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儿女]孩子总是不听话?因为你给他的爱太急、太沉!

每一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可有时候,那种沉甸甸的压得人喘不过气的爱就像要债似的,让孩子们不顾一切地想要逃离。

小时候很多人常听到——“我含辛茹苦把你养大,为什么你总是要惹我生气?”“我为了方便你读书很久都没看电视了,为什么你的成绩还是没有进步?”

长大后我们才明白:真正爱一个人,永远都不会计较付出。

母亲节那天,朋友圈里一位朋友晒了几张早餐照片,其中一张是她的儿子在玩她亲手煎的松饼,配文是:今天我过节,大清早起来给你做早餐,你就是这么对我的?

说实话,在满屏的歌颂母爱和母亲付出的时候,弄出这么个唱反调的画风,还真是有点被戳中笑点呢!

但细想之后,这句话可能并不是一句玩笑话,而就是她的心声。很多做父母的都有个通病,就是喜欢强调自己的付出感,以对抗孩子的不听话。事实上,越是这样强调,孩子越是反感,越是不听话!

[家有儿女]孩子总是不听话?因为你给他的爱太急、太沉!

我的婆婆就是这样的。

一旦我们有什么让她不愉快了,她就把老公拉在一边唉声叹气,然后由回顾自己前半生的艰辛,转到一个大写的反问号:“我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大,我容易嘛,你这么大的人了,还要气我?”老公总是被说得眉头紧锁,一脸的内疚。

有时候呢她还会把这种情绪不自觉传递到我娃身上。

自娃出生后到现在,只要我在家,与他有关的每件事我都要亲力亲为,比如小时候伺候屎尿屁,现在是各种陪伴,包括持续了好几年的亲子共读,和上幼儿园以后每个周末的兴趣班,还有他的衣食住行。有时候婆婆会对他说:“你妈妈带你真是用心啊,他为你付出那么多,以后长大了你得好好报答她呀。”

不得不说,我的婆婆是个传统的母亲形象,她吃苦耐劳、善良温婉、勤奋贤惠。其实我对她是很敬重的,但她有时候过于捏腔拿调,喜欢用“卖苦”来对我们进行道德绑架,一两次还好,时间长了还真是让人有些受不了。

我也是一位母亲,在母亲这个角色的担当上,我自认是合格的。但内心深处,我觉得当初决定生一个孩子,是我作为一个成年人的理性选择,所以爱她,为她付出,完全是一种自主的行为,更是一个成年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剥丝抽茧地说,我对孩子一切爱的表达,源自于“为自己”,而不是“为孩子”。

[家有儿女]孩子总是不听话?因为你给他的爱太急、太沉!

所以,我真的不想把“为了把你养大我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之类的情绪传递到我的孩子身上,我也不想把“以后你要孝顺我”之类的想法强加给我的孩子。

我相信真正的爱是灵动的,是轻盈的,可以流动,它自然生发,水到渠成。爱,从来就不应该是沉重的代名词。

我们的上一辈人,受传统文化影响比较深,总觉得亲子关系就是“我养你长大,你养我终老”。浸淫在这种观念下的父爱和母爱,总显得有些过于沉重。

朋友A就经常给我们倒苦水:当初买房的时候婆家赞助了首付款,所以现在一直住在他们家里,还总是干预他们的家事,让她烦不胜烦。

闺蜜B也时常幽怨地吐槽:作为独生女的她,一直在远离老家的大城市打拼,她的爸妈多次下通牒,说他们年纪大了,让她回来找个轻松的工作陪在他们身边。可她喜欢大城市的生活和节奏,但对于爸爸妈妈的催促,又不忍拒绝,心里很矛盾。

[家有儿女]孩子总是不听话?因为你给他的爱太急、太沉!

这样的父母,我们可能都听说过,甚至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会这么想,可能有时代的原因,也可能是性格所致,我们不忍指责,但这种“我为你付出那么多,你要回报我”的表达,表示因为孩子没有满足他们的期待,就应该背负理所应当的道德谴责,这不就等于欠了还不清的债了么?

如果说付出等于放债,那当家长的总是强调这种付出感时,表面说着出于爱,内里却是想让孩子听自己的话,让自己的内心获得满足。这对于孩子来说,则成了让人苦不堪言的道德绑架。因为真正的爱,不就是让对方获得自由、满足、幸福和被爱的感受么?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我们的付出已经得到了最好的反馈。

所以,每晚把孩子哄睡,我常常看着她柔软的小脸蛋,数次在心里默默地想:你选择我做你的母亲,让我有机会孕育一个生命。所以,能听你开口喊妈妈,并参与你的成长,那便是你给我的最好回报。

[家有儿女]孩子总是不听话?因为你给他的爱太急、太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