(二月初二)

每年祭拜土地公公的第一天

每逢農曆的二月初二,民間便有“龍抬頭” 的說法。閩南地區把這一天稱作“頭牙”,每月的初二和十六,便是祭拜土地公公的日子,而二月初二又是每年第一個祭拜土地的日子,所以就叫做“頭牙”。與之相對,臘月十六是一年之中最後一個祭拜日,因此叫做“尾牙”。

在一些地方,只要頭牙一過完,那就表示著春節徹底結束了,人們便也在新的一年中開始了自己忙碌的生活,所以,人們總是要在“頭牙”這一天祭拜土地公,同時也向上天祈禱,希望自己一年順利,開商鋪的希望自己廣進財源,種植農田的則希望獲得豐收。

在舊時二月初二這天,私塾弟子們還要穿戴整齊來到學館參拜先生,並朝拜孔老夫子和文昌帝君。孔夫子,是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在當時便被人們視作“聖人“,是當時最為博學的人之一。後世的讀書人,自然敬重、欽佩這位大聖人,對他禮敬有加,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那位文昌帝君在神話傳說中又稱作“文曲星”,人們說他掌管著一個人的功名、讀書運,因此以前的讀書人對這位文昌帝君很是崇敬,現在也有很多學子家中供有文昌塔,就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學習運勢。在農曆二月初二,祭拜孔子、朝拜文昌帝君自然是很多讀書人最為重視的事情了,而家長們也樂於在這一天送孩子來到私塾接受教育。

趣話民俗:二月初二是民間傳統節日“中和節”,又稱“龍抬頭”

二月二,春社好日子

二月初二,也是民間舉辦春社的日子。

春社本來就是祭祀土地公公的日子,在古時候,春社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日期,先秦的春社日期不同於漢代,而漢代的春社日期又不同於魏晉時期,只是在宋朝開始,才以立春後的第五個戍日作為春社的日子。

在宋朝以後,又有了官社和民社的分別。

一般來說,官社的祭祀儀式由國家主持,多是在社稷壇舉行祭禮,祭祀土地爺。古代的春社日,不論是官家還是民間,都是為了祈求神明保佑豐年好收成,而且在祭祀時還有各種禮俗。

唐代詩人張籍在《吳楚歌詞》中寫道:“庭前春鳥啄林聲,紅夾羅襦縫未成。今朝社日停針線,起向朱櫻樹下行。”這說明在唐代每逢春社,婦女們都會停下手裡的針線活,紛紛參與到民間春社的活動中。

在唐人王架的《社日》一詩中有這麼兩句:“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瞧,春社不僅是祭祀土地公公的活動,而且大家喝得都很有興致,個個都喝醉了,足可見出人們當時那種喜悅、開懷的心情。

趣話民俗:二月初二是民間傳統節日“中和節”,又稱“龍抬頭”

土地公公與酪酒的傳說

據說,九江這地方的釀酒工藝在古時候就十分出名,這裡釀造的酒,不僅味道醇美、香甜,而且喝後不易喝醉,適當飲用還能促進身體健康。

有一次,王母娘娘開蟠桃大會,各路神仙紛紛帶著禮品前來參加。土地公公覺得九江釀造的酪酒很是不錯,於是帶了滿滿兩大壇,也來參加蟠桃大會。

席間,各位神仙開懷痛飲,場面相當熱鬧!土地公公把酒罈蓋子打開,本想自己先品嚐一下,可誰料想這蓋子剛一打開,馬上就酒香四散,神仙們都停下手裡的事情,瞪直了眼睛看著土地公公。

