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重慶中考作文A卷材料作文解析

2018重慶中考作文A卷材料作文解析

材料作文

下面幾則有關反省的經典言論,帶給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任選一則,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里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論語·學而》

知不足,然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禮記·雖有嘉餚》

名師解析

李英傑 | 重慶市南開中學語文教研組副組長

剛拿到這個題目,不禁讓我們想到2017全國高考二卷,也是這般,給出幾則名言警句,讓學生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完成寫作。

從審題上來說,這幾則材料均指向核心詞“反省”,從這點來看,似乎任選一個都沒有什麼區別,然而細品之下,卻不盡然。儘管行為上都是反省,但是通向反省的途徑是不同的,這將直接導致選擇其中一則的時候材料表現的偏重不同。

第一則側重於“見賢”,“見不賢”,是由外而內,見外物而自省其身之賢愚長短。

第二則是自我要求,作為一種生活常規,“三省吾身”,不必依靠外物之警醒,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自我要求,是一種人後的自律和追求。

第三則材料則是側重於對自身的能力的反省,個人成長過程中的“不足”引起的反省。

所以,作文之前,不妨袖手細思,比對材料的不同之處,然後結合自己熟悉而深有情感的材料選擇切入點。

第一則材料更適合寫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以及引起的自省思考,得分點在於“賢”與“不賢”的細節刻畫以及過程中引起的“我”的心理變化。只有將自我心理變化融入敘事之種,最後得出的自省才是順理成章的,這當中不妨運用插敘,將自身的經歷和眼中所見形成對比,寫出自身的變化成長。

第二則材料重點是自省。按照古人的傳統,晨昏之時最宜自省,所以,我們在選擇此則材料的時候,不妨將時間定位在晨昏之時,環境對事件的映襯作用將會為作文增色不少。另外,此則材料選擇以回憶的方式組織全篇,如若能將思想延伸至“今是而昨非”“物是而人非”之類的時間與成長變化這個層面的思考,則立意更深。

第三則材料自然是關於學習中的自我反省。其實不妨從知識與生活實踐的聯繫角度思考選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兩相印證才是真知。這當中的“不足”,就是反省的原因。而自省的目的在於改變,所以,自省前的“不足”與自省後的改變兩相對比,才能體現處“自反”之意義。

總之,三則材料均指向孩子們的生活,無論怎樣的方式引起的自省,大概免不了從“自省——覺悟——改過(長才)”的思路,立足生活,磨礪思想,文章還是大有可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