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習經典 傳承聖賢智慧

如何學習經典 傳承聖賢智慧

我們教育的內容要重視文言文的學習,因為它是傳承五千年文化的一把金鑰匙。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華文明傳承至今,這絕非偶然,有祖先的智慧在其中。

如何學習經典 傳承聖賢智慧

學習經典,首先背誦五十篇文言文,就能夠看得懂文言文,背誦一百篇文言文,就可以寫文言文,而這對孩子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事。所以,我們需要改革,改革我們的教育。我們教育的內容要重視文言文的學習,因為它是傳承五千年文化的一把金鑰匙。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華文明傳承至今,這絕非偶然,有祖先的智慧在其中。

古聖先賢發現,日常用語和我們寫文章的文字如果不加區分,怎麼說就怎麼寫,會有什麼弊端呢?我們的日常用語隨著時間的發展會變化。像我在國外待了四年半,剛回到國內的時候,很多網絡上的詞就看不懂。比如說,什麼叫做“粉絲”?後來才知道原來是“fans”這個詞音譯過來的。什麼叫“頂”?一開始我以為這個“頂”就是反對,因為我們經常與人頂撞。結果和朋友交流出現了笑話,人家說那是非常支持、非常擁護的意思。現在網絡很發達,又出現了很多新鮮的詞彙,老年人聽到這些詞彙,肯定是不知所云。如果我們的文字和日常用語不加區分,會有什麼弊端呢?你看四年後很多的詞你就看不懂,再傳上百年、千年,後人再看前人寫的文章,完全不知所云,就像讀天書一樣,怎麼能夠把智慧、經驗傳承下去呢?

古聖先賢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發明了文言文這個標準化的書寫工具。我們只要都學習文言文,掌握了這個標準化的書寫工具,那我們的後代子孫就可以回到幾千年前的孔老夫子、孟老夫子那裡,他們的文章就能夠被後人讀懂。所以,四大文明古國唯有中華文明延續至今,沒有中斷,那不是我們的驕傲嗎?當然,這也不是偶然的,是有聖賢的智慧和對後代子孫的存心在其中。所以,我們放著這麼好的智慧不去學習,不去汲取,而全民都要學習英語,這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沒有出現過的事情。

如何學習經典 傳承聖賢智慧

我們的國民教育應該加重文言文的比例,以《國學治要》作為治學的課本。黨校教育有一本書可以推薦給大家,那就是我們現在學習的《群書治要》,這本書用五十萬字就把歷史上治國理政的經驗概括得淋漓盡致。我作為一個學習中國傳統倫理思想的人,看了這本書都覺得非常慚愧。因為什麼呢?我們對古人的智慧知之甚少,古人比我們想象的智慧得多。我們沒有讀古人的書,對古人的觀念不理解,卻對古人妄加批判,這不就是我們後代子孫折福最大的地方嗎?就像我們現在都沒有看某篇文章,就可以寫一篇評論說這個文章怎麼怎麼樣,這是符合科學精神的嗎?所以,你想批判傳統文化,首先要讀得懂傳統文化呀。否則的話你怎麼去批判呢?但是,我們現在很多的人就是人云亦云,就是以一種先入為主、斷章取義的態度來對待古人的思想,沒有恭敬心,更談不上去汲取古人的智慧。

《群書治要》告訴我們怎樣去治國,它能夠幫助唐太宗創下“貞觀之治”。這本書傳到日本,也幫助日本成就了兩代的盛世。這說明什麼呢?說明治國的理念是具有普遍規律的,不僅僅在中國適用,到日本也適用。為什麼這樣一本書卻很少有人知道呢?就是因為當時的印刷術還不發達,這本書流傳很少。在宋朝以後,這本書在中國就看不到了、失傳了。後來是到清朝的時候,日本人進貢,這套書才重新回到中國。但是清朝之後緊接著就是戰亂頻繁,很少有人去深入研讀這本書。所以,這樣好的一本書也很少有人知道。

如何學習經典 傳承聖賢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