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壯士”不是孤本

“狼牙山五壯士”不是孤本

郭學工

“狼牙山五壯士”不是孤本

第一例1941年9月24日

晉察冀軍區首次湧現“狼牙山五壯”這一英雄群體。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為第一軍分區一團七連戰士。其中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壯烈犧牲,副班長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被山崖上的樹枝掛住,倖免於難。

第二例1941年10月下旬

冀中二十七團從滿城縣高士莊轉移至易縣西南30餘里的南、北白虹村,準備執行界安戰役阻援任務。由於漢奸告密,駐易縣日軍於凌晨派出快速部隊突襲該村,經激戰二十七團分散突圍。該團十連一排在馬德顯排長帶領下,20多名八路軍戰士彈盡糧絕寧死不降跳崖殉國。

敵人已經撤退後,教導員古極帶部隊在一條山溝裡找到了烈士們的遺體,全連戰士肅立默哀。尹連長淚流滿面的說:“咱們決不能讓烈士們曝屍荒郊啊!”匡勝雨副團長立即派人去聯絡地方政府。幾小時後,地方上派來了不少人,協助把烈士遺體包裹好,葬埋在易水之濱。

其後不久,北嶽第一軍分區在大寨山北山峰上修建了一座烈士紀念塔,楊成武司令員題了字。著名的二十七團“馬德顯排”從此響遍冀察冀。聽說這座烈士紀念塔文革中被毀,至今仍未被恢復,真是萬分遺憾!

第三例1942年12月25日

日寇調集千餘人對平西十一分區、第七團駐地福山口、曹壩口進行夜襲。當天只有二連留守機關,團長陳坊仁立即命令該連迅速佔領曹壩崗北松樹嶺,掩 護機關和群眾轉移。上午8時許,敵人在炮火掩護下向松樹嶺發起衝擊,二連指戰員們集中火力打退了敵人兩次衝擊。戰至中午,我機關和群眾已轉移,陳團長令該連邊打邊撤。該 連二排副排長李進山率八班掩護全連撤退,被迂迴到側面的敵人斷了退路。該 班與敵人在原地一直戰鬥到下午4時,全班彈藥全部打光,幾個又同志犧牲了。當敵人衝上來時,副排長李連山高喊:“砸斷槍,跳崖.....”他們的喊聲被躲在附近的老百姓聽得清清楚楚。第二天黎明找到了他們的遺體,只見李連山光著肩膀,幾處負傷,雙拳緊握,怒目圓睜。劉榮奎、宋聚奎手拉拉著手躺在一起。年僅十八歲的王文興,眼上還蒙著一塊白毛巾。部隊和鄉親們為五位烈 士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將他們安葬在松樹嶺下。1943年3月17日晉 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委聶榮臻、副司令員蕭克簽署嘉獎令,號召全體指戰員向五勇士學習。

第四例 1943年4月中旬,

房山十渡老帽山阻擊戰中,冀中二十七團再次湧現出了“老帽山六壯士”英雄集體。

戰士們頂著凜冽夜風,蹲守了七八個小時,終於把敵人等來了。日偽軍三百餘人從霞雲嶺越過白草坨,經馬鞍村奔襲十渡。一陣排子槍和機槍子彈猛烈射向敵群,突如其來的迎頭一擊,打得鬼子和偽軍矇頭轉向,十幾具死屍拋在河谷,把溪水染成了紅色,“膏藥”旗子也拋到河溝。日本鬼子驚魂稍定,重新組織火力,以輕重機槍掩護,再次撲向山口,企圖攻取我排陣地。戰士們分成小組,分別佔據山膀和山腰間的懸巖上,居高臨下,打得鬼子連續傷亡敗退,又有幾具敵屍丟在山窪、河谷。日寇依仗武器裝備優勢,輪番向我進攻。戰土們用機槍、排子槍和手榴彈砸入敵群。一批鬼子退下去,另一批又竄上來,戰鬥異常激烈。巨大爆炸響聲猶如雷鳴閃電,震得地動山搖,敵人血肉橫飛,戰鬥進入拉鋸態勢。敵眾我寡力量懸殊,一排戰士抗擊著十倍以上的敵人。戰鬥持續約兩個多小時,正當我完成阻擊任務準備撤離時,突然從背後又響起槍聲,一股鬼子從山峰壓下來。原來,鬼子正面進攻屢遭失敗,發現西北側山峰最高處並未設防,利用空隙,爬上我們陣地背後制高點。一排戰士處於腹背受敵的不利狀態,戰鬥進入了白熱化。經過一番激烈苦戰,一部分已撤離陣地,仍有六名戰士被困於山腰。鬼子步步壓了過來,被戰士的子彈、手榴彈全部打光,有的還負了傷。這六名勇士寧死不屈,懷抱槍支,高呼口號,義無反顧地跳下懸崖,壯烈殉國!

此次阻擊戰,二十七團犧牲了14名戰士,擊斃和擊傷日軍三十餘名,他們用青春的生命,掩護了黨、政、軍機關及人民群眾安全轉移。英雄的二十七團,再次用鮮血與生命譜寫出一曲氣壯太行的讚歌。後來老帽山建 有“六烈士亭”。

當時,曾任房山四區區長兼武工隊長的龐汝公正與幾位老鄉躲在超嶺。此地斜對老帽山,直線距離不到一華里,親眼目睹了那場戰鬥,英雄們的壯舉看得一清二楚。

本文根據方舒口述回憶《憶房山十渡老帽山陰擊戰》,古極回憶錄《忠魂衛國峰——記南北白虹戰鬥》、蕭文玖回憶錄《昨日征戰不遙遠》,1943年1月份《晉察冀日報》整理。在此示以感 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