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撼人心,喜得美人归

赠婢

崔郊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此诗创作背景是:崔郊姑母有一婢女姿容俏丽,与崔郊相爱,后却被卖给显贵于頔(di)。崔郊念念不忘,思慕无已。一次,婢女偶而外出,与崔郊邂逅,崔郊百感交集,写下这首《赠婢》,后来于頔读到此诗,便让崔郊把婢女领去,因诗而得人,传为佳话。

首句,以公子王孙指代权贵子弟,“逐后尘”,争相追求女子,说明女子美貌超群。也说明公子王孙依仗权贵追求争夺女子,是女子悲剧的根本原因。次句“绿珠垂泪滴罗巾”说明女子被进入权贵之家并不幸福。“绿珠”,西晋富豪石崇宠妾,被权贵强索,殉情而死。此处用典,意在说明自己心爱的女子如同绿珠那样“美而艳”。也以绿珠的悲惨遭遇暗喻婢女命运的不幸,在客观而平淡的叙述中透露出对王孙公子的不满,含蓄委婉,不露痕迹。

后二句,诗人认为女子一入侯门,便把心爱的人当作陌生的路人。萧郎,泛指女子爱恋的男子。诗人在此看似把怨恨的对象当作进入侯门的女子,认为女子进入侯门便改变心态,不念旧情了。但上文联系起来,可以看出诗人“指桑骂槐”,以对恋人的怨恨暗指对强拆鸳鸯的权贵的怨恨。痛恨的对象依然是造成悲剧的元凶 ------侯门权贵。

这首诗的成功之处在于,把个人悲剧上升到社会高度,含蓄地指出造成种种人间悲剧的正是“公子王孙”,正是封建统治者的象征----“侯门”。这就显得意义深厚。

本诗用语简洁、准确、凝炼、平实。“逐后尘”“侯门”“路人”这些用词简而不繁,内涵丰富,平静的叙述中透露出作者的暗恨和绝望,读罢令人共鸣和同情。

后二句已成名句,多为后世人传诵,“侯门如海”已是成语。且后人不仅用来表现因富贵改变的爱情,还用来展现因地位变化而改变的友情。大多时候还用来表达世事变迁和世态炎凉等。一句“从此萧郎是路人”,是激愤、绝别、自嘲!在不同场景、不同人物、不同心境被赋予不同的内容且经久不衰,可谓极富生命力的“千年警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