這下可好,眾位神仙紛紛把手中的酒杯放下,就連王母娘娘賞賜的玉液瓊漿也顧不得喝了,大家全奔著土地公公這裡來,那個一碗,這個一杯,沒多久便把土地公公的酪酒喝光了。

王母娘娘心想,“這人間的酒竟然比天宮的還好喝,這若是傳了出去,豈不是丟盡我天庭的面子。”她眼珠兒轉了轉,就讓土地公把九江出產的酪酒全部封起來,以後誰也不許喝。

就這樣過了十幾年,民間有個膽子奇大的酒鬼,天不怕、地不怕。他聽說九江這裡有很美味的酪酒,就從千里之外專程來到九江。土地公公擔負著看管封存美酒的任務,所以他生怕這個人會打開封條,壞了王母娘娘定下的規矩。可土地公公日防夜防,也沒能防得住,這個膽子奇大的傢伙偷偷扯下酒罈子上的封條,“咕咚咕咚”地喝了起來。

土地公公正要出言責怪,可他聞到酒香,也鬧起了饞蟲,於是把那些酒罈上的封條都給撕下來了。老百姓聽說了這件事,都紛紛拍手歡呼。

土地公公心想,反正被封上的酒罈也開封了,索性先不讓王母娘娘知道。他就一直隱瞞著這事,等下一年蟠桃盛會時,王母問起那些酪酒是不是還在封存著,土地公公這才說明實情。不過玉帝卻說:“凡人有凡人的樂趣,天庭有天庭的快樂,何必管凡人呢。”王母娘娘這才沒有責罰土地公。

老百姓們還以為是土地公出了很大力呢,所以十分感謝土地公公,又據說土地公公的生日是農曆的二月初二,人們就乾脆把這一天作為祭拜土地公的日子了。

趣話民俗:二月初二是民間傳統節日“中和節”,又稱“龍抬頭”

“土地神”的由來

最早出現的“土地爺”是東漢末年的蔣子文。蔣子文是廣陵人氏,他這個人是個十足的大酒鬼,但他認為自己超凡脫俗,必定是當神仙的料。據說他在漢朝末年被封為秣陵尉,有一次他追逐山賊來到鐘山,沒想到被山賊擊傷了額頭,由於傷勢過重,不能救治了,所以沒過多久就死去了。

一轉眼到了三國時期,某天,蔣子文生前的部下出門辦事,半路看到蔣子文騎著一匹白馬,手中拿著白羽扇,那樣子和生前並沒兩樣。這下可把那個部下給驚住了,——要知道,蔣子文已經死去好久了,這大白天的活見鬼,能不把人嚇著嗎?

蔣子文就追著他說:“你不要害怕,你不要害怕!我死後已被封為這裡的土地神了,我的職責就是造福這裡的百姓。你回去就告訴老百姓們,給我建一座祠堂,要不然,這裡的人可就要遭殃了啊!”

這個部下還以為是自己頭腦發昏、大白天見鬼了,他根本沒有把蔣子文的話聽進去,而且因為害怕,慌慌張張地逃跑。

這一年的夏天,果然發生了瘟疫,這之後又發生了許多其他災禍,當時人人都說,必定因為有人冤死在這裡,所以應該對他加以安撫,這樣才能讓災禍停止。可是,到底該由誰出面來修建祠堂呢?普通老百姓顯然是不行的。所以,後來就由孫權出面給蔣子文建立了廟堂,還把鐘山改名為“蔣山”。蔣子文在這之後還多次顯靈。在一些文獻古籍裡還說,蔣子文後來到了陰間任官,在十殿閻羅中任職為第一殿秦廣王。

在民間流傳的說法中認為,凡是對本地有功績的人,死後都可以獲封為本地的“土地神”,比如岳飛死後就成為了臨安太嶽土地神。若說崇奉土地神之風在民間開始盛行,那恐怕要到明朝了。明朝的土地廟也比其他朝代要多。據說,這事與朱元璋有著直接的關係。因為朱元璋出生在盱眙縣靈蹟鄉土地廟。

一座小小的土地廟,竟然有位皇帝誕生在這裡,可想而知,這土地廟在明朝該是多麼受人崇敬。明朝時期,不僅在各地各村都設有土地廟,甚至在倉庫、草場中都設有土地祠堂。

趣話民俗:二月初二是民間傳統節日“中和節”,又稱“龍抬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