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穀鳥叫了,杏兒黃 了,端午也就來了

布穀鳥叫了,杏兒黃 了,端午也就來了

布穀鳥叫了,杏兒黃 了,端午也就來了

布穀鳥叫了,杏兒黃 了,端午也就來了

布穀鳥叫了,杏兒黃 了,端午也就來了。

往事,離的久了,容易形成一種懷念。人在外,離鄉無時令,看著關林沿街叫賣的粽子,知道又一年端午是真的來了。小販把粽子包的又小又俏,有加棗的,花生的,擺在盤子裡齊整可愛!使我腦海中浮現出孩提的 端午印象:帶香包,點雄黃,割艾草,吃粽子,蒸蒸肉。

布穀鳥叫了,杏兒黃 了,端午也就來了

帶香包和好多地方習俗相同。包裡裝些香草,吊在五彩細絲擰成的小繩下,系在孩子脖子上,印得紅一道綠一道的。香包精緻,著實好看,以至於現在見到這些什物還特喜歡。

布穀鳥叫了,杏兒黃 了,端午也就來了

家鄉洛寧是綠竹之鄉,那裡產筍葉。竹子是淡竹,筍葉清淡,包出的粽子更加糯甜。端午的前天晚上是美好的,圍在母親邊,看包粽子。有時自己淘氣包上一個,裝上好幾個紅棗留作記號。第二天,早早從床上爬起來,鑽到灶房,揭開大鍋,抓把棕子,咬斷棕繩,抖了粽葉,便狼吐虎咽坐在門墩上吃起來,那真是風光無限!那糯香,涼甜的粽子至今再也沒吃到過。吃過棕子,洗過臉,水肯定是粽葉水了,據說能美容,我是不感興趣的,倒是兩位姐姐不停的洗洗。

布穀鳥叫了,杏兒黃 了,端午也就來了

點雄黃那是一件妙事,吃過粽子,雀飛似的跑到自家本姓的一個爺爺家。那是他老人家最幸福的時刻,左手捏個小碟,裡面是淡淡的雄黃,右手執一竹篾兒,在小耳孔裡,在小肚膌上點上淡黃的,清涼的雄黃,舒服極了。據說雄黃可防蟲子入侵,附在患處,即可消毒止痛雲,我是怕蟲子的,貪婪的眼神,懇求爺爺多摸些。

布穀鳥叫了,杏兒黃 了,端午也就來了

割艾草是母親的事,她早早起來,割上還多,掛在房簷角。孩提貪吃貪玩,對草不感興趣,艾草至今陌生。

布穀鳥叫了,杏兒黃 了,端午也就來了

現在生活忙碌,節味漸淡,追求中容易忘記了自我,看見老什件傳統的東西內心愛產生漣漪,最不能難忘記就有孩提的端午。

(歲在戊戌夏初,端午將至,作文以記,蒙恩草於洛陽)

布穀鳥叫了,杏兒黃 了,端午也就